
八珍粉
BA ZHEN FE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2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八珍粉中加入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滋養心脾,安神益智: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益智強志等功效。八珍粉以補益氣血為主,加入蓮子可增強其養心安神之效,使補益效果更全面,更能改善因心脾虛弱導致的失眠、健忘、心悸等症狀。
二、清熱生津,利尿消腫: 蓮子亦具清熱生津、利尿消腫之效,可緩解因氣血不足引發的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在八珍粉的補益作用基礎上,加入蓮子可達到清熱解毒、消腫利濕的效果,使補而不燥,更加適合脾胃虛弱者食用。
八珍粉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八珍粉主要用於氣血不足、脾胃虛弱者,白朮能健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補氣血。
- 固本扶正:白朮還有固本扶正之效,能補中益氣,提升人體免疫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維持機體健康。八珍粉中加入白朮,除了補氣血外,也能起到固本扶正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八珍粉中包含茯苓,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特點:
1. 健脾益氣: 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八珍粉為補益氣血之劑,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茯苓有助於健脾益氣,增強藥效吸收,使補益作用更顯著。
2. 祛濕化痰: 茯苓亦有祛濕化痰的作用,八珍粉常用於氣血虧虛、脾虛濕盛者,茯苓可幫助祛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虛,使補益效果更佳。
八珍粉中包含芡實,主要基於其補脾益腎、固澀止瀉的功效。
芡實味甘澀,性平,入脾、腎經。其富含澱粉、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能補脾益腎,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同時,芡實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止瀉止帶,對於脾腎虧虛導致的泄瀉、白帶過多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芡實還有益氣補血、強壯筋骨的作用,與八珍粉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全面調理脾腎氣血,增強體質。
八珍粉中加入山藥,主要是因為山藥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補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能健脾益氣、滋陰養肺,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人羣,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八珍粉中包含多種補益藥材,而山藥的加入可以增強其補脾益氣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 固腎健脾:山藥還具有固腎健脾的作用,能夠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乏力等症狀。八珍粉中包含多種補益藥材,而山藥的加入可以加強補腎健脾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強大。
八珍粉中包含薏苡仁,主要原因在於其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痺止痛的功效。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其利水滲濕之性,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改善水腫等症狀;健脾止瀉之效,可增強脾胃功能,緩解腹瀉;除痺止痛之功,能舒筋活絡,緩解風濕痹痛。
八珍粉作為補益氣血的方劑,加入薏苡仁,不僅能增加其健脾利濕之效,更能促進藥效吸收,達到更好的補益效果。
八珍粉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和胃,化濕止瀉:白扁豆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化濕止瀉的功效。八珍粉以補益氣血為主,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加入白扁豆可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更好地吸收藥物,提升補益效果。
- 利水消腫,解毒消斑:白扁豆亦有利水消腫、解毒消斑之效。八珍粉主要針對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體虛乏力等症狀,而白扁豆的加入可以輔助改善水濕停滯、面部色素沉著等問題,提升整體療效。
八珍粉中包含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健脾: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效。八珍粉為補益氣血之劑,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黨參可補脾益氣,為氣血生化奠定基礎,使補益效果更佳。
- 兼顧氣虛血虛:八珍粉不僅補血,更兼顧氣虛,而黨參既可補氣,亦可補血,可全面提升患者的氣血狀態。因此,八珍粉中加入黨參,可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氣血雙補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八珍粉傳統功效分析】
古代主治:專治脾胃虛弱所致諸症。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此方針對「運化無力」之核心病機,改善食少難消、氣血不足(面黃)、體力不繼(體倦)等虛損表現。其設計兼具「補虛」與「運脾」雙重思維,以食材藥性平和之特性,長期調理中焦功能。
【組成結構與治療原理】
1. 補益為主線
- 黨參:甘平入脾,益氣生津,為君藥定調補中基質。
- 山藥、蓮子肉、芡實:三味皆具「補脾陰+固脾氣」特性,形成滋養網絡。山藥兼入肺腎,蓮子兼寧心,芡實偏澀精,暗合「脾土旺則四臟得養」思路。
2. 祛濕為輔線
- 茯苓、薏苡仁、白扁豆:三藥共行滲濕之效,但機理有別。茯苓淡滲走下,薏苡仁兼清熱排膿,扁豆芳香化濕,合奏「祛濕不傷正」之效。白朮燥濕健脾,與黨參形成「氣足則濕化」的互補。
3. 穀物載藥原理
- 白米麵為基質:佔總量近九成,既降低成本,更符合「五穀為養」原則。穀物之氣與藥味相合,形成緩釋效果,適合脾胃虛弱者的吸收節奏。
- 白糖調味:甘味入脾,非僅為口感,實有「甘緩益氣」的藥理考量,增強滋養之效。
邏輯推演:全方以「四補四瀉」為隱藏架構(補:黨參、山藥、蓮子、芡實;瀉:茯苓、薏苡仁、扁豆、白朮),符合「脾喜燥惡濕」「虛當補之、滯當疏之」的臟象理論。藥食同源成分占比高,彰顯明清時期「療疾向調養過渡」的醫學思潮。
【劑型設計用意】
散劑形式配合沸水沖服,避開脾胃對膏滋、丸劑的消化負擔;「代乳」功能揭示古人對嬰幼兒脾胃嬌嫩體質的觀察,體現「治未病」的預防性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蓮子肉320兩,生白朮40兩,茯苓64兩,芡實160兩,山藥160兩,苡米160兩,扁豆64兩,黨參(去蘆)40兩。
培養脾胃,益氣健中。
上為細末,用白米面1600兩,兌以上細料面64兩,蒸熟晾乾後,再研為細粉,兌白糖640兩,混勻,每包重1兩6錢。
每服5錢,日服2次,開水調服。小兒服用可以代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八珍粉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氣、補中益腎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飲食減少、面黃體倦等症患者服用。
- 八珍粉不宜與溫補性中藥同用,如附子、肉桂等。
- 八珍粉不宜與寒涼性中藥同用,如生地、玄參等。
- 八珍粉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功能紊亂。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八珍粉, 出處:《經驗奇方》卷上。 組成:蓮子(劈開,去心)8兩,南芡實8兩,米仁8兩,白扁豆8兩,淮山藥8兩,雲茯苓8兩,糯米半升,粳米半升。 主治:去濕健脾。主治:脾虛久瀉,或轉腫脹。
八珍粉, 出處:《濟急丹方》卷下。 組成: 八珍粉(《濟急丹方》卷下。)出處:《濟急丹方》卷下。組成:淮山藥4兩,蓮肉4兩,白扁豆4兩,白茯苓4兩,苡仁4兩,白朮1兩,芡實4兩,楂肉2兩,陽春砂仁1兩。主治:消食。 。 主治:消食。
八珍粉,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蓮子肉320兩,生白朮40兩,茯苓64兩,芡實160兩,山藥160兩,苡米160兩,扁豆64兩,黨參(去蘆)40兩。 主治:培養脾胃,益氣健中。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飲食減少,面黃體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