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瀉散

ZHI X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肺經 18%
胃經 18%
腎經 15%
心經 9%
膀胱經 6%
肝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止瀉散中加入黨參,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黨參性甘溫,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腹瀉,黨參能補益脾胃,固護中氣,從而改善腹瀉症狀。

其二,黨參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對於因脾胃虛寒、免疫力低下導致的腹瀉,黨參能增強抵抗力,減少腹瀉的發生。

總之,黨參在止瀉散中發揮着補益脾胃、固護中氣、增強免疫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緩解腹瀉症狀。

止瀉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濕邪內盛導致的泄瀉,白朮能健脾固澀,燥濕止瀉,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止瀉目的。
  2. 固澀止瀉:白朮能固澀腸道,減少水分流失,進而達到止瀉效果。白朮與其他止瀉藥物配合使用,能增強其止瀉效果,提高療效。

止瀉散方劑中包含白扁豆,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白扁豆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白扁豆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達到止瀉目的。
  2. 清熱解毒,利濕止瀉: 白扁豆還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的作用。對於因濕熱內蘊、脾胃濕阻引起的腹瀉,白扁豆能清熱利濕,健脾止瀉,改善腸道功能,緩解腹瀉症狀。

因此,白扁豆在止瀉散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治療因不同原因引起的腹瀉,是常用的止瀉藥材。

止瀉散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其健脾益氣、固澀止瀉的功效。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固腎澀精之效。其富含澱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脾胃虛弱,有助於止瀉。

對於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導致腹瀉的患者而言,山藥能健脾益氣,促進消化吸收,同時收斂固澀,止瀉止帶,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因此,止瀉散中加入山藥,可有效提升其止瀉效果。

止瀉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功效。瀉痢多因脾虛溼盛,運化失常所致,茯苓可健脾祛溼,促進脾胃運化,緩解腹瀉症狀。
  2. 止瀉止渴: 茯苓能利水滲溼,同時兼具止渴作用。腹瀉患者常伴隨口渴、煩躁,茯苓可緩解這些症狀,幫助恢復機體水液平衡。

綜上所述,茯苓在止瀉散中起着健脾利濕、止瀉止渴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腹瀉症狀,恢復機體健康。

「止瀉散」方劑中,加入「澤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止瀉: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脾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除濕的功效。瀉痢多因濕熱內蘊,或脾虛不運,水濕停滯所致。澤瀉利水滲濕,可將體內濕熱排出,並健脾化濕,有助於止瀉。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止瀉散」方劑中,通常會搭配其他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止瀉作用的藥物,例如黃連、白朮、茯苓等。澤瀉與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加強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止瀉散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止瀉: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止瀉之效。對於脾虛濕盛、泄瀉腹痛等症,能有效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達到止瀉目的。
  2. 利水消腫:薏苡仁亦具利水消腫之功效,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輕因濕邪內停而導致的腹瀉症狀。同時,其利水作用也能改善因脾虛所致的腹脹、水腫等問題。

因此,止瀉散中加入薏苡仁,有助於健脾利濕、清熱止瀉,並輔以利水消腫,全面改善因脾虛濕盛所導致的泄瀉症狀。

止瀉散中加入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澀止瀉:蓮子味甘澀,性平,入脾、腎經,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其富含蛋白質、澱粉、脂肪等營養物質,可補充人體營養,並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固澀止瀉。
  2. 清熱寧心:蓮子性寒,具有清熱寧心之效。對於因心火亢盛、熱擾心神而導致的腹瀉,蓮子能起到清熱降火、寧心安神的作用,從而緩解腹瀉症狀。

總而言之,蓮子在止瀉散中既可固澀止瀉,又可清熱寧心,有助於緩解多種原因導致的腹瀉。

止瀉散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止瀉散多用於脾胃虛弱、濕濁內停所致的泄瀉,陳皮能理氣健脾,幫助脾胃運化水谷,減少溼濁停滯,從而緩解腹瀉症狀。
  2. 降逆止嘔: 陳皮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引起的噁心嘔吐,也有一定輔助作用。止瀉散中加入陳皮,可增強其止瀉效果,並緩解伴隨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止瀉散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腸道炎症,保護胃黏膜: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其具有清熱解毒、緩解腸道炎症的作用,能緩解腹瀉引起的腸道刺激,並保護胃黏膜,減輕腹痛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甘草性溫和,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影響止瀉效果。同時,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止瀉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止瀉散」

主治功效: 小兒腸胃機能衰弱:孩子的消化系統功能較弱,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等症狀。

瀉泄稀水:大便稀薄、水分多,常伴有腹痛、腹瀉等症狀。

帶有未消化食物:大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說明孩子的消化功能較差。

各種慢性腸炎: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腸道炎症,常伴有腹痛、腹瀉、便祕等症狀。

組成: 黨參、白朮、白扁豆、山藥、茯苓、澤瀉、薏苡仁、蓮子、陳皮、甘草。

藥材介紹:

  1. 黨參: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
    •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
  2. 白朮:

    • 性味:甘、微苦,溫。
    • 歸經:脾、胃。
    • 功效: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3. 白扁豆: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胃。
    • 功效: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
  4. 山藥: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腎。
    • 功效: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5. 茯苓:

    • 性味:甘、淡、平。
    • 歸經:脾、胃、心。
    • 功效: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6. 澤瀉:

    • 性味:甘、寒。
    • 歸經:腎、膀胱。
    • 功效: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7. 薏苡仁:

    • 性味:甘、淡、微寒。
    • 歸經:脾、肺、腎。
    • 功效: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8. 蓮子:

    • 性味:甘、澀。
    • 歸經:脾、腎。
    • 功效:補氣固脫、澀精止泄、清熱生津。
  9. 陳皮:

    • 性味:溫、苦、辛。
    • 歸經:脾、肺。
    • 功效: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10.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心。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總結: 中藥方劑「止瀉散」組成包括黨參、白朮、白扁豆、山藥、茯苓、澤瀉、薏苡仁、蓮子、陳皮、甘草。本方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清熱利濕等功效,適用於小兒腸胃機能衰弱、瀉泄稀水、帶有未消化食物、各種慢性腸炎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黨參1兩,白朮1兩,扁豆1兩,山藥1兩,雲苓1兩,澤瀉1兩,薏米1兩,蓮肉1兩,陳皮1兩,甘草1兩。
上為極細末。
一歲小兒每服2至3分,1日2-3次,用飯湯或溫開水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此外,本方中含有蓮子、陳皮、甘草等中藥,有一定緩解腹瀉的作用,因此不宜與其他具有止瀉作用的中藥同時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止瀉散, 出處:《幼幼集成》卷三。 組成:車前子(以青鹽水炒7次)2兩,白茯苓(炒)2兩,山藥(炒)2兩,炙甘草6錢。 主治:久瀉。

止瀉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西安方)。 組成:黨參1兩,白朮1兩,扁豆1兩,山藥1兩,雲苓1兩,澤瀉1兩,薏米1兩,蓮肉1兩,陳皮1兩,甘草1兩。 主治:小兒腸胃機能衰弱,瀉泄稀水,帶有未消化食物,以及各種慢性腸炎。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