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丸

BAI F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9%
胃經 18%
心經 9%
大腸經 7%
肺經 7%
膀胱經 6%
腎經 5%
膽經 3%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白礬丸中包含白礬,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燥濕止癢的藥性。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胃經。其收斂作用能固澀腸道,止瀉止痢;燥濕作用可祛除濕邪,止癢止痛。此外,白礬還具有一定殺菌作用,能抑制腸道細菌的滋生,進一步起到止瀉的作用。

因此,白礬丸中加入白礬,旨在利用其收斂、燥濕、殺菌等藥性,治療因濕熱、寒涼等因素引起的腹瀉、濕疹等症狀。

白礬丸中加入蛇蛻,乃因其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解毒之效。

蛇蛻為蛇類蛻下的皮,其質輕柔,能入肝經而達關節,故可治療風濕痹痛,兼具活血化瘀之功效。此外,蛇蛻亦有解毒作用,可治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與白礬共用,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治療病症。

白礬丸方劑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白礬性寒,善於燥濕止癢,但其寒性較烈,易傷脾胃。青黛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與白礬相配,可緩解白礬寒涼之性,並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功。
  2. 外敷消腫:青黛具有散瘀消腫的作用,而白礬則善於收斂止癢,二者配合外敷,可有效消腫止痛,治療皮膚濕疹、瘡瘍等症。

因此,白礬丸中加入青黛,不僅能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更能緩解白礬寒性,使藥效更加全面。

白礬丸中加入鶴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鶴蝨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效。白礬丸本身以白礬為主藥,性寒燥,偏於燥熱,而鶴蝨的加入可以緩解白礬的燥性,並加強清熱解毒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
  2. 散結消腫: 鶴蝨具有散結消腫、活血化瘀之效,與白礬的燥濕止癢、消腫止痛作用相輔相成,對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

白礬丸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一、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白礬丸主治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硃砂在此方中起著鎮心安神,平復心緒的作用。

二、解毒消腫: 硃砂亦具解毒消腫之效。白礬丸中含有白礬,性燥,易傷津液,而硃砂則可緩解白礬燥性,並有助於消炎止痛,減輕白礬對人體的副作用。

白礬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功效。白礬丸主要用於治療中風昏迷、痰迷心竅等症,而麝香可以有效地開通閉塞的經絡,醒神開竅,協助白礬丸發揮其治療功效。
  2. 通竅散結: 麝香具有通竅散結之效,可以幫助白礬丸更好的疏通經絡,消除痰濁,緩解瘀阻,進而起到治療中風、昏迷、頭痛等病症的作用。

白礬丸中加入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白礬性寒,味酸澀,善於燥濕止瀉,收斂止血。二者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適用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

二、緩和白礬的燥性: 白礬性燥,容易傷陰耗津。蘆薈性寒,可緩解白礬的燥性,避免其對人體造成損傷,提高方劑的安全性。

中藥方劑[白礬丸]的組成中包含[莨菪],因為莨菪具有燥濕化痰、收斂止血的作用。莨菪能夠清除體內的濕氣和痰濁,對於由濕痰引起的症狀有顯著效果。在[白礬丸]中,莨菪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燥濕化痰和收斂止血效果,幫助改善相關健康問題。

白扁豆在白礬丸方劑中,主要起着健脾化濕的作用。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暑化濕之功效。白礬丸通常用於治療脾胃濕熱引起的腹瀉、嘔吐、腹脹等症狀。白扁豆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幫助消化吸收,並消除濕熱,進而緩解腹瀉等症狀。同時,白扁豆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配合白礬等藥物,可更有效地治療濕熱所致的各種病症。

白礬丸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藥效:白礬性寒,善於燥濕止癢,但容易傷陰耗津。白附子性溫,可溫陽散寒,又能燥濕止癢,與白礬相配,寒溫相濟,既能提高止癢效果,又能避免單用白礬的副作用。
  2. 針對病症,治療更全面:白附子除了燥濕止癢外,還能解毒消腫,對於濕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白礬則能收斂止癢,與白附子合用,可以更好地祛風止癢,消腫止痛,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白礬丸中添加天麻,其主要原因有二:

  1.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功效,能有效緩解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與白礬的燥濕止癢、解毒消腫之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風濕痺痛、頭風眩暈等目的。
  2. 增強藥效: 天麻能有效促進白礬的藥效吸收和發揮,並減少白礬對胃腸道的刺激,提高藥物安全性。

因此,天麻在白礬丸中起着重要的輔助作用,與白礬共同發揮治療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礬丸」,主要成分有:白礬、蛇蛻、青黛、鶴蝨、硃砂、麝香、蘆薈、莨菪、白扁豆、白附子、天麻。主治功效是:小孩子脊柱脊髓的骨結核,引起下痢、身體羸弱、消瘦。

白扁豆性平味甘,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

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清熱瀉火、通便、止血、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硃砂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青黛為中藥清熱解毒之要藥,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等功效。

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中藥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白礬丸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清熱利尿、瀉下、清熱瀉火、通便、止血、燥濕、驅蟲殺蟲、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等功效。

白礬丸可以治療小孩子脊柱脊髓的骨結核,引起的下痢、身體羸弱、消瘦。

傳統服藥法


白礬灰1兩, 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 狗頭骨灰2兩。
補虛退冷,暖血海。
上為末,以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忌生冷、毒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動脈粥樣硬化氣喘陰道炎糖尿病腦中風白帶子宮崩漏心內膜炎心包炎心肌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四肢麻痺癱瘓

相同名稱方劑


白礬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組成:白礬2兩,鉛丹2兩。 主治:赤白痢久不止。

白礬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組成:白礬(燒令汁盡)1分,鉛白霜1分。 主治:消渴煩熱。

白礬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組成:白礬(研)1分,鉛丹(研)1分,硇砂(研)1分,硫黃(研)1分。 主治:久痢膿血,日夜不止。

白礬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組成:白礬(燒灰)1兩,赤石脂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 主治:五痔連年不癒,及瘻下膿血不止。

白礬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一。 組成:白礬(炭火燒令汁盡,候冷研爲末)1兩,黃耆(細銼)2兩,枳實(去瓤,麸炒)2兩。 主治:牝痔下血不止。

白礬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九。 組成:白礬(枯)1兩,熟乾地黃(焙)1兩,玄參1兩,知母(焙)1兩,貝母(炒)1兩,訶黎勒皮1兩。 主治:止喘嗽,化痰涎,利胸膈,定煩渴。主治:肺壅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