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浴湯」方劑中包含「天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止痙: 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搐之效。對於因風邪入絡,或肝陽上亢而引起之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天麻能起到疏風止痙的作用。
- 活血通絡: 天麻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效。對於因血瘀阻滯而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天麻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
因此,天麻在「天麻浴湯」中,既能疏風止痙,又能活血通絡,是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的有效藥物。
天麻浴湯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止痛:全蠍性溫,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全蠍可以通過疏通經絡、散寒除濕,達到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全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天麻浴湯中加入全蠍,可以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進一步改善頭部供血不足,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
「天麻浴湯」中的硃砂,雖然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古代醫學中經過特殊處理後用於外敷,具有鎮靜安神、清心定驚的作用。硃砂能夠幫助改善因心神不寧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與天麻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安神作用。
天麻浴湯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癢的作用。天麻本身具有疏風止痛、平肝熄風功效,但若遇風寒溼邪,可能引起皮膚瘙癢或疼痛,白礬可以有效收斂毛孔,減輕瘙癢,增強療效。
2. 殺菌消毒: 白礬具有殺菌消毒的功效,能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生長,預防感染。天麻浴湯用於外敷,皮膚暴露在外,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加入白礬可以起到預防感染的作用,提高治療安全性。
「天麻浴湯」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阻所致的頭風、頭痛、眩暈等症狀,麝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供血,達到舒緩疼痛、改善症狀的目的。
- 芳香開竅,醒腦提神:麝香具有特殊的香氣,可直接作用於嗅覺神經,達到芳香開竅、醒腦提神的功效。對於因腦部供血不足、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麝香可促進神經興奮,改善神志,提高療效。
天麻浴湯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通絡: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通絡、活血止痛的功效。與天麻配伍,可加強祛風通絡之效,對於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可起到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的作用。
- 疏通經絡: 烏梢蛇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使天麻的功效更加顯著。
總而言之,烏梢蛇加入天麻浴湯中,可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疾病。
天麻浴湯方劑中加入青黛,主要是因為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
青黛為蓼藍或菘藍的葉經加工製成的靛藍色粉末,性寒,味苦。其清熱解毒之性,能有效緩解因風寒溼邪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而天麻浴湯正是針對此類症狀的方劑。
此外,青黛的涼血止痛功效,可以緩解天麻浴湯中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平衡藥性,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天麻浴湯主治功效分析
天麻浴湯,源自《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古籍明載其主治「小兒胎怯、胎肥、胎熱等諸疾」。細究其方劑組成及各藥功效,可探知其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及功效分析:
天麻浴湯由天麻、全蠍、硃砂、白礬、麝香、烏梢蛇、青黛等多味藥物組成。各藥功效如下:
- 天麻: 具有平肝熄風之功,能緩解小兒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驚厥抽搐,以及因風邪侵襲而致的肢體麻木。
- 全蠍: 活血化瘀,解毒消腫。可疏通經絡,散瘀止痛,並能消除體內積滯之毒邪。
- 硃砂: 安神定驚,鎮心降火。可鎮靜神經,穩定情緒,緩解驚恐不安,並能清瀉心火。
- 白礬: 清熱燥濕,收斂生肌。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瀉之效,可改善濕熱下注所致的皮膚疾患。
- 麝香: 開竅醒腦,散寒通經。能開通閉塞,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寒邪引起的氣血不暢。
- 烏梢蛇: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善於祛除體內風濕,疏通經絡,緩解筋骨疼痛。
- 青黛: 涼血解毒,清熱利尿。可清解血分之熱毒,並有利尿之功,能加速體內毒素的排出。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天麻浴湯主治小兒「胎怯、胎肥、胎熱」三種病證。結合各藥功效,可推斷其治療機理如下:
- 針對胎怯: 胎怯表現為「面無精光,肌肉脆薄,大便白水,身無血色,時時哽氣多噦,目黑睛少,羸尩多哭」。此乃先天稟賦不足,氣血虛弱所致。方中麝香開竅通經,天麻平熄肝風,全蠍活血化瘀,烏梢蛇祛風通絡,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因虛弱而致的種種不適。
- 針對胎肥: 胎肥表現為「兒生下肌肉厚,遍身血色紅潤,至滿月以後,漸漸肌瘦,目白睛粉紅色,五心熱,大便難,時時生涎」。此乃先天稟賦過盛,臟腑運化失常所致。方中白礬清熱燥濕,青黛涼血解毒,可清解體內濕熱,改善腑氣不通,使體質歸於平衡。
- 針對胎熱: 胎熱表現為「兒生下有血氣,時叫哭,身壯熱,如淡茶色,目赤,大便黃赤,糞稠,急食乳」。此乃胎中蘊熱,陰虛陽亢所致。方中硃砂鎮心降火,青黛涼血解毒,白礬清熱燥濕,可清解熱毒,平衡陰陽,使體溫恢復正常,改善諸症。
綜合而言,天麻浴湯以其多重功效,通過平肝熄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開竅通經等作用,針對小兒先天稟賦不足、過盛或胎中蘊熱等不同病因,達到調節陰陽、平衡氣血之效,從而治療胎怯、胎肥、胎熱等諸疾。此方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精髓,並非針對單一症狀進行治療,而是着眼於整體機能的調理。
傳統服藥法
天麻2錢,蠍尾(去毒,為末)半錢,朱砂末半錢,白礬末半錢,麝香1字,烏蛇肉(酒浸,去皮,焙乾,為末)3錢,青黛末3錢。
上為末,勻。
每用3錢,水3碗,加桃枝葉5-7條,煎10數沸,帶熱浴之。不得浴背,湯須適溫熱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天麻浴湯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要注意用量。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浴湯, 出處:《衛生總微》卷一。 組成:天麻2錢,蠍尾(去毒,爲末)半錢,朱砂末半錢,白礬末半錢,麝香1字,烏蛇肉(酒浸,去皮,焙乾,爲末)3錢,青黛末3錢。 主治:小兒胎怯、胎肥、胎熱等諸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