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暑湯

JIE SH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揣摩有得集》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肺經 18%
脾經 16%
心經 11%
肝經 8%
膀胱經 6%
大腸經 5%
膽經 2%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解暑湯」中包含「香薷」,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解暑功效:

  1. 發表散寒: 香薷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止痛之效。對於暑熱所致的頭昏腦脹、發熱惡寒、無汗等症狀,香薷能起到疏風散寒、清熱解暑的作用。
  2. 利水消腫: 香薷亦有健脾利濕之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除暑熱引起的浮腫、水腫等症狀。同時,香薷還能清熱解毒,緩解暑熱導致的口渴、心煩、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解暑湯」中加入「香薷」,可有效發揮其解暑、利水、消腫的功效,起到清熱解暑、健脾利濕的功效。

「解暑湯」中加入「白扁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暑利濕: 白扁豆性平味甘,具有清暑利濕、健脾和胃的功效。夏季酷暑,容易造成脾胃虛弱,濕熱內蘊,導致暑濕困脾,出現口渴、乏力、胃口不佳等症狀。白扁豆能清熱利濕,健脾和胃,有助於緩解暑濕症狀,增進食慾。
  2. 健脾益氣: 白扁豆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恢復暑天消耗的體力。對於暑熱導致的脾胃虛弱,白扁豆能健脾益氣,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暑熱侵襲。

解暑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夏季暑熱易傷脾胃,導致濕邪困脾,出現胸悶、嘔吐等症狀。半夏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祛除暑濕,改善脾胃功能。
  2. 和胃止嘔:暑熱導致胃氣上逆,容易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入脾胃經,可降逆止嘔,和胃止吐,減輕暑熱引起的胃腸不適。

因此,解暑湯中加入半夏,可有效改善暑熱引起的濕邪困脾、胃氣上逆等症狀,達到清暑解毒、和胃止嘔的功效。

「解暑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寧心安神,清熱解暑:茯神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夏季酷暑,容易導致心神不寧、煩躁不安、口渴乏力等暑熱症狀。茯神能安神定志,清心除煩,緩解暑熱引起的焦躁不安,並有助於心脾功能恢復。
  2. 益氣生津,滋陰降火:茯神亦具益氣生津之效,能補益氣血,生津止渴,緩解暑熱導致的津液耗損。同時,茯神還具有一定的滋陰降火作用,能調節陰陽平衡,緩解暑熱引起的內熱上炎。

因此,在解暑湯中加入茯神,不僅可以清熱解暑,安神定志,還能益氣生津,滋陰降火,起到多重功效,有助於改善暑熱症狀,恢復體力。

「解暑湯」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以達到解暑功效。

滑石性寒滑,入膀胱經,能清熱利濕,利尿排石,對於暑熱引起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療效。此外,滑石還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可解暑熱引發的口渴、煩躁、發熱等症狀。

總之,滑石在「解暑湯」中起到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作用,幫助消暑解熱,恢復人體正常機能。

「解暑湯」方劑中加入「大黃」,看似奇怪,實則有其道理。

首先,大黃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暑熱傷津,易導致心煩口渴、頭暈目眩、口舌生瘡等症狀,大黃可清熱解毒,緩解這些暑熱症狀。

其次,大黃還能通便瀉熱。暑熱易導致腸胃積熱,出現便祕等問題。大黃通便瀉熱,可排出體內積熱,改善腸胃功能,輔助解暑。

雖然大黃性寒,但解暑湯中通常會配合其他清熱解暑藥材,例如金銀花、連翹等,以平衡其寒涼之性,避免寒涼過度。因此,解暑湯中加入大黃,並非單純降溫,而是針對暑熱引起的多種症狀,進行綜合治療。

解暑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

暑熱傷人,易導致心煩口渴、胸悶氣短等症狀,黃芩能清泄心火,緩解暑熱所致的不適。同時,黃芩亦能燥濕止痢,對於因暑熱引起的食物中毒或腸胃不適,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此外,黃芩性寒,可與解暑湯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暑、消炎止痛的功效。

解暑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許多解暑藥材性寒涼,如黃芩、石膏等,加入甘草可緩解其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性更平和,更適合人體服用。
  2. 益氣生津:甘草具有益氣生津的功效,可以補充因暑熱所致的氣陰不足,緩解口渴、乏力等症狀。同時,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解暑藥材的效力,使解暑效果更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解暑湯 」,主治功效是:小孩兒在夏天被熱傷了,昏迷不醒,身體滾燙,嘴巴乾渴,小便赤黃。

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臨牀應用: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扁豆

  • 性平味甘,入脾、胃經。
  • 功效: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
  • 臨牀應用:脾氣虛弱、食少便溏、腹脹、水腫、嘔吐、腹瀉、痢疾、崩漏、帶下等症狀。

半夏

  • 性溫味辛,入肺、胃經。
  • 功效: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臨牀應用: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症狀。

大黃

  • 性寒味苦,入大腸、胃、肝經。
  • 功效: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臨牀應用: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症狀。

茯神

  • 性甘、平,歸心、脾經。
  • 功效: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
  • 臨牀應用:失眠、驚悸、心神不寧、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腹脹、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滑石

  • 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
  • 功效: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
  • 臨牀應用: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等症狀,以及濕疹、痱子等症狀。

黃芩

  •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臨牀應用: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香薷

  • 性溫味辛,入肺、脾經。
  • 功效:散風寒、發汗解表、清熱利尿、降氣以及健脾胃。
  • 臨牀應用:夏季貪涼、感冒風寒所致發熱、惡寒、頭痛、無汗等症;夏月乘涼飲冷,外感風寒,內傷暑濕,惡寒發熱、頭痛無汗、嘔吐腹瀉的陰暑證;小便不利及腳氣水腫者;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嘔吐泄瀉等症;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

總之,中藥方劑「 解暑湯 」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氣、利尿消腫、安神定驚等功效,可有效治療小孩兒在夏天被熱傷了,昏迷不醒,身體滾燙,嘴巴乾渴,小便赤黃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連翹、金銀花、赤芍、天花粉、滑石(飛)、車前子(炒,研)、甘草、澤瀉。
天時炎暑酷熱,人未有不傷其正氣者,故凡解暑用之,更加蜜炙黃耆5-7錢,以助益元氣尤妙,名為「黃耆解暑飲」;如癤毒潰膿亦可加生耆與群藥等分用。
清暑利濕。
上加淡竹葉10片,水煎,溫服無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解暑湯具有清熱解暑、利尿通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解暑湯, 出處:《揣摩有得集》。 組成:香薷5分,扁豆1錢半(炒),法夏1錢,茯神1錢,蔻米5分(炒),滑石1錢,熟軍5分,黃芩5分,生草5分。 主治:清熱解暑。主治:小兒夏月受熱,昏迷不醒,身燒口乾,小便赤黃。

解暑湯,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組成:連翹、金銀花、赤芍、天花粉、滑石(飛)、車前子(炒,研)、甘草、澤瀉。 主治:清暑利濕。主治:癤毒,濕熱佛鬱,先見紅暈,次發腫痛,患不滿寸者;及男婦大小,無論有癤無癤,時逢酷暑,俱宜服之。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