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亂湯

定亂湯

DING LU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一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2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肺經 20%
胃經 17%
腎經 14%
心經 12%
大腸經 2%
肝經 2%
膽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定亂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安神: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安神定志之功效。定亂湯主治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人參能補益心脾之氣,使心神安定,從而達到止驚安神之效。
  2. 扶正祛邪:定亂湯多用於心神失調、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驚悸等症。人參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扶助正氣,抵禦外邪入侵,進一步穩定心神,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定亂湯中包含山藥,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肺、固腎益精之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山藥能起到健脾益氣、滋陰養心,從而安定心神的作用。
  2. 增強藥效: 山藥與定亂湯中的其他藥材如茯苓、遠志、酸棗仁等,相互協同作用,能更好地發揮安神定志、寧心安神之功效。山藥能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定亂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經,能健脾滲濕、寧心安神。定亂湯為治療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症的方劑,茯苓可以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從而化濕健脾,寧心安神,達到治療心神不安的功效。

此外,茯苓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心悸失眠伴有水腫的患者,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定亂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健脾利濕:薏苡仁能健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同時有利水滲濕作用,對於因脾虛濕盛導致的「心神不安,煩躁易怒」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薏苡仁性涼,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清除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鬱積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因此,定亂湯中加入薏苡仁,可協同其他藥材,發揮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進而達到安神定志、改善心神失調的治療效果。

定亂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調和藥性: 定亂湯多用辛燥之品以解鬱安神,容易燥烈傷陰。甘草味甘性平,可緩解藥物燥性,調和藥性,防止過度傷陰。

二、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調和脾胃、益氣和中之功效,能增強其他藥物療效,提高藥效的穩定性,使藥物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

定亂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心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定亂湯常用於治療心火熾盛、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等症,黃連能清心火,使神志寧靜,安神定志。
  2. 燥濕止痢: 定亂湯中常加入黃連治療脾胃濕熱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黃連能燥濕止痢,使大便恢復正常。

總之,黃連在定亂湯中起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心火熾盛、神志不安、脾胃濕熱等症,使患者心神安定,身體恢復健康。

定亂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含有揮髮油、橙皮苷等成分,具有理氣解鬱、健脾燥濕之效。定亂湯主治心神不寧,驚悸不安,失眠多夢等症,陳皮的理氣作用可疏肝解鬱,健脾和胃,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提高睡眠質量。
  2. 降逆止嘔:陳皮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定亂湯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如半夏、茯苓等,共奏降逆止嘔之功。陳皮的加入可增強降逆止嘔的效果,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症狀。

定亂湯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胃降逆,止嘔止瀉:神麴性溫,入脾胃經,能和胃降逆,止嘔止瀉。定亂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機不調導致的胃脘脹滿,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神麴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2. 消食化積,助消化:神麴具有消食化積之功效,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減輕胃腸負擔。定亂湯中常配伍一些消食化積的藥物,神麴能與之協同作用,加強其消食化積的效果,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

定亂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和胃降逆:砂仁味辛性溫,能理氣和胃,降逆止嘔。定亂湯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氣短等症,常因脾胃不和,氣機逆亂而致。砂仁可調和脾胃,使氣機下降,從而安神定志。
  2. 醒脾開胃:砂仁具有醒脾開胃的功效,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慾。定亂湯中常伴有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砂仁的加入可改善脾胃功能,提高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定亂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冬月傷寒」,經汗、吐、下三法誤治後,邪未盡解而正氣大傷,出現「身熱如火、發厥(四肢逆冷)、氣息奄奄欲死」等危症。此屬寒邪化熱,正氣虛極,陰陽氣機逆亂之候。方名「定亂」即寓意調和陰陽、安定氣血之逆亂。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益氣固本

    • 人參(1兩)大補元氣,挽救垂危之陽氣,為本方君藥。
    • 山藥(1兩)補脾肺腎,助人參固守正氣。
    • 茯苓(5錢)健脾滲濕,寧心安神,與人參協力補虛。
  2. 清熱和胃

    • 黃連(5分)清瀉殘留之熱邪,尤善治濕熱鬱滯。
    • 薏仁(5錢)清熱利濕,兼能健脾,防黃連苦寒傷胃。
  3. 調和脾胃

    • 陳皮(3分)、砂仁(1粒)理氣醒脾,化解濕濁壅滯,助脾胃升降。
    • 神曲(3分)消食和胃,處理因誤治導致的積滯。
    • 甘草(5分)調和諸藥,補中緩急。

全方配伍邏輯

  • 攻補兼施:以人參、山藥峻補元氣為核心,佐黃連、薏仁清餘熱;標本同治,既救氣虛陽脫之急,又調脾胃氣機之亂。
  • 輕重有度:重用補益藥(人參、山藥),輔以少量理氣清熱藥(黃連僅5分),避免過伐正氣,符合「誤下後虛中夾熱」之病機。
  • 氣機調和:陳皮、砂仁辛香流動,防止補藥壅滯,助陽氣宣通以解厥逆。

此方體現中醫「補虛不忘祛邪,清熱不傷陽氣」的辨證思路,適用於正虛邪戀、寒熱錯雜之危急證候。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山藥1兩,茯苓5錢,薏仁5錢,甘草5分,黃連5分,陳皮3分,神曲3分,砂仁1粒。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和解少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定亂湯, 出處:《辨證錄》卷一。 組成:人參1兩,山藥1兩,茯苓5錢,薏仁5錢,甘草5分,黃連5分,陳皮3分,神曲3分,砂仁1粒。 主治:冬月傷寒,汗吐後,又加大下,而身熱猶然如火,發厥,氣息奄奄欲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