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找出20種適合食療(藥膳)的中藥,究竟具有什麼功效?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0-08-24 首次發表:

不少人認為服用中藥可能會傷害身體,不如從食療下手,透過食物來改善身體健康最自然。

而矛盾的是,中藥資料庫中具有療效又不具偏性(例如太寒、太熱)的食物實在不多,如果真有這種食物,絕對是強中之強。

本文從過去2000年來數萬個中藥方劑中,依照5種特質找出20種性平、味美且具有療效的食物,提供對食療有興趣的研究人士參考。

中藥食療藥材偏應具備5種特質

在2020年4月的時候,雲端中醫公布了一個基於大數據計算所產生的一帖中藥方劑,這是過去2000年來中醫師最喜歡運用的中藥所組成。然而,有一些社會大眾寫信來詢問,有沒有可能找出食療(藥膳)方以供平日食用?經過團隊討論之後,決定從下面這五種特質去尋找:

  1. 藥性不能太偏:所謂的食療方,就是可以拿來當菜餚吃的中藥,所以這本質上屬於食物而不是藥。以「大黃」為例,雖然古代中醫師大量使用大黃,這卻不適合當作食療方,因為此中藥寒性太重,吃了還會拉肚子,總不能讓大家在飯桌上輪流跑廁所吧?
  2. 味道必須可口:作為菜餚著重的就是味道,必須具備香味且可口,不然沒有人會想要吃。然而,多數具有偏性的中藥一點都不可口。以「黃連」為例,這個中藥吃起來非常苦,若用來煮雞湯的話,還有誰願意吃呢?
  3. 必須具有效果:大部分具備療效的中藥都是具有偏性,而食療方必須不具有明顯偏性,但是吃了之後還必須有效果,同時具有食物與藥物的雙重作用,這該如何辦到呢?在這樣的限制下,多數的時候食療(藥膳)中藥會是以補氣、補血與強健脾胃為主的平性、溫性中藥
  4. 價格不貴且容易買到:當作食物的藥材若是太貴大家就吃不起,更無法普及於社會大眾。例如:「天麻」這種中藥價格愈來愈貴,若拿來當食物的話,很多人會負擔不起,同時中藥太昂貴時反而增加「假中藥」機率,更是得不償失。
  5. 無農藥與重金屬殘留:在現代社會重視食安及中藥重金屬、農藥、二氧化硫、黃麴毒素等殘留議題下,選擇食療中藥材時與選擇平日的蔬果一樣,都必須注意食物的來源與品質,否則對身體的殘害反而更大。關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本文最後一段將提出解決方案。
可作為中藥食療的藥材其實還真不容易選擇
可作為中藥食療的藥材其實還真不容易選擇

同時為藥物與食物的天然美味中藥最強

從上面的特質就可以發現,其實用來食療中藥是很難選擇的,尤其是要具有療效這點最困難,因為只有藥物才會具有療效,食物怎麼可能會有療效呢?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從過去兩千年來最常見的中藥方劑中的成分去找,因為這些都是古代中醫師開出用來治病的藥方,從裡面找出偏性不強,且味道可口的成分,嚴選挑出20適合食療的藥材,絕對是強中之強,列出如下:

1. 甘草:甘草性味平甘,自古被稱為「國老」,多數中藥方劑都會用到它,功用強大且味道甜美,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直接將甘草列為「一級抗癌食材」,因此作為食療中藥絕對不能錯過這味。(點選閱讀更多)

2.當歸:當歸 性味甘,是溫家喻戶曉的中藥材,是所有古代中醫師的最愛,此中藥具有「藥王」或「聖藥」的美稱,治一切血、一切風,補一切虛勞 。是女性經常需要用來養血的四物湯 中的主要中藥。

3.人參(黨參):人參 的性味甘溫功效強大,全部列出來會讓人看得瞠目結舌 ,近代的研究非常多,最常被用來改善憂鬱、焦慮與慢性疲勞症候群,提升整體免疫力效果非常好。因為人參很貴,如果是用來當食物的話,有些人認為可以用黨參替代

4.茯苓:茯苓 是雖然是一味性平的中藥,經常在很多中藥方劑裡面都會見到它,它具有健脾、利水、美容及增強免疫力四大養生功效 ,因此據說慈禧太后很喜歡吃茯苓餅。

5.白朮:白朮 是性味甘溫,經常出現在各種中藥方劑之中,主要是因為此藥的歸經走脾經、胃經,又可以去除體內濕氣,對於改善脾胃疾病效果非常好,很適合現代人的體質。

6.川芎:川芎 性味偏溫,主要功效是行氣、祛風且燥濕,擅長活血止痛,近代發現它具有明顯的鎮靜作用 ,可用來殺菌、解痛。由於四物湯裡面就有川芎,而四物湯是食療常用中藥,因此川芎不可錯過。

7.白芍:白芍 性味雖偏酸,卻經常被用來食療,原因是它善於緩急止痛,任何全身的拘急疼痛都可以透過白芍去柔肝緩急,吃了會有輕鬆感,而它也是四物湯的成分之一,因此它也不可錯過。

8.熟地黃: 地黃經過炮製之後,產生生地黃熟地黃 兩種差異,生地屬清熱涼血藥,熟地為養血藥,性味甘溫,兩者性質不同 。由於熟地黃滋養性強,是養血滋陰、填精益髓之良品,因此補益藥元首,也是食療常用藥物,這也是四物湯的成分之一。

9.陳皮:陳皮 性味辛溫,是柑橘皮乾燥之後的產物,具有鎮咳祛痰、健脾胃之絕佳效果,具有行氣健脾、降逆止嘔、調中祛濕之功,對於改善感冒也有助益。

10.肉桂:肉桂 性味偏甘熱,也可以視為是一種香料,近代研究發現它的療效非常多 ,具有活血通經、益腎助陽、抗細菌病毒、解熱止痛、健胃消脹氣功效,很適合作為食療或調味料使用。

11.生薑(乾薑):生薑 可不用多說,平時大家都很容易吃到,這也是許多中藥方劑裡面的基本成分。若將其所有功效全部仔細寫出來 ,確定可以發表一本書,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它能強健脾胃、止嘔、去風寒治感冒效果非常好。

12.大棗:大棗 性味甘溫,善於補中益氣、解藥毒,養血且安神,經常被用於健脾益胃、保肝護肝、降血壓、降膽固醇、改善婦人情緒不穩定的主要中藥。所謂「一日吃仨棗,一輩子不顯老 」這句話就是在強調它的食療效果。

13.黃耆:黃耆 性味甘溫,其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的功效是養生界都知道的事。由於它具有補脾、肺氣效果 ,利尿排毒排膿,改善皮膚傷口用來斂瘡生肌,因此食療食材中絕對不能缺少它。

14.山藥:山藥 就是中藥中常聽見的「淮山」,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促進消化的效果,還有降血糖預防失智的功效 ,增強免疫機能與延緩衰老,不論菜餚或是入藥都非常適合。

15.枸杞子:枸杞子 性味甘平,可別看這個小小的紅果子,具備延緩衰老、壯陽、美白養顏、養肝明目、補虛生精、抗癌防癌的六大養生功效 ,尤其是現代人眼睛經常酸澀,更需要經常食用保養。

16.薏苡仁:薏苡仁 性味甘淡,主要功效是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現代研究發現他還具有增強免疫與抗腫瘤作用。尤其是很多女性容易腳水腫,這時候只要食用紅豆薏苡仁湯通常會改善。由於它健脾止瀉力道強,非常適合因為脾虛造成的腹瀉。

17.川椒:川椒 就是花椒,性味辛溫,是現代麻辣鍋調味理中的重要成分。由於它可以芳香健胃、溫中散寒 、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可以改善體內的風寒濕痺,喜歡較重口味的人可以選擇這味中藥。

18.何首烏: 何首烏 性甘溫,是常用的補益中藥 ,可以補肝、益腎、養血、祛風,專制治肝腎陰虧、血虛頭暈、腰膝軟弱、筋骨酸痛…等等症狀,因此可以抗衰老,讓頭髮變黑。

19.杜仲:杜仲 性味甘溫,具有補腎保肝、強筋骨、安胎、降血壓、降血脂、抗病毒…等功效,是一種天然的抗衰老藥物。是女性坐月子期間 經常被用來使用的養生聖品,以快速增強產後復原速度。

20.蓮子:蓮子 性味甘平,是三焦並補 的中藥,上焦可養心安神,中焦可健脾補虛,下焦可補腎固精。具有養心安神、補脾益腎、固精澀腸、健腦益智,消除疲勞等功效,像這樣的神奇中藥又是食物,錯過實在很可惜。

由食療中藥所組成的中藥方劑

以上這些食療中藥都是古代中醫師常用的方劑中成分,透過這些中藥組成的中藥方劑最少有1萬種以上,這些中藥方劑都是從補氣補血、增強脾胃功效下手。

若從現代人的體質發現,現代人幾乎都是脾胃虛弱(點選詳細閱讀),因此這些食療中藥若組合起來,可以改善現代人常見的脾胃問題,用來養生及改善各種現代人的各種不適症狀,在此列舉3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如下:

1.蔘苓白朮散: 此方劑專門用來調理脾胃虛弱,食慾不佳且腹瀉,尤其適合身形消瘦、氣短咳嗽、四肢乏力的人。現代應用於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增強免疫力,止瀉、用於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消化不良、帶下、貧血、食慾不振、病後腸胃調理。

2. 人參養榮湯 此方劑被日本醫師工藤孝文視為是最強的漢方中藥 ,可改善倦怠乏力、胃弱體虛、貧血、虛冷、失眠、健忘、掉髮、消化不良,還可以有效減少化療副作用與改善失智症。

3.十全大補湯 此方劑就是「四物」(當歸、熟地、川芎、白芍)加上「四君子」(人蔘、白术、茯苓、甘草),成為所謂的「八珍」,之後再加上黃耆、肉桂,全部都是上述的食療成分,其氣血雙補的功效強大不用多說。

多數人看到這些中藥,也知道其強大療效卻不敢食用,原因在於有愈來愈多的報導顯示,現代社會中藥殘留重金屬、農藥、二氧化硫、黃麴毒素等狀況愈來愈嚴重,面對這樣的處境開怎麼辦呢?

有些專家提出找中藥的方法,應該要到信譽佳且乾淨的藥房購買,並且要標示「安全藥材」或「有機藥材」就相對保險許多。若買到劣質藥材,不但達不到養生效果,反而傷害身體。

針對中藥藥材挑選的問題,某位雲端中醫會員提出一個小秘訣。他長期服用中藥超過20年以上,感覺身體愈來愈健康,從來也沒有發現自己有重金屬中毒的症狀,他的方法就是服用台灣GMP藥廠的科學中藥,幾十年下來他幾乎沒有煮過水藥。

他說:「 GMP藥廠中藥先將藥材煮過,將毒物與重金屬過濾之後製成藥粉,還要通過種種檢驗才能上市,藥廠根本就已經幫你解決問題了!」

他告訴阿編說:「所以我經常直接服用科學中藥,或是把科學中藥放入鍋中煮成藥膳湯,安全方便又有效!」他又說:「如果對科學中藥有疑慮的話,可以購買前五大科學中藥藥廠的中藥,他們的檢驗能力很強!」

關於藥材如何烹煮的問題,不在本文的範疇,可以自行閱讀一些線上食譜自行學習。

最後必須提醒讀者的是,這些食物明顯具有療效,因此也代表會有一些禁忌(例如上火或是太虛的人不適合吃補藥…等等),在使用前還是要多理解一下這些食物藥材,就能夠更掌握食療的藝術。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