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垣為金元時代著名醫家,由於他認為多數疾病與脾胃元氣不足有關,因此他主張運用「甘溫除熱法」來治療多數疾病,後人稱之為「補土派」。
他的理論對後來一千年的中醫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今運用現代資料處理技術分析經絡數據,可證明現代人「脾胃元氣不足」、「膽氣不升」且「陰火內熱」。證明他的理論至今依然適用。
脾胃論強調脾胃是健康根基
李東垣出生於宋朝,他之所以會努力學醫,是因為他的母親生病時到處亂看醫生,結果最後被一堆醫生雜治而死,直到死前依然還是不知道究竟是得到什麼病?
母親之死讓他非常傷心,他從此發憤向當時名醫張元素學醫,最後超越老師成為醫學大宗,最後主要著書有:《內外傷辨惑》、《脾胃論》、《蘭室秘藏》,內容論述相當複雜且邏輯縝密(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選閱讀此簡報)
《脾胃論》主要強調脾胃的重要性,在五行上脾胃屬土,土是萬物之母所以會影響全身,生病主要原因就是「煩勞傷脾胃陽氣」。
所謂的「煩勞」指的就是精神與體力的勞累。當脾胃健康時,受納與運化水穀的生理功能正常,能將水穀之精華輸佈於五臟六腑,人就不會生病。
這理提到的脾胃,並不是指的是單純的「消化系統」,而是基於脾經、胃經,甚至其他經絡所共同組成的複雜體系。
黃帝內經提到:「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基於這些描述,中醫的脾胃,在現代醫學看來就是肝膽腸胃、心臟、肺臟、膀胱、腎臟..等等完整的體系,這怎麼可能不重要呢?
千年來人類的脾胃元氣不足
《脾胃論》的成書年代約在西元1200年,該書紀錄當時中國人的體質現象。有沒有可能現代人的狀況,與千年前一樣呢?
《脾胃論》發現當時人們脾胃虛弱,導致脾胃氣機升降失調。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脾胃論》中所論述的內容與現代人的經絡現象幾乎一致。
從「脾經」與「胃經」的圓運動頁面可以清楚看到,現代人脾經與胃經高機率虛證。
從下圖可以看出,多數現代人的「胃經」長年處於輕微虛證狀態,從3月開始能量開始增強持續到8月又開始下降。
而脾經原本就是虛證,從4月開始能量突然急轉直下,與胃經出現強烈表裡差距現象。這代表多數人們除了脾胃虛證之外,臟腑(脾臟與胃腑)關係也不協調。
千年來人類的膽氣不升
《脾胃論》也提到一個重要的觀念,稱為「膽氣不升」。書中提及黃帝內經所述:「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也,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故膽氣春升,則餘臟從之,膽氣不升,則餐泄腸澼不一而起矣。」
傳統中醫認為,一切飲食入胃,水榖精華之吸收與槽粕的排泄,必須端賴膽腑分泌膽汁來協助運化,始能進一步輸布於五臟六腑。
所以書中提到「十一臟皆取決於膽」。如果膽氣不升,膽主疏泄膽汁的生理功能失調,就會影響脾胃運化及脾胃陽氣升發, 導致各種脾胃(腸胃)疾病。
從膽經的圓運動頁面可以清楚看出,多數人膽經一年四季都是呈現穩定虛證,只有從3月開始能量增強一些,一年四季始能量終毫無起色。
天氣愈冷時,狀況愈嚴重。從這張圖可以看出,現代人膽經氣血不足,有極高的機率造成膽氣不升,符合脾胃論的論述。
千年來人類的陰火內熱
《脾胃論》也提到一個重要概念,當時的人類「陰火內熱」。這種陰火,指的是「陰虛則生內熱」,因為過度勞倦,脾胃之氣虛弱,導致「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薰胸中,所以生「內熱」。
這種現象從現代人的經絡數據更可以驗證,雲端中醫在2022年時發表了一個觀察現代人寒熱的「寒熱指數」,數據顯示現代人普遍「上熱下寒」,體內寒熱夾雜成為一種常態。
這代表的意思是,現代人普遍火氣很大,但是在本質上卻是虛寒的,所以其實不太容易處理這種寒熱夾雜的體質現象。
古代沒有機器,也沒有電腦,而現代運用良導絡經絡檢測,從經絡數據的角度竟然可以重現一千年前的古人理論,與現代人的經絡體質幾乎一致。
藉此似乎可以印證原來脾胃論所說的是真實不虛。當然,李東垣還提出許多造成脾胃疾病的原因,例如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吃錯食物…等等也會造成脾胃疾病,這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
改善脾胃的中藥方劑
從這些經絡數據顯示,現代人脾經、胃經、膽經都是虛證,由於脾經與膀胱經連動性高,人體腳部的三條陽經沒有一條是能量充足的,整體陽經都沒有能量,可以說現代人多數屬於「陽虛體質」。
李東垣的脾胃論中提及不少改善脾胃的中藥方劑(例如:平胃散、五苓散),這篇文章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在此列出三種他所發明的中藥方劑供大家平日養生參考:
一、補中益氣湯:李東垣認為,體內的大熱可以透過甘溫的草藥去除,不一定要瀉火。因此透過補氣升陽,陰火即可消除,火熱之氣自然消失。這就是代表方劑。
二、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有醫家認為,這個方劑才能代表李東垣的學術研究精神。因為脾胃論的根本精神就是補脾胃、瀉陰火,補中益氣湯裡面沒有瀉火藥,而這個方劑有瀉火藥(黃芩、黃連、石膏)。
三、清暑益氣湯:到了夏天時多數人脾胃都不好,從上面的種種經絡數據現象就可以清楚看出這個現象,夏天的時候可以服用此方劑保養脾胃,順便消除暑氣。
脾胃論所提及的內容好處說不盡,事實上還有更多的數據可以證明脾胃論的論述。
現代有些人不願意服用中藥改善體質,後人發現食用「粥」的效果也不錯,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97歲高齡的中醫師所著書籍《養生粥療:97歲中醫大師教你一日一粥,保健防病》。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