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發汗解表]功效的中藥清單(2023年更新)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2-09-18

關於發汗解表

解表或稱「發表」,是散表邪、去除表證之意,能夠促使發汗、發散表邪、解除表證、疏肌解表為主要作用的藥物,也稱為發表藥。

凡以發散表邪、解除表證為主要功效的藥物(或方劑),都稱為解表藥(劑)。這類藥物多味辛,質輕揚,主入肺、膀胱經,偏行肌表,一般都具有促進肌表發汗的作用,通過發汗達到發散表邪,解除表證,防止疾病傳變的目的。

部分藥物還兼有利水、止咳平喘、透疹及祛風除濕、止痛等作用。解表藥主要用治外感表證。部分藥物還可用於水腫、喘咳、麻疹、風疹、風濕痹痛、瘡瘍初起等證而兼有表證者。所謂表證,是指外邪(外界的各種致病因素)侵犯人體的淺表部位(皮膚、肌肉、經絡)所出現的證候群,相當於現代醫學疾病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等)及多種傳染病初期的證候群。

表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惡寒(或惡風)、發熱、頭身痛、骨節酸痛、無汗或有汗、鼻塞、噴噫、流涕、咽喉癢痛、咳嗽、苔薄白、脈浮等。在此列出一些常見的解表藥物。

關於發汗解表的13種常見中藥或食物

1. 麻黃

麻黃

麻黃性辛微苦溫。主治宣肺氣、散風寒、發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消腫。可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痛、頭痛鼻塞、咳嗽氣喘、風疹瘙癢...等等。

麻黃發汗解表,主治風寒表實證。汗為心液,發汗即為心陽外越,邪隨汗出,病除體安。 麻黃發汗解表作用迅速,能使表邪外洩,解除肌表、腠理之病邪,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麻黃發汗作用機理為刺激皮膚汗腺分泌汗液,使汗孔張開,將體內風寒之邪排出體外,達到解表散寒之目的。 麻黃發汗解表作用顯著,但應注意其發汗作用較強,不適用於陰虛、氣虛、表虛等患者。且麻黃有興奮中樞神經作用,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應謹慎使用。


2. 桂枝

桂枝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桂枝辛甘溫,具發汗解表功效,可扶衛固表,外散風寒。單用發汗力道較弱,常與麻黃搭配使用,增強發汗作用。麻黃辛苦開泄,善於開腠理、透毛竅,發汗較強,同時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腫。桂枝溫通經脈,通達陽氣解表,發汗緩和。兩藥合用,相輔相成,增強發汗解表之效。


3. 生薑

生薑

生薑性味辛、溫。主治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生薑,發汗解表,乃中醫治感冒之良藥。其性辛溫,入肺、脾、胃經,長於散風寒,解表發汗,用於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身痛,惡寒無汗等症。常單用煎湯,加紅糖乘熱服用,往往汗出而解。亦可配合麻黃、桂枝等同用,增強發汗力量。現代研究表明,生薑含有維生素C、鎂、磷、鉀、鋅、薑烯酚、薑油酮、薑油醇、桉葉油精、薑辣素等,具有預防感冒、止痛、排汗散熱,以及減緩偏頭痛的作用。


4. 香薷

香薷

香薷性味辛、性微溫。主治發汗解暑、行水散濕、溫胃調中。治夏月感寒飲冷、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痞腹痛、嘔吐腹瀉、水腫、腳氣。

香薷辛溫發散,能發汗解表而散寒,其氣芳香,入於脾胃又化濕祛暑而和中。善治夏月乘涼飲冷,外感風寒,內傷暑濕,惡寒發熱、頭痛無汗、嘔吐腹瀉的陰暑證。本品雖能祛暑,但性溫辛散,多適用於陰暑病癥,前人說:「夏用之用香薷,猶冬月之用麻黃。」。


5. 荊芥

荊芥

荊芥性味辛、微苦、性微濕。主治祛風解表、透疹止癢、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産後血暈、癰腫、瘡疥、瘰癧。

荊芥性辛、溫,歸肺、肝經。具有發散風邪、透疹解表、祛風止痛之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症。荊芥與防風相伍,可增強其發汗解表之功。亦可配伍辛涼解表藥或清熱解毒藥,治療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症。此外,荊芥炒炭應用,具有入血分止血之效,可用於治療便血、崩漏等症。


6. 防風

防風

防風性味辛、甘、性微溫。主治袪風解表、除濕、解痙、止癢、止瀉、止血。用於感冒頭痛、風疹瘙癢、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風疹瘙癢等症。

防風具有辛溫發散之性,氣味俱升,以辛味為用,善於治療風寒,能發汗解表,散肌表風邪。其辛溫性質,既能散風邪,又能除經絡留濕,止痛功良,且微溫不燥,不會耗傷正氣。 研究表明,防風煎劑或醇浸劑具有中度解熱作用,能持續2.5小時。因此,防風可有效治療感冒、流感等疾病,發揮發汗解表,減輕相應症狀的作用。


7. 羌活

羌活

羌活性辛、苦、溫。主治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主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羌活,性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常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若寒濕偏重,頭痛身重者,可配伍獨活、藁本、川芎等藥,如羌活勝濕湯。用治風濕痹痛,不論有無表症皆可應用。


8. 白芷

白芷

白芷性味辛、溫。主治去風解表、散風、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解蛇毒、通鼻竅。用於外感風寒、頭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瘍腫痛。

白芷其味辛、性溫,具有發表散風、芳香通竅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 治陽明頭痛,眉稜骨痛,頭風痛等症,外感風寒者,可單用白芷,即都梁丸;或與荊芥、防風、川芎等藥同用,如川芎茶調散。屬於外感風熱者,可配伍薄荷、菊花、蔓荊子等同用。


9. 細辛

細辛

細辛性辛、溫、小毒。主治祛風、散寒、溫肺化痰、鎮咳通鼻竅、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少陰引經藥、治少陰頭痛牙痛。

細辛辛溫苦,具有通絡散寒、發汗解表之效。其所含有效成分辛辣成分和揮發油,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擴張皮膚毛細血管,加速心跳,增強代謝,促進汗液分泌和排出。此外,細辛還能刺激呼吸中樞,增強肺部排泄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故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發熱、頭痛、身體痠痛、感冒咳嗽等症狀。


10. 藁本

藁本

藁本性味辛、性濕。主治祛風散寒勝濕止痛 主上升、達頭巔、入膀胱經、以治太陽頭痛、外感風寒、巔頂頭痛每多用之、又可祛風除濕、治療風濕痺痛。

藁本具有發汗解表之功,善能透達腠理,疏散風熱,適用於風熱感冒、喉痹、咳嗽、流感等症。外用於感冒、頭痛、鼻塞、咽痛等疾患。外用熱敷、足熱、艾灸等,以加速發汗之效。但陰虛火旺、大便祕結、孕婦等忌用。


11. 蒼耳子

蒼耳子

蒼耳子性味苦、甘、辛、溫、小毒。主治散風、通竅。有很好的收縮鼻黏膜的作用。通竅止痛散風除濕用於鼻淵頭痛、風寒頭痛。

蒼耳子性溫,味辛、苦,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之效。蒼耳子含有蒼耳子甙、蒼耳子酸、蒼耳子苷等成分,能刺激皮膚表面的汗腺和毛孔,增加汗液的分泌和排出,幫助機體排出毒素和病菌,緩解表實證狀,如感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狀。此外,蒼耳子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幫助身體抵抗病菌和炎症,清熱解毒,增強機體免疫力。


12. 辛夷花

辛夷花

辛夷花性辛、溫。主治發散風寒、宣通鼻竅。用於風寒頭痛、頭痛、鼻塞不通、流鼻涕、鼻淵、牙齒痛。

辛夷花發汗解表之功,乃其中芳香酮、芳香醇、揮發油等成分,刺激人體汗腺分泌,以汗解表熱,治療感冒、流感、風熱感冒等症狀;此外,辛夷花亦可清肝熱、瀉火,治療口乾口渴、咽喉疼痛、牙痛等。


13. 葛根

葛根

葛根性甘、辛、平。主治主升陽明之氣、鼓舞胃氣上行、多用於外感表證邪氣、項背強痛證、又可清熱生津而止渴。降血壓﹐治高血壓腦病(眩暈、項緊、頭痛)等症狀。

葛根主升陽明之氣,鼓舞胃氣上行,多用於外感邪氣、項背強痛證;又可清熱生津而止渴。降血壓﹐治高血壓腦病(眩暈、項緊、頭痛)等症狀用於外感表證 本品甘辛性涼,輕揚升散,入脾胃經,而有發汗解表,解肌退熱之功,故可用治外感表證,邪鬱化熱,發熱重,惡寒輕,頭痛鼻乾,口微渴苔薄黃之證,常與柴胡、黃芩、白芷等同用,如柴葛解肌湯;若風寒表證,症見惡寒無汗、項背強痛,常配麻黃、桂枝、白芍同用,如葛根湯。 治大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傷寒論》葛根湯) 葛根醇浸液灌胃給藥,對傷寒混合菌苗致熱家兔有較強的解熱作用,有人認為葛根粉能使皮膚血管擴張,促進散熱,並能使呼吸運動加強,增加水分排出而使[體溫下降](http://shipin.people.com.cn/BIG5/n/2015/0628/c85914-27219284.html)。


關於發汗解表的50種中藥清單

請點選以下中藥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

關於發汗解表的7種食物清單

請點選以下食物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