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Centipedaminima L.A. Br. et Aschers. Centipeda minima (Herb with Root) Centipeda Herb, Herbacentipedae
- 別名:豬屎潺,滿天星,三,大救駕,霧水沙,通天竅,石胡蔞,砂藥草,豬屎草,小拳頭,白珠子草,貓沙,二郎劍,地楊梅,地芫荽,散星草,三節劍,球子草,連地稗,小救駕,山胡椒,鐵拳頭,鵝不食,蚊子草,雞腸草,三牙鉆,三牙戟,食胡荽,地胡椒,杜網草,沙飛草,白地茜,二郎戟,野園荽
-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鵝不食草的乾燥全草。夏、秋二季花開時採收,洗去泥沙,曬乾。
- 道地藥材:河北, 四川, 台灣, 廣東, 廣西, 遼寧, 吉林, 山東, 黑龍江,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福建
- 生長環境:路旁, 稻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鵝不食草的傳統功效
1. 發汗解表
鵝不食草,味辛性溫,入肺經。其發汗解表之效,乃賴其辛散溫通之力,能宣通肺氣,透達肌表,使風寒之邪從汗而解。此藥善於散寒、祛風,故適用於風寒感冒,症見無汗、惡寒者。透過促使汗液分泌,開啟腠理,使束縛於體表之寒邪隨汗外出,達到解除表證之目的,體現了中醫「汗法」解表之理。
2. 散風寒
鵝不食草,味辛性溫,入肺經,在中醫藥學中主要用於散風寒。它能促進汗液分泌,透過發汗來驅散體內的寒邪,進而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疼痛與不適。其所含的野葛根素、膳食纖維、黃酮類等活性成分,被認為是其發揮功效的物質基礎。臨床應用上,鵝不食草常與羌活、桂枝等同具散風寒、解表發汗作用的藥材配伍,以增強其治療效果。這使得鵝不食草成為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流涕及咳嗽等症狀的常用藥材之一。
3. 清熱解毒
鵝不食草,性味辛涼,歸肺、肝經,為常用清熱解毒之品。其善於清解體內鬱積或外感侵襲之熱毒,主治暑熱感冒、喉嚨腫痛、口腔潰瘍、牙齦炎,皆屬熱毒上攻或鬱結所致。對於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麻疹等外來疫毒,亦發揮清熱、解毒、透邪之效。傳統以其花序搗碎鼻聞治痧症腹痛,乃取其辛散通竅、透邪外出之力;外敷濕毒脛瘡、腫毒、痔瘡腫痛,則憑藉其清熱涼血、消腫拔毒、促進生肌之功。
4. 止瀉
鵝不食草,依循古籍所載,其性味苦寒,歸入腸胃二經。就其止瀉功效而言,苦味能燥濕清熱,寒性則可清解內熱,使其適用於因濕熱或濕濁困阻腸胃所引起的泄瀉。它直接入於腸胃經絡,表明其藥效能直達消化系統,針對腸道功能失調而發揮作用。
其核心功效為止瀉並兼具健脾化濕。在中醫理論中,脾主運化水濕,若脾氣虛弱或運化失職,便容易導致水濕內停,形成泄瀉。鵝不食草透過健脾之功,有助於恢復脾臟的正常運化功能,從根本上減少水濕的積聚;而其化濕之效,則直接消解體內多餘的濕邪,使其不再下趨腸道而導致泄瀉。因此,其止瀉作用並非單純的收澀,而是透過調節脾胃功能、祛除病理產物來實現的。
臨牀應用上,鵝不食草常與茯苓、白朮等中藥同用,以增強止瀉效果。茯苓甘淡而平,長於滲濕健脾;白朮苦甘溫,善於健脾燥濕。這兩味藥物皆為中醫健脾化濕的常用要藥,與鵝不食草配伍使用,能使健脾化濕、止瀉之力更為宏大,特別適用於脾胃虛弱、濕邪偏盛所導致的泄瀉,體現了中藥配伍的協同與增效原則。
5. 活絡止痛
鵝不食草活絡止痛,乃因能活化氣血,調理腸胃,改善局部循環之故。常治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胃腸疼痛等。中醫多與川芎、丹參、紅花等止痛活血中藥合用,以增療效。
6. 止咳化痰
鵝不食草,味甘性寒,歸肺、胃經。其性寒涼,能清肺熱、解毒;味甘則潤肺化痰。直入肺經,善清宣肺氣,開宣肺竅,利咽喉而化痰濕。尤擅治療風寒束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此為其化痰止咳之傳統中醫機理。
7. 祛風除濕
鵝不食草性味辛溫,具有祛風除濕的顯著功效。從傳統中醫角度,其辛散溫通之性,能有效解肌發汗以散風邪,並溫化體內濕邪。此特性使其廣泛應用於治療由風寒濕邪侵襲所引起的病症,如感冒的頭痛、鼻塞、咽喉腫痛,以及濕邪困阻引起的腹痛、痢疾。其善於上達頭竅,對風濕邪氣或濕濁阻滯所致的鼻淵、鼻痔與頭風腦痛,亦有疏通改善之效,充分體現其祛風除濕的藥理作用。
8. 外用
鵝不食草於外用藥性應用上,針對軟組織損傷具其獨到之處。傳統醫經指出,跌打損傷、挫傷、扭傷等,多因氣血運行受阻,產生瘀滯腫痛。將鵝不食草藥渣趁熱敷於患部,乃充分利用其溫熱之性,以溫通經絡,促進局部瘀血消散。鵝不食草本身辛散溫通,具備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功,熱敷則能使藥力透過皮表滲透,直達病灶,加速氣血流通,疏通經絡,從而有效緩解患處之腫脹疼痛。此法對於胸、背、腰部等處之筋骨損傷尤為適用,體現中醫「外治法」之簡便效驗。
鵝不食草的古代典籍
鵝不食草的現代功效
1. 降血糖
鵝不食草在現代藥理分析中,其降血糖功效歸因於多種活性化合物的協同作用。初步研究顯示,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類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類物質。類黃酮類化合物的作用機制複雜且多樣:一方面,它們能夠刺激胰臟β細胞分泌胰島素,從而增加體內胰島素的水平;另一方面,這些化合物也有助於提升外周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能力,這可能涉及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進而促進血液中葡萄糖轉運至細胞內,達到降低血糖濃度的效果。
此外,鵝不食草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在降血糖過程中亦扮演重要角色,它們被認為能促進葡萄糖在體內的代謝利用,可能透過影響糖代謝通路來減少血液中的葡萄糖累積。同時,該植物中的有機酸和氨基酸等多種微量成分,也被指出具有調節胰島素作用及葡萄糖代謝平衡的潛力,共同貢獻於其整體降血糖活性。整體而言,鵝不食草的降血糖作用體現出其多靶點、多成分相互協調的藥理學特性。
2. 防癌抗腫瘤
鵝不食草在防癌抗腫瘤領域展現潛力。現代藥理研究指出,其活性成分可能透過多種機制發揮作用,包括誘導癌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增殖,以及阻斷腫瘤血管新生與轉移。例如,在乳腺癌、肺癌及大腸癌細胞株的實驗中,觀察到鵝不食草具有顯著的抑制效果。這些初步體外及動物實驗顯示其應用潛力,但要確證其防癌抗腫瘤的確切臨床效用及安全性,仍需更多深入研究與大規模臨床試驗。
3. 抗菌抗病毒
鵝不食草的現代藥理分析揭示其具備廣譜抗菌與抗病毒潛力。該植物所含活性成分能有效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與繁殖,對呼吸道及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尤為顯著。其中,黃酮苷(flavonoid glycosides)被鑒定為主要的抗菌物質,其作用機制多元,包括干擾細菌細胞壁合成、改變細胞膜通透性及影響細菌酶活性等,從而抑制細菌活性。在抗病毒方面,黃酮苷亦透過抑制病毒複製、阻礙病毒附著與進入宿主細胞等途徑發揮效用。此外,黃酮苷同時具備抗炎及抗氧化功效,有助於減輕感染所致的炎症反應和細胞損傷。這些多重作用機制,共同支撐了鵝不食草在對抗微生物感染方面的應用潛力。
鵝不食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9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搗爛塞鼻;或研末畜鼻。
鵝不食草的炮製
- 揀淨雜質
- 切段
- 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鵝不食草注意事項重點
- 有毒性:鵝不食草含有馬兜鈴酸,是一種強烈的肝毒素。長期或大量服用可能會導致肝損害,甚至肝癌。
- 腎毒性:馬兜鈴酸還具有腎毒性,可能會損害腎臟功能,導致腎衰竭。
- 致癌性:馬兜鈴酸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第 1 類致癌物。食用鵝不食草可能會增加罹患鼻咽癌、腎盂癌和其他癌症的風險。
- 禁止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服用:馬兜鈴酸會通過胎盤和母乳傳給胎兒和嬰兒,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
- 與特定藥物交互作用:鵝不食草可能會與某些藥物,如抗凝血劑、免疫抑制劑和其他肝毒性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
- 禁忌症:鵝不食草不適用於以下人羣:
- 肝腎功能不全者
-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
- 癌症患者
- 服用特定藥物者
鵝不食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鵝不食草含有的化學成分
棕櫚酸蒲公英甾醇酯(Taraxasteryl palmitate), 乙酸蒲公英甾醇酯(Taraxeryl acetate), 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山金車二醇(arnidiol), 谷甾醇(Sitosterol), 十九酸三十四醇酯(Tetratriacontanyl nonadecanoate), 2-異丙基-5-甲基氫醌-4-O-β-D-吡喃木糖苷(2-Isopropyl-5-methylhydroquinone-4-O-β-D-xylopyranoside), 6-羥基-反-8-二十六碳烯-3-酮(6-Hydroxyhexacosa-trans-8-ene-3-one), 川陳皮素(Nobiliten), 羽扇豆醇(Lupeol), 二十六醇(Ceryl alcohol), 乙酸羽扇豆酯(Lupeyl acetate), 知葉老灌草素(Brevifolin), 堆心菊靈(Helenalin), 異丁酸堆心菊靈內酯(Florilenalin isobutyrate), 異丁酰二氫堆心菊靈(Isobutyroylplenolin), 千里光酰二氫堆心菊靈(Senecoylplenolin), 四氫堆心菊靈(Tetrahydrohelenalin), α-莎草酮(α-Cyperone), 槲皮素-3-甲醚(Quercetin-3-methylether), 芹菜素(Apigenin), 鹹南藤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 6-O-千里光酰二氫菊靈(6-O-Senecoylplenolin), 山金車內酯C(Arnicolide C)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