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濕氣太重怎麼辦?13種排濕養生中藥方劑一定要學!

- 最後更新:2023-06-15首次發表:

儘管已經到了2023年了,現代的高科技儀器依然無法檢驗出體內的「濕氣」,因此「去濕治病」依然屬於中醫特有的醫療概念。

然而,許多找不到原因的症狀或疾病,卻有不少是體內「濕氣太重」造成的。透過中藥改善體內的潮濕的「內環境」之後,就可以提升免疫力應付各式各樣病毒挑戰。

既然現代醫學依然不了解濕氣,而許多症狀或疾病又是濕氣造成的,如果能夠對於學習一些改善體內濕氣的養生中藥,至少可以讓自己少生一些病。

由於濕氣是中醫特有的概念,在「雲端中醫中藥單方資料庫」中,能夠去除體內濕氣相關的中藥單方超過3300種(註1),數量可謂多的嚇人!

任何人如果要全部學習這些中藥單方,是不切實際的,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學習那些古人已經挑選組合好的中藥複方

傳統中醫將去濕方劑主要分為5種類型(註2),由於這些類型中有些不少藥性較偏(例如太苦、太寒),不適合平日養生服用的。

這裡為讀者從中挑選出藥性平和,同時市面上科學中藥可以購買,適合平日養生的中藥,提供自學中醫養生者用為排除體內濕氣參考。

中藥可以去除體內濕氣
中藥可以去除體內濕氣

可別小看這些方劑,有一些在新冠肺炎期間,還成為預防、治療與病後調養中藥,這可真的不容小覷,清單列之如下:

1. 平胃散

平胃散出自宋代官方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幾乎是治療因濕氣所造成的胃腸疾病的主要方劑,不論古今都被廣泛使用。

由於平胃散具有燥濕健脾、消脹寬胸、理氣化痰、調和脾胃的作用,所以凡是與體內濕氣有關的任何疾病,均可加減或合方用之。

許多人看字面上有「平胃」兩個字,就以為這是治療胃病,若將體內脾胃濕氣去除之後,可以改善的就不再只是胃病,治療範圍無遠弗屆!

任何時候只要因為體內濕氣太重造成腹瀉、腹脹氣、胃痛、肚子痛、沒有食慾、噁心想吐、頭昏、暈眩、身體沈重、便秘、咳嗽氣喘、月經不調,都可以試看看平胃散,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臨床上平胃散經常結合其他中藥方劑,廣泛運用於許多疾病,例如:急慢性胃炎(幽門桿菌)、急慢性腸炎、胃腸神經官能症、胃、十二指腸潰瘍、膽汁反流性胃炎、病毒性肝炎、各種婦科疾病、小兒厭食症、胃弛緩、陽痿…等疾病。

可別小看這個去濕名方,在新冠肺炎期間中國大陸「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運用平胃散加減方,聯合西醫藥物治療COVID-19,發現可以提高療效且縮短住院天數,可見去濕可以提升免疫力!

有些人會運用「香砂平胃散」,這是在平胃散的基礎上,加上木香、砂仁。更可以行氣止痛、健脾消食開胃。

2. 五苓散、胃苓湯

五苓散出自《傷寒論》,可謂千古第一利水方,是健脾利水的典型方劑,這主要是用來改善體內水液運化障礙。

一個人如果受到傷寒之後沒有治癒,逐漸出現頭痛、發燒、小便不利、口渴的「蓄水證」,漸漸身體出現水腫、全身沈重,運用五苓散效果奇佳無比。

有些人會出現一直口渴,喝水卻無法解渴,有時候喝水之後還會吐出來。它可以雙向治療小便不利(頻尿或是無尿),幾乎大多數的中醫師在臨床上都常運用此方劑。

平胃散去濕力道是強中之強,而「五苓散」超強的「利水去濕」功效也被運用了將近2000年。

若直接這兩種方劑加起來就是「胃苓湯」,因此同時具有這兩個方劑的所有好處,可以改善所有這兩種方劑可以治療的症狀與疾病!

臨床實務上,它曾經被中醫師廣泛運用來治療各種成因的水腫、肝硬化腹水、慢性濕疹、蕁麻疹、脂溢性皮炎、嗜睡、高血脂、各種胃炎、原發性腎病綜合征,都有某種程度的效果,這些都是濕氣塑造許多現代疾病的證據。

它有一個特殊功效,就是可以用來解酒,這是因為中醫認為酒的濕性最重,經常喝酒的人,體內不是「濕熱」就是「寒濕」、因此透過去濕氣就可以解酒,原理就在於此。

同樣,別小看這個五苓散,在2020年新冠肺炎期間,中國大陸官方提出的「清肺排毒湯」,裡面的其中成分就是它!

3. 柴平湯

平胃散的加減還不止於此,若加上「小柴胡湯」,就會被稱為「柴平湯」。

在炎熱夏季裡,許多人肝火旺,很容易出現所謂的「少陽證」,因此很適合運用小柴胡湯。如果又加上濕氣重,那就再加上平胃散而成為「柴平湯」。

這個「柴平湯」非常好用,不是只有夏天,可以說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用。雲端中醫有些會員,每天早上起床之後頭昏眼花,精神不好,服用三小匙「柴平湯」科學中藥之後,沒多久精神就起來了。

要解釋這個現象其實很簡單,現代人有很多都是中醫的肝臟不好,經絡現象就是所謂的「鐵三角經絡型態」,若再加上台灣地區積年累月的濕氣,「柴平湯」就會成為首選。

基於此原理,「四逆散」+「平胃散」也會是另一個很棒的組合。此外,「平胃散」+藿香+厚朴成為「金不換正氣散」,效果也是很好,可見平胃散真是萬用。

4. 二妙(三妙、四妙)散丸

二妙散最早見於元代《世醫得效方》,明朝《丹溪心法》將其改名為二妙散,被運用了將近700年,它組成只有兩位藥,「黃柏」與「蒼朮」。

此方專門改善因為濕氣引起的手腳關節紅腫熱痛,筋骨酸痛疼痛,或是下肢痿軟無力,小便發黃。

此方運用蒼朮苦溫燥濕,黃柏苦寒、清熱燥濕,兩味合用,清熱燥濕之力較強,這是主治體內尤其是下半身嚴重濕熱,所造成之各種疼痛、皮膚病、婦女帶下的首選方劑,臨床運用非常廣泛,原因就在於它的效果很妙!

這兩位藥再加「牛膝」就是「三妙散」,再加「薏苡仁」就是「四妙散」,其目的就是要引經下行,改善下半身的濕氣。所以在臨床實務上,通常都會運用四妙散,而其核心成分就是二妙散。

現代醫學常運用它來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多發性神經炎、急性脊髓炎、進行性肌萎縮、重症肌無力、手腳麻痹、下肢丹毒、陰囊濕疹、陰道炎、宮頸炎、不安腿綜合證、糖尿病。

這個方劑設計合理,功效明確,任何人在10分鐘內就可以學會!雲端中醫某會員因為子宮腺肌症,腹部經常疼痛,有一陣子她就是服用「四妙散」,竟然有長達半年的時間完全沒有疼痛,讓她感覺這真是「妙」啊!

有更多會員回報,尤其在夏季濕氣重期間的膝蓋、手肘腫痛,服用下去之後快速緩解,效果堪稱奇妙無比。

5.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散與平胃散一樣源自於宋代官方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驅邪化濕扶正名方,至今也運用了大約900年,可以說是應付因為天氣濕氣重所引起的感冒及胃腸炎很有效

這個中藥是中醫診所最熱門的的中藥之一,只要是感冒之後,體內濕氣太重所出現的種種症狀(例如:腹瀉、頭昏、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失眠、喉嚨痛、嘴巴破、全身皮膚癢、濕疹、蕁麻疹、陰部搔癢…等等),都可以運用「藿香正氣散」。

古代專門用此中藥來改善水土不服的現象,許多人出外暈車、暈船, 或是因為夏天受寒腹瀉都可以運用此中藥,因此傳統上都說這是治療脾胃型感冒,出外旅遊只要帶上它就對了!它與胃苓湯一樣,可以運用來解酒。

一樣別小看此方劑,在新冠疫情期間還被中國大陸官方納入治療方劑,可見運用「藿香」去除體內濕氣之後,可以提升體內的「正氣」,任何病毒都奈何不了強大的免疫力!

另外一個類似藿香正氣散的方劑稱為「六和湯」,也是專門改善夏天的感冒與濕氣重,效果也是很好。

6. 參苓白朮散

參苓白朮散是中醫常用的經典古方之一,是吃起來最像食物的中藥方劑,雲端中醫有一篇基於大數據的食療文章就推薦此方。

此方具有益氣健脾、養心安神、袪濕利水之功效,最適合因為脾虛造成面色萎黃、形體消瘦、體倦乏力、食慾不佳、胸悶、腹脹、腹瀉、嘔吐、白帶…等症狀。

此方改善因為脾虛濕氣太重所造成腹瀉效果快,現代主要應用於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止瀉。

可改善慢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腸躁症、蕁麻疹、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貧血、大病後腸胃調理、癌症後輔助治療…等等。

本方亦可改善脾胃氣虛,伴隨濕氣所造成的食慾不佳、飲食不化,胸脘痞悶,形體消瘦四肢無力現象。

同樣別小看這個方劑,在新冠肺炎期間,中國大陸地區運用此方劑運用於康復後的恢復期保養方劑。此方不但是中藥,也是食物,因此成分被大量製作成為保健食品,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7. 附子理中湯

有一種人的體質,是因為體內太寒,導致濕氣太重,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溫陽的藥物,同時又具有去濕氣,健脾的效果,這時候「附子理中湯」就派上用場了。

這個方劑就是「理中湯」加上「附子」,比起理中湯更具有溫中去寒之效果,加上附子辛熱回陽氣、散陰寒,因此效果佳!

任何因為體內脾胃太寒濕所造成的各種疑難雜症,例如:手腳冰冷、長期慢性憂鬱疲勞、精神不佳、脾胃障礙、食慾不佳、消化不良、嘔吐、腹痛腹瀉… 等等症狀都可以透過此方劑改善。

近代臨床用於各種胃腸病、皮膚病(異位性皮膚炎)、糖尿病、腎病、潰瘍性結腸炎、腸躁症、味覺喪失、各種癌症後遺症…等等。

此方運用之廣,雲端中醫會員中有不少人長期運用此方,對他們而言這已經是家庭必備良藥。

一樣別小看這類型的方劑,在新冠肺炎在大陸爆發初期,通許縣人民醫院就是運用其中兩味藥:「甘草」加「乾薑」來預防院內感染,每個醫護都要飲用此飲料,最後達到「清零」的境界。

8. 腎著湯

腎著湯」是被中國人運用千年以上的方劑,就是漢朝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

書上記載:「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身勞汗出,衣里冷濕,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

只有四味藥看似平凡無奇的中藥,竟然可以有溫腎散寒、健脾除濕之功效,這就是腎著湯的神奇之處。

現代人幾乎都是膽經虛證、腹中帶脈虛寒,經常腰酸背痛,這都是因為體內的寒氣與濕氣累積太多所造成,服用這種幾乎像是食物的中藥就會快速改善!

依照《中醫藥學高級叢書.金匱要略》一書記載,此方臨床除了可以改善腰痛外,還可以治療半身出汗、風濕性關節炎、女子白帶、嚴重腹瀉、夜間遺尿、陽痿、下肢靜脈炎、膝蓋腫痛…等等,可見這些疾病都是寒氣與濕氣所造成的。

從這個方劑的成分看來,一樣是甘草與乾薑的變化方劑,可見這兩味中藥的功效是肯定的!

9. 苓桂朮甘湯

苓桂朮甘湯一樣出自《傷寒論》,古時候稱之為「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專門治療所謂的「痰飲病」,這就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中醫的脾臟調節人體水液代謝能力不佳所造成的疾病,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胸悶、胸痛、頭暈、心悸、氣短、咳嗽...等等。

此方為治療痰飲病的有效方劑,現代人有大量因為心陽不足,造成胸部氣血運化不良,出現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若從臟腑經絡氣血的角度來看,就是這個原因所造成,而此方劑可以化解此現象。

體內因為痰飲所造成的疾病很多,現代常用於改善各種眩暈(耳源性、高血壓、腦震蕩後遺症...等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冠心病、心臟功能不全、心包炎,心包積液、心臟神經官能症、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慢性腎炎、夜盲症、視網膜炎,角膜炎、中耳炎、耳鳴、單純性肥胖症...等等。

10. 真武湯

真武湯一樣出自《傷寒論》,主要可以改善因為體內「脾腎陽虛」,水液運化障礙所產生的各種疾病。

真武湯的治療方向與苓桂朮甘湯類似,都具有溫陽利水的作用,主治「陽虛水氣內停」之證。

真武湯主治病位重點在腎,且多伴有腎陽虛的證候。而芩桂朮甘湯的病位重點在脾,且以水氣上泛為主證。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看來,高機率脾經與腎經虛證,因此這個方劑被運用的機率很高。尤其是有些人一進入冬天就嚴重暈眩到站不起來,運用此方效果很好。

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嚴重暈眩、慢性疲勞、腹痛腹瀉、四肢沈重或浮腫、頻尿或小便障礙、手腳冰冷。

現代運用此方改善內耳眩暈症、高血壓、腎病、心源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氣管炎...等等。

11. 三仁湯

以上的方劑多數屬於偏溫熱的方劑,許多溫病派的中醫研究者就不滿意了,因此要提出一個夏季濕氣重時常用的「三仁湯」,這是《溫病條辨》常用的方劑。

此方適合夏季濕氣重、天氣炎熱下所形成的瘟疫或感冒,尤其是在夏季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話,就有一定比例的人適合此中藥方劑。

主要症狀是:頭痛如裹、惡寒、身重、全身痛、肢體倦怠、午後身熱,口乾不渴、食慾不佳、小便短赤、舌苔白膩...等等。

此方在近代運用非常廣泛,可以改善各種發燒、胃腸炎、腹瀉、水痘、皮膚病(主要是蕁麻疹)、腎炎、肝炎、肺心疾病、中耳炎等等。


以上的湯都還算是中藥,以下推薦兩種真的可以算是餐桌上可以大快朵頤的「湯」。

12. 紅豆薏仁湯

在經方裡面,有一個「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臨床上專門用來治療腎臟疾病、肝炎及各種皮膚病,具有神奇的效果,其中有一個組成中藥是紅豆。

後代中醫師研發出「赤豆薏苡湯」排除體內的濕氣,解毒效果非常好,由於這個方劑根本就是食物,所以值得推薦。

烹煮方法很簡單,只要先將薏仁與赤小豆先泡水約5小時,瀝乾後置入鍋中,以熱水煮沸後加入黑糖,蓋著鍋蓋燜約15分鐘即成。

紅豆薏仁湯的功效非常多,只要在Google 上搜尋即可找到很多資訊。主要是可以改善食慾不振、皮膚瘡毒、濕疹、筋骨濕痺、下肢水腫,還可以預防癌症,非常適合平日食療養生。

紅豆薏仁湯
紅豆薏仁湯

13. 四神湯

紅豆薏仁湯裡面的去濕關鍵中藥是「薏苡仁」,而後代中醫又將薏苡仁加上健脾的「山藥」、「芡實」、與養心神的「蓮子」,成為去濕神器「四神湯」。

任何人只要在天氣濕氣較重的時候,出現腹脹、消化不良、大便黏膩、排便不暢、頭昏腦脹、疲倦沒有精神、四肢困重、關節腫脹、肥胖…等等,都可以燉煮這四味中藥,一般食譜都還會加了許多料,味道鮮美且具有養生效果,錯過實在可惜。

從上面這些中藥方劑的主治項目可以得知,體內濕氣太重經常會出現大便及脾胃相關障礙,精神不好,四肢關節不利造成全身疼痛。

只要是生活在終年高濕度地區的讀者,經常服用排濕中藥以預防各種疾病已經難以避免。二話不說,就先從這些簡單的中藥方劑下手吧!


(註1): 在「雲端中醫中藥單方資料庫」裡面,具有排濕氣效果的中藥至少有3300個以上,絕大多數都是大家不熟悉的中藥,常見的列舉如下:麻黃桂枝艾葉白荳蔻白花蛇舌草白癬皮白芷白朮半夏萆薢萹蓄蒼耳子蒼朮草荳蔻草果側柏葉蟬蛻車前子陳皮川牛膝川芎椿白皮蔥白燈心草地膚子冬瓜皮冬瓜子冬葵子獨活防風茯苓茯苓皮茯神藁本狗脊海螵蛸海桐皮海藻何首烏厚朴琥珀滑石黃柏黃連黃芩火麻仁藿香雞內金殭蠶荊芥橘紅決明子龍膽木瓜牡蠣牽牛子羌活秦艽瞿麥桑寄生桑椹桑枝砂仁石菖蒲天麻天南星土茯苓威靈仙五加皮吳茱萸豨簽草細辛夜交藤薏苡仁茵陳蒿淫羊藿澤瀉梔子豬苓橘皮九層塔皂莢番瀉葉蜀椒烏頭 川烏赤小豆黃精大麥防已苦參浮萍…等等。

(註2):《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將濕氣方劑區分為:化濕和胃型、清熱去濕型、利水滲濕型、溫化水濕型、去風勝濕型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