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Polygonum aviculare L. 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 Polygonum aviculare Knotweed, Polygonum aviculare
- 別名:扁蓄,殘竹草,,螞蟻草,扁豬牙萹蓄 竹,斑鳩台,牛鞭草,扁畜,萹,豬牙草,扁豬牙萹蓄,烏蓼,鳥蓼,豬圈草,疳積藥,桌面草,扁豬牙,斑鳩臺,野鐵掃把,地蓼,百節,粉節草,大鐵馬鞭,鐵片草,畜(蓄)辯,妹子草,萹茿,路柳,畜辯,牛鞭草,鐵綿草,扁竹,竹,扁竹蓼,大蓄片,大萹蓄,路邊草,萹蓄蓼,萹蔓,編竹,地萹蓄,百節草,道生草,七星草,竹節草,萹竹
- 藥品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萹蓄的幹燥地上部分。夏季葉茂盛時采收,除去根及雜質,曬幹。
- 道地藥材:河北, 四川, 吉林, 山東, 河南, 浙江
- 生長環境:路旁, 荒地, 田野, 河邊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萹蓄的傳統功效
1. 清熱利尿
萹蓄,卻在古代醫籍中展現出其獨特的「清熱利尿」功效,並延展至多種病症。其作用機理雖未被現代藥理完全闡明,但從歷代醫家記載中,可見其應用之廣泛。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萹蓄「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已點出其清熱解毒、殺蟲的特性。浸淫指濕熱下注之症,疥瘙疽痔則多與濕熱蘊結有關,說明萹蓄能清泄體內濕熱。此功效在後世醫籍中得到進一步的佐證。《滇南本草》明確指出其「利小便。治五淋白濁,熱淋,瘀精澀閉關竅」,說明萹蓄利尿作用顯著,尤其針對因濕熱導致的小便不利、排尿異常等症狀有良好效果,並能治療男性泌尿系統相關問題。此外,它還能治療女性因濕熱導致的帶下病症,如《滇南本草》所述「治婦人氣鬱,胃中濕熱,或白帶之症」。
《本草經集註》記載陶弘景用其治療小兒蛔蟲,反映出萹蓄的清熱作用能殺蟲,而《本草書名》引《藥性論》則指出其能治丹石毒發沖目腫痛,及熱腫,說明其清熱解毒功效能外用內服,廣泛應用於炎症。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將其功效拓展至霍亂和黃疸,霍亂多為濕熱疫毒所致,黃疸則與肝膽濕熱相關,均顯示萹蓄清熱利濕,並能作用於臟腑。 綜觀各家醫籍記載,萹蓄的「清熱利尿」功效在古代醫學中得到充分的驗證,並在其基礎上發展出多方面的應用,成為治療濕熱相關疾病的一味重要藥物。
2. 利水滲濕
萹蓄,其利水滲濕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利尿,而是涵蓋了多方面的滲濕作用。
從古代醫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窺見萹蓄利水滲濕的廣泛應用。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已記載其能治療「浸淫、疥瘙疽痔」,這些病症都與濕邪相關,暗示萹蓄具備清除體內濕邪的能力。《本草經集註》則提到其可治療小兒蛔蟲,這與萹蓄能夠排除體內寄生蟲、淨化腸道環境的滲濕作用相符。《滇南本草》更詳細地描述了萹蓄的應用:「利小便。治五淋白濁,熱淋,瘀精澀閉關竅,並治婦人氣鬱,胃中濕熱,或白帶之症。」這說明萹蓄可以治療由濕熱導致的泌尿系統疾病及婦科疾病,其利水滲濕功效不僅限於單純利尿,而是能針對不同部位的濕邪進行疏導。 《本草書名》(引《藥性論》、《江西中藥》)更指出其能治療因濕熱導致的目腫痛、肛門瘙癢,以及丹石毒引起的症狀,再次展現其廣泛的滲濕作用,並非僅作用於泌尿系統。 《貴州民間方藥集》中記載其能治小兒疳積、消臌脹,亦佐證了萹蓄能化解體內積聚的濕邪,改善脾胃功能。 綜觀以上各家醫籍,萹蓄的利水滲濕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通過清除體內濕邪,從而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效果,其作用機理值得現代藥理學進一步探討。
3. 清熱瀉火
萹蓄,其清熱瀉火的功效,古籍多有記載,並非單純針對某一特定炎症,而是涵蓋了多個方面。
從古代醫籍中,我們能窺見萹蓄清熱瀉火作用的多樣性。例如,《神農本草經》記載其可治「浸淫、疥瘙疽痔」,這暗示著萹蓄能清泄濕熱,針對由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竈,如濕疹、皮膚瘙癢等。 《本草經集註》則提到其能治療小兒蛔蟲,這也說明萹蓄能清熱解毒,驅除體內病邪。
《滇南本草》更進一步闡述了萹蓄的清熱利濕功效,指出其能「利小便,治五淋白濁,熱淋,瘀精澀閉關竅」,說明萹蓄能清泄下焦濕熱,改善泌尿系統相關疾病,如尿路感染、尿頻、尿痛等。其還能治療「婦人氣鬱,胃中濕熱,或白帶之症」,顯示其在婦科炎症,尤其由濕熱導致的疾病中也有療效。
其他典籍如《本草書名》也記載萹蓄能治「丹石毒發沖目腫痛」,以及「肛門作癢由於濕熱者」,說明其清熱解毒作用,並能有效處理局部炎症。 《貴州民間方藥集》中記載其能「治小兒疳積,消臌脹」,則反映了萹蓄清熱瀉火,兼具消積的作用。
綜上所述,萹蓄的清熱瀉火功效並非單一指向某一特定熱證,而是體現在其廣泛的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功效上,針對不同臟腑、不同症狀的濕熱、炎症,都能發揮作用。 其藥效在古代醫家實踐中得到不斷驗證,並在不同人羣、不同病症中展現其價值。
4. 止癢
萹蓄,味苦性寒,歷代醫籍多有記載其藥用價值,其中其止癢功效尤為值得關注。綜觀以上所列典籍,萹蓄止癢作用主要體現在治療皮膚濕熱瘙癢方面。
《神農本草經》記載萹蓄「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浸淫」指濕疹一類的皮膚病,而「疥瘙疽痔」則明確指出其能治療皮膚瘙癢及相關疾病。這說明古人很早就發現萹蓄具有治療皮膚病,尤其是濕疹、瘙癢等症的功效。
《江西中藥》更直接指出萹蓄「治肛門作癢由於濕熱者」,這進一步明確了萹蓄止癢功效的適用範圍,即針對因濕熱引起的肛門瘙癢。 其他典籍雖未直接提及「止癢」,但從其記載的功效可以推斷其止癢作用的機理。例如,《滇南本草》提到萹蓄「利小便」,濕熱下注是許多瘙癢症狀的成因,萹蓄利尿的功效能幫助排除體內濕熱,從而減輕或消除瘙癢。
《名醫別錄》記載其能「療女子陰蝕」,雖然並非直接指止癢,但陰蝕多伴隨炎症和瘙癢,由此也能側面印證萹蓄具備一定的消炎止癢功效。《本草書名》中提及萹蓄能治「丹石毒發沖目腫痛,又敷熱腫效」,其消腫止痛的功效,也間接說明其可能具有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瘙癢的作用。總而言之,萹蓄止癢作用,主要針對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其利尿、消炎等功效共同作用,達到止癢效果。
5. 驅蟲殺蟲
萹蓄,其驅蟲殺蟲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針對某一類蟲害,而是涵蓋較廣的範圍。
最早的《神農本草經》便已記載萹蓄「殺三蟲」,這「三蟲」所指並未明確說明,但已奠定其驅蟲功效的基礎。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明其作用對象及機理。
《本草經集註》中,陶弘景明確指出萹蓄「煮汁與小兒飲,療蛔蟲有驗」,說明其至少對蛔蟲有效。這也間接說明萹蓄可能通過其利水消腫的功效,驅除寄生於腸道的蟲體。 此外,雖然《名醫別錄》記載萹蓄「療女子陰蝕」,看似與驅蟲無關,但部分婦科疾病與寄生蟲感染相關,因此也不排除此處「陰蝕」與蟲害相關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典籍中雖然未直接提及萹蓄的驅蟲功效,但其記載的功效,例如《貴州民間方藥集》所述「治小兒疳積,消臌脹」,以及《滇南本草》提到的「治五淋白濁」,都間接說明瞭其淨化腸胃、排除體內濕熱的功效。這些功效的達成,也能間接起到抑制蟲害滋生的作用。
綜上所述,萹蓄的驅蟲功效,並非單純依靠某一特定成分直接殺死蟲體,而是通過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等多方面作用,改善體內環境,從而達到抑制蟲害、輔助驅蟲的目的。 其作用機制值得現代藥理學進一步探究。
萹蓄的古代典籍
萹蓄的現代功效
1. 提升免疫力
萹蓄含有多種增強免疫力的成分,如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等。這些成分可以調整、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提高人體抵抗力。研究發現,萹蓄中的生物鹼可以促進白血球的產生和活性,幫助免疫細胞生長,增強免疫力。此外,萹蓄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以防止自由基產生,減緩衰老和疾病,同時提高免疫力。
2. 防癌抗腫瘤
萹蓄含有多種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學成分,如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等。這些成分具有抑制癌細胞增殖、抗氧化、調節免疫功能和抗血管生成等多種抗癌作用。因此,萹蓄可被用作預防癌症或抗擊癌症的藥物。
3. 抗菌抗病毒
萹蓄,中藥名。藥材味苦、性寒,具清熱散瘀、殺菌抗炎之效。其有效成分含有多種生物鹼和黃酮類等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殺菌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多種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喉炎、膀胱炎、皮膚感染等。此外,萹蓄中的黃酮類化合物也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阻礙細菌或病毒感染細胞的進入,或抑制細菌或病毒的生長繁殖。
萹蓄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殺蟲 單用30-60g,鮮品搗汁飲50-100g。
- 外用:適量,煎水洗,搗爛敷或搗汁搽。
萹蓄的炮製
去淨雜質及根,洗淨,潤軟,切段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萹蓄注意事項重點
- 多服泄精氣:過度服用萹蓄會損耗人體精氣,導致疲勞、虛弱等症狀。
- 孕婦禁用:萹蓄可能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孕婦應避免使用。
- 乳母慎用:萹蓄具有利尿作用,長期使用可能會減少乳汁分泌,乳母應謹慎使用。
- 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萹蓄的利尿作用可能會加重腎功能不全患者的水電解質失衡,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胃潰瘍患者禁用:萹蓄的刺激性可能會加重胃潰瘍患者的病情,應避免使用。
萹蓄相關的方劑
萹蓄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萹蓄含有的化學成分
萹蓄甙(Avicularin), 槲皮甙(Quercitrin), 沒食子酸(Gallic acid), 咖啡酸(caffeic acid), 草酸(oxalic acid), 矽酸(Silicic acid),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粘質(Mucilage), 葡萄糖(Glucose), 果糖(Fructose), 蔗糖(Sucrose), 槲皮素(Quercetin), 牡荊素(Vitexin), 異牡荊素(Isovitexin), 木犀草素(Luteolin), 鼠李素-3-半乳精甙(Rhamnetin-3-galactoside), 金絲桃甙(Hyperin), 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 東莨菪素(Scopoletin), 阿魏酸(Ferulic acid), 芥子酸(Sinapic acid), 香草酸(Vanillic acid), 丁香酸(Syringic acid), 草木犀酸(Melilotic acid), 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龍膽酸(Gentisic acid), 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對羥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並沒食子酸(Ellagic acid), 蛋氨酸(Methionine), 脯氨酸(Proline), 絲氨酸(serine), 蘇氨酸(Threonine), 酪氨酸(tyrosine),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胱氨酸(Cystine), 精氨酸(Arginine), 纈氨酸(Valine), 甘氨酸(Glycine), 亮氨酸(Leucine), 賴氨酸(Lysine), 異亮氨酸(isoleucine), 色氨酸(Tryptophan), 水溶性多糖(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