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皮湯
ER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寒性指數
38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15%
腎經 15%
大腸經 15%
胃經 15%
心經 7%
小腸經 7%
脾經 7%
肝經 7%
膽經 7%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二皮湯中加入萹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瀉火解毒:萹蓄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二皮湯本身主治濕熱蘊結,下焦濕熱,症狀如小便不利、淋瀝澀痛、陰囊濕疹等,萹蓄的加入可加強清熱利濕的作用,有助於消除濕熱,緩解症狀。
- 通淋排石:萹蓄對於濕熱所致的尿路結石也有較好的療效。二皮湯中加入萹蓄,可促進尿液排出,有助於將結石排出體外,減輕尿路梗阻,緩解疼痛。
二皮湯中包含苦參,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溼、殺蟲止癢的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胃、大腸經。其苦寒之性,能清熱瀉火,燥溼止癢,用於治療溼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溼疹、瘡瘍等症。二皮湯主治溼疹、皮膚瘙癢、瘡瘍等皮膚病,而苦參的清熱燥溼、殺蟲止癢功效正好與之相符,可起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作用,輔助其他藥材治療疾病。
主治功效
腸痔。
傳統服藥法
桃皮1兩,李皮1兩,萹蓄1兩,苦參1兩。
上銼。
以水進制鬥,煮取5升,去滓,熏洗,候冷即止,每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二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組成:桃皮1兩,李皮1兩,萹蓄1兩,苦參1兩。 主治:腸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