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地萹蓄散中包含萹蓄,原因如下:
- 萹蓄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地萹蓄散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瀝澀痛,以及濕熱蘊結,下焦濕熱等症。萹蓄性寒,可清解下焦濕熱,利水通淋,正是此方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
- 萹蓄能通利水道,使濕熱之邪隨小便排出體外,有效緩解濕熱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尿頻尿急、小便灼痛等症狀。地萹蓄散中的其他藥物,如滑石、瞿麥等,亦具有利水通淋之效,與萹蓄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地萹蓄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手中指頭結毒,焮赤腫痛,又名蛇頭子。
分析:
根據古文《証治準繩‧瘍醫》的記載,地萹蓄散主要用於治療蛇頭子,也就是手指末端發生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症狀表現為紅腫熱痛。方劑名稱中提到的「地萹蓄」是主要藥材,在古代又名耳環尻、琉璃草、花管草等。
治療原理:
從方劑組成來看,地萹蓄散由萹蓄和地榆組成,並結合古文內容,可以推測其治療原理如下:
- 清熱解毒: 萹蓄具有利尿通淋、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毒素,減輕紅腫熱痛的症狀。古文中提到“地萹蓄,擂酒服,又以砍爛,酒炒縛之”,說明地萹蓄可以內服外用,通過清熱解毒來治療蛇頭子。
- 涼血止血,消腫止痛: 地榆具有收斂止血、涼血瀉火的功效,有助於控制感染部位的出血和炎症,減輕疼痛。與萹蓄合用,可以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 外用輔助: 古文中也提到了其他一些外用藥物,如山布瓜根、獨龍鬚根等,這些藥物可能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地萹蓄散配合使用,可以增強療效。
總結:
地萹蓄散通過萹蓄和地榆的配伍,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從而治療手中指頭結毒、焮赤腫痛等症狀。古文中提到的內服和外用方法,也體現了中醫治療的整體觀念和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耳環尻(又名琉璃草,又名花管草,又名地萹蓄)。
擂酒服。又以砍爛,酒炒,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尾椎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地萹蓄散, 出處:《準繩·瘍醫》卷三。 組成:耳環尻(又名琉璃草,又名花管草,又名地萹蓄)。 主治:手中指頭結毒,焮赤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