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痔湯
XUN Z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燻痔湯中包含萹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消腫止痛:萹蓄味甘淡,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痔瘡引起的紅腫、疼痛、出血等症狀,萹蓄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瘀血,緩解症狀。
- 通便排毒,改善腸道環境:萹蓄亦具通便排毒之效,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便,改善腸道環境,從根本上減少痔瘡的發生和復發。
因此,萹蓄的加入能有效針對痔瘡的病因和症狀,起到多方面的治療作用。
燻痔湯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殺蟲止痛之效。對於痔瘡引起的疼痛、腫脹、瘙癢,苦參可以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抑制細菌、真菌感染,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此外,苦參還能通便排毒,對於便祕導致的痔瘡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燻痔湯中加入苦參,可以起到多方面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燻痔湯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燻痔湯出自《聖濟總錄》,主治「脈痔,生瘡癢痛,下部如蟲齧」。方中選用謂蓄、苦參、白芷三味藥材,其組成與功效分析如下:
方劑組成及功效:
謂蓄: 清熱利濕、殺蟲止癢、消腫解毒。謂蓄性味苦寒,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清除濕熱之邪,並殺滅寄生蟲,緩解瘙癢症狀。其消腫解毒的功效也能針對痔瘡腫痛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苦參: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利尿消腫。苦參性味苦寒,與謂蓄功效相近,同樣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加強了方劑的治療效果。其利尿消腫的作用,有利於體內濕熱的排出,進一步緩解痔瘡腫痛。
白芷: 散風止痛、通鼻化瘀、美肌養顏(古代記載功效)。在燻痔湯中,白芷的主要功效是散風止痛。雖然古代記載其有通鼻化瘀等功效,但在本方中,其作用可能與其他藥物協同,增強散風止痛的療效,緩解痔瘡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治療原理:
燻痔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清熱利濕、殺蟲止癢的理論。 古方所述「脈痔,生瘡癢痛,下部如蟲齧」,表明其病因病機為濕熱蘊結,蟲邪侵襲。方中謂蓄與苦參均為清熱利濕、殺蟲止癢的良藥,它們協同作用,能夠有效清除濕熱,殺滅蟲邪,從而達到治療痔瘡的目的。白芷則輔助散風止痛,緩解因濕熱、蟲邪侵襲引起的疼痛不適。 煎藥後塗摩患處,藥力能直接作用於病竈,起到局部消炎、止痛、止癢的作用。 「候白芷黃赤色」的煎藥方法,也暗示了藥物充分煎煮,以提取有效成分,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燻痔湯通過清熱利濕、殺蟲止癢、散風止痛的協同作用,有效治療濕熱蘊結、蟲邪侵襲所致的痔瘡,其臨牀療效值得肯定,也體現了古代醫家精湛的辨證施治水平。
傳統服藥法
苦桃皮1兩,李根皮1兩,扁蓄1兩,苦參1兩。
上銼碎。
以水6升,煎至4升,去滓,乘熱熏洗,日3-5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熏痔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組成:苦桃皮1兩,李根皮1兩,扁蓄1兩,苦參1兩。 主治:脈痔。生瘡癢痛,下部如蟲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