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聖散

一聖散

YI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2%
肝經 12%
腎經 12%
小腸經 12%
膀胱經 12%
心經 12%
大腸經 12%
膽經 12%
胃經
肝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一聖散中包含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燥濕:苦參味苦性寒,善於清熱燥濕,可有效治療濕熱下注所引起的各種病症,如陰癢、帶下、濕疹等。一聖散常用於治療婦科炎症,而苦參的清熱燥濕作用能有效緩解炎症,減輕患者不適。

二、殺蟲止癢:苦參亦具殺蟲止癢之功效,對於因寄生蟲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如陰蝨病、疥瘡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一聖散中加入苦參,有助於清除病原體,達到止癢消腫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一聖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痘瘡咽喉痛甚者」,即痘疹(天花或水痘等)發病過程中,出現咽喉腫痛劇烈之症狀。痘瘡為熱毒外發之病,熱毒上攻咽喉,可致局部焮紅腫痛、吞嚥困難,甚至影響呼吸。古人以吹藥法直接作用於患處,取其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 組成與藥材分析
    此方僅用單味藥「苦參」,製為細末外用吹喉:

    • 苦參性味功效: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具清熱燥濕、解毒殺蟲之功。
    • 外用作用:苦參所含生物鹼(如苦參鹼)能抑菌抗炎,直接作用於咽喉黏膜,清解熱毒,減緩局部充血腫脹。其苦寒之性可抑制熱毒上炎,符合「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
  3.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 單方峻藥,直折熱毒:古人治痘瘡咽喉急症,取苦參單味濃縮其效,避免複方配伍的緩滯。吹喉法使藥力直達病所,迅速緩解腫痛。
    • 熱毒與濕毒並治:苦參既能清熱,又能燥濕,痘瘡熱毒多挾濕濁(如瘡疹滲液),苦參兼顧二者,阻斷熱毒蔓延。
    • 「以毒攻毒」思維:古代認為痘瘡屬「疫毒」,苦參苦寒有毒,外用可「毒邪相制」,現代理解為其抗病毒與免疫調節作用。

總結:一聖散以簡峻之法,針對痘瘡咽喉症之急熱實證,體現中醫「急則治標」與「局部用藥」的臨床思維。苦參外用取其清解之力,契合熱毒上攻之病機。

傳統服藥法


苦參。
上為細末。
每用1字吹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痤瘡扁桃腺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鏈球菌性咽喉炎麻疹急性會厭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咽喉痛腹瀉無尿及少尿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一聖散, 出處:《痘疹全書》卷上。 組成:苦參。 主治:痘瘡咽喉痛甚者。

一聖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六。 組成:罂粟殼(去瓤蓋,洗,炒黃色)、車前子(炒)各等分。 主治:下利赤白,或小便不利,淋瀝澀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