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飲
KU CAN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一一引《聖惠》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4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2%
肝經 12%
腎經 12%
小腸經 12%
膀胱經 12%
心經 12%
大腸經 12%
膽經 12%
胃經
肝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苦參飲方劑中包含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苦參藥性寒涼,善於清熱解毒:苦參味苦性寒,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利尿消腫之功效。方劑中加入苦參,可針對濕熱蘊結、毒邪內伏等病症,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作用。
- 苦參與其他藥材配伍,增強療效:苦參常與其他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藥材配伍,如黃柏、黃芩、地膚子等,形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苦參配黃柏可增強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力,配地膚子則可加強利尿通淋、消腫止癢之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苦參飲」,主治烏癩瘡疹
苦參
- 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
- 具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 可治療各種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腹瀉、便祕、貧血等疾病,以及熱毒血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便血、子宮出血等
- 也常被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色黃、陰腫陰癢,以及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烏癩
- 皮膚色黑、粗糙,並伴有瘙癢、脫屑等症狀的皮膚病
- 在現代醫學中,烏癩通常是指銀屑病
瘡疹
- 皮膚上出現的紅色小丘疹或膿皰,通常伴有瘙癢、疼痛等症狀
- 在現代醫學中,瘡疹通常是指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
總結
中藥方劑「苦參飲」,主要成分是苦參,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可治療各種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腹瀉、便祕、貧血等疾病,以及熱毒血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便血、子宮出血等。此外,苦參也常被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色黃、陰腫陰癢,以及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在現代醫學中,烏癩通常是指銀屑病,瘡疹通常是指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
傳統服藥法
苦參根白皮5斤。
上銼細,如麻豆,生絹袋貯。以好 酒三斗,冬浸七日,夏浸四日。
每次溫欽2-3合,漸加至5-7合,日2次,夜1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苦參飲,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一引《聖惠》。 組成:苦參根白皮5斤。 主治:烏癩,瘡疹。
苦參飲, 出處:《肘後方》卷一。 組成:苦參3兩。 主治:結胸,卒心腹痛。青黑或赤,不能喘。瘟疫結胸,滿痛壯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