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洗劑

狼毒洗劑

LANG DU XI J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2%
肝經 12%
腎經 12%
小腸經 12%
膀胱經 12%
心經 12%
大腸經 12%
膽經 12%
胃經
肝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狼毒洗劑中添加苦參,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苦參味苦寒,入肺、胃、大腸經,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癢,對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症有較好的療效。狼毒洗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苦參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應,消滅皮膚表面的真菌和細菌,緩解瘙癢、紅腫等症狀。

此外,苦參還具有解毒作用,可減輕狼毒的毒性,增強洗劑的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狼毒洗劑」由狼毒、苦參二味藥組成,以水煎取汁外洗,傳統主治「慢性濕疹」,其功效與組成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慢性濕疹屬中醫「濕瘡」「浸淫瘡」範疇,多因風、濕、熱邪久羈肌膚,或血虛風燥、濕毒蘊結所致,常見皮膚粗糙肥厚、脫屑瘙癢、反覆發作。此方以外洗法直接作用患處,旨在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解毒療瘡,針對濕疹慢性期之濕毒蘊結、瘙癢難愈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狼毒(6克)

    • 性味苦辛平,有毒,歸肝、脾經。
    • 《神農本草經》載其「破積聚,殺蟲魚」,古代用於頑癬、疥瘡、惡瘡等皮膚頑疾。
    • 現代研究顯示,狼毒含二萜類成分,具抗炎、抑制過敏及殺滅皮膚寄生蟲之效,外用可緩解慢性濕疹之瘙癢、肥厚皮損。
  2. 苦參(62克)

    • 性味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
    • 《本草綱目》謂其「治皮膚風熱,疹癢赤瘍」,為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要藥。
    • 含苦參鹼、氧化苦參鹼等,能抑制免疫過敏反應、減輕炎性滲出,對濕疹之糜爛、滲液有收斂作用。
  3. 配伍邏輯

    • 攻毒與燥濕並行:狼毒以毒攻毒,破除濕毒膠結;苦參清熱燥濕,抑制濕熱蘊膚,兩者相須為用,強化祛濕解毒之效。
    • 藥量比例:苦參用量十倍於狼毒,既制狼毒之峻烈,又以苦寒為主導,側重清解濕熱,避免過度刺激皮膚。
    • 外治直達病所:水煎外洗使藥力直透皮腠,發揮局部抗炎、止癢、修復之效,尤適慢性濕疹之久病非深者。

三、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清熱燥濕、解毒殺蟲」為核心,針對慢性濕疹「濕毒瘀阻」之病機:

  • 狼毒破結攻毒,瓦解濕疹局部之病理積聚(如角質增生、炎症浸潤)。
  • 苦參清熱燥濕,調節皮膚微環境(減少滲出、抑制微生物滋生)。
  • 二者協同改善皮膚屏障功能,中斷「瘙癢-搔抓-皮損」惡性循環,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狼毒6克,苦參62克。
水煎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狼毒洗劑,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狼毒6g,苦參62g。 主治:慢性濕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