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仙膏

海仙膏

HAI XI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2%
肝經 12%
腎經 12%
小腸經 12%
膀胱經 12%
心經 12%
大腸經 12%
膽經 12%
胃經
肝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海仙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來治療皮膚病及相關症狀。其中包含的苦參是一種重要的藥材,其具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首先,苦參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能夠有效消除因濕熱引起的皮膚問題,如濕疹和癬病。其次,苦參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真菌和細菌的生長,這對於治療皮膚感染尤為重要。此外,苦參還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提升皮膚的新陳代謝,進一步有利於皮膚的修復與再生。

更重要的是,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苦參被認為可以調和體內的陰陽,幫助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從而提高對外界病原體的抵抗力。在海仙膏的組閤中,苦參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形成了一個相互促進的療效體系,使整個方劑在治療皮膚疾病時更為有效。因此,苦參的選用正是基於其多樣的藥理作用和在療效上的重要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海仙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風損諸瘡,癰疽腫毒」,屬外科外用方劑,適用於因風邪侵襲、濕熱蘊結或氣血瘀滯所致的皮膚瘡瘍,表現為紅腫熱痛、潰爛流膿或久不收口等症狀。其「膏」劑型便於局部貼敷,直接作用於患處,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消腫止痛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赤葛(異名多指,推測為清熱解毒類藥物)

    • 若赤葛為「何首烏」異名(部分文獻記載),則具解毒消癰之效,適用於瘡瘍腫毒。
    • 若屬地方草藥,可能具類似「土茯苓」清熱利濕、解毒散結之功,改善濕熱型瘡瘍。
  2. 苦參

    • 性苦寒,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為外科常用藥,針對濕熱瘡毒、皮膚瘙癢。其抑菌抗炎作用可抑制瘡面感染。
  3. 香油(麻油)

    • 作為基質,具潤膚、防腐、促滲透之效,能緩和藥性刺激,助藥物成分滲入患處,且可隔絕空氣、保護創面。
  4. 蜜陀僧(氧化鉛)

    • 外用收斂生肌、殺蟲消腫,傳統用於瘡瘍潰爛、濕疹等。其收斂性可減少滲液,促進瘡口癒合。
  5. 水粉(應為「輕粉」或「滑石粉」類)

    • 若為「輕粉」(氯化亞汞),則具殺蟲攻毒、祛腐生新之效,但毒性較大,須控制劑量;若為滑石粉,則以清熱收濕為主,輔助瘡面乾燥。

配伍邏輯

  • 清熱解毒為主:赤葛、苦參協同清熱燥濕,針對瘡毒本源(濕熱或風毒)。
  • 收斂防腐為輔:蜜陀僧、水粉收斂瘡口、抑制腐敗,香油緩和藥性並形成保護層。
  • 整體作用:通過抗菌、消炎、收斂、促進創面修復等多路徑,達到消腫止痛、祛腐生肌之效。

推測適用證候
臨床可能用於濕熱壅盛或風毒未淨的瘡瘍,如化膿性皮膚感染、慢性潰瘍等,尤適合滲液較多、紅腫未潰或已潰久不收口者。

傳統服藥法


赤葛、苦參各等分。
上銼片,用香油浸過,煎至焦枯濾去滓,稱香油一斤淨,再煎沸,徐徐入蜜陀僧、水粉各四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海仙膏, 出處:《回春》卷八。 組成:赤葛、苦參各等分。 主治:風損諸瘡,癰疽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