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湯

BIAN XU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20%
胃經 20%
脾經 20%
腎經 20%
大腸經 20%
膀胱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萹蓄湯,顧名思義,方中以萹蓄為君藥,其原因如下:

  1. 萹蓄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之效。 萹蓄湯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膀胱濕熱、小便不利、淋痛澀痛等症,而萹蓄正是針對此等病證的特效藥,故為君藥。
  2. 萹蓄善於清利下焦濕熱,且能通利水道,排石化石。 萹蓄湯中的其他藥物,如滑石、木通等,亦具利濕通淋之效,與萹蓄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功效,更顯其君藥之地位。

主治功效


萹蓄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類證治裁》、《周慎齋遺書》、《張氏醫通》、《?溪秘傳簡驗方》、《醫宗說約》等古籍記載,萹蓄湯的主要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驅蟲止癢,治療肛門癢痛:

  • 《類證治裁》明確指出,肛門癢痛,若因風濕熱而生蟲,可用萹蓄湯治療。此處提及的「蟲癢」,與現代醫學的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肛門瘙癢相符。
  • 該書還指出,對於因濕熱所致的肛門癢,可配合外洗的方式加強療效。
  • 萹蓄湯直接點明能「下蟲」,即驅除腸道寄生蟲,從而緩解因蟲引起的肛門瘙癢。

治療原理: 萹蓄具有利尿、消炎、抗菌等功效,其利尿作用可助於排除體內濕熱,而抗菌作用則可抑制蟲體的生長。此外,萹蓄可能還具有直接驅蟲的作用。

2. 利尿通淋,治療小便不利:

  • 《周慎齋遺書》記載,萹蓄湯可調服兒茶末治療小便不通。
  • 《張氏醫通》記載,葶藶丸用萹蓄湯送服,治療因小便不利導致的四肢浮腫,此為「水分」。
  • 《?溪秘傳簡驗方》記載,初生兒小便不通,可使用兒茶末調服萹蓄湯。
  • 《醫宗說約》亦指出,小便不通可使用兒茶末,以萹蓄湯送下。

治療原理: 萹蓄的利尿作用,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排除濕邪,從而達到通利小便的效果。

3. 清熱除濕,治療小便混濁:

  • 《醫宗說約》提到,小兒胃中濕熱下流,導致小便濁如米泔,萹蓄湯可作為治療方法之一。

治療原理: 萹蓄的清熱利濕作用,可清除體內濕熱,從而改善小便混濁的狀況。

總結:

萹蓄湯的核心功效在於利尿通淋、清熱除濕、驅蟲止癢。其主要治療方向為與「濕」、「熱」相關的疾病,如濕熱引起的肛門瘙癢、小便不利、小便混濁等。由於萹蓄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使得本方在古時除治療寄生蟲相關疾病外,可能也有治療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潛力,惟具體運用仍需醫師診斷為宜。

傳統服藥法


萹蓄1握。
水1升,煎取5合,去滓,隔夜先不食,明晨空心飲之。蟲即下。小兒同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萹蓄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三。 組成:萹蓄1握。 主治:肛門癢痛,甚或生蟲,其癢難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