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水門串方劑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行氣止痛: 沉香氣味辛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之效。水門串方劑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疝氣、痛經等症狀,而沉香的氣味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二、溫腎納氣: 沉香具有溫腎助陽的作用,可溫補腎氣,固攝精氣,對於因腎氣不足導致的腹痛、腰膝酸軟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水門串方劑中加入沉香,有助於溫腎固本,提升藥效。
水門串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水門串方劑主要針對疝氣、腹痛等症狀,茴香可以通過理氣止痛,緩解疼痛,並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病症。
- 溫脾散寒: 茴香還能溫脾散寒,對於寒邪入侵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水門串方劑中常加入一些寒涼藥材,如石決明、海螵蛸等,茴香可以起到溫中散寒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寒涼藥性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水門串方劑中包含萹蓄,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方向相符。
萹蓄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水門串方劑多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濕熱下注等病症,而萹蓄的利水滲濕功效,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達到消腫利尿的效果。同時,萹蓄亦可清熱解毒,對於濕熱所致的症狀也有緩解作用,與方劑整體治療方向相輔相成。
水門串方劑中包含瞿麥,主要原因在於其利水消腫的功效。
瞿麥性味甘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止痛的功效。其利尿作用強,可促進尿液排出,有助於排除體內水濕,減輕水腫。
水門串方劑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而瞿麥的利水消腫功效正符合此方劑的治療目的,因此水門串方劑中包含瞿麥。
水門串方劑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水消腫: 大腹皮性寒,味辛,歸脾、胃經,具有利水消腫、行氣止痛的功效。水門串常用於治療水腫、腹水等病症,大腹皮的利水消腫作用可協助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消腫利水的功效。
2. 行氣止痛: 水門串中可能包含其他具有行氣止痛功效的藥材,大腹皮的止痛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加強止痛效果,緩解病患的疼痛不適。
水門串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水門串方劑常用於治療熱證便祕,大黃可清熱瀉火,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便。
-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水門串方劑中若有瘀血阻滯,大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因此,水門串方劑中加入大黃,不僅能有效緩解便祕,還能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水門串是一種古老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些消化系統的問題,其組成中包含巴豆。巴豆的主要成分是巴豆素,具有強烈的刺激性,能促進腸道蠕動,從而達到通便的效果。其瀉下作用適合於治療便祕、腹滿等症狀。然而,巴豆的使用需特別謹慎,因為如果劑量不當,可能導致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因此,在水門串的配方中,巴豆的量通常是經過精確計算,以保證既能發揮其治療效果,又不會對患者造成過大的負擔。
此外,水門串中的其他成分也能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使得這個方劑不僅能緩解便祕問題,還具備了舒緩腹部不適的功效。總之,巴豆在水門串中的使用,體現了中醫方劑配伍的智慧,能夠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針對特定病症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水門串」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水門串」主治婦人小腹痛、經水不調、經閉。其名「水門」意喻水道、經血之門戶,「串」則有通串、疏導之力,全方針對下焦氣滯血瘀、水濕停滯所致之婦科病症,尤其適用於氣滯血瘀兼濕熱壅阻之證,症見小腹脹痛、月經不暢或閉止、排尿不利等。
組成與邏輯推理
行氣破滯,疏導下焦
- 沈香(1兩):辛香溫散,善降氣調中,暖腎行氣,解下焦寒凝氣滯。
- 小茴香(1兩):辛溫入肝腎,散寒止痛,理氣和胃,助沈香溫通下焦。
- 大腹子(4錢):行氣寬中,利水消脹,協同沈香、小茴疏泄下焦氣機。
清熱利濕,通調水道
- 扁蓄(1兩):苦微寒,清熱利濕,通淋止痛,針對濕熱滯留下焦。
- 瞿麥(1兩):苦寒降泄,利水通淋,活血通經,與扁蓄共除濕熱瘀阻。
瀉下逐瘀,通閉開結
- 生大黃(4兩):大苦大寒,瀉熱通腑,破血逐瘀,導滯下行,為方中主攻之藥。
- 巴霜(巴豆霜,2錢2分):辛熱峻下,攻積逐水,破血通經,與大黃相配增強瀉下之力,峻逐瘀滯。
治療原理
此方以**「通」為法**,通過三層作用:
- 行氣(沈香、小茴、大腹子)解除下焦氣機壅滯;
- 利濕(扁蓄、瞿麥)清化濕熱,疏通水道;
- 攻下(大黃、巴霜)蕩滌瘀熱,開通經閉。
全方氣血水並治,以峻藥攻逐為主,適合體實邪盛(氣滯、血瘀、濕熱互結)之證,藉陳酒送服增強藥力通行血脈。
適用證機推論
此方所治「小腹痛、經閉」當屬實證,病機為:
- 氣滯(小腹脹痛、經行不暢)→用沈香、小茴;
- 濕熱(小便不利、經血黏稠)→用扁蓄、瞿麥;
- 瘀結(經閉、痛如針刺)→用大黃、巴霜。
若屬虛證(如氣血不足、腎虛胞冷)則不宜,因方中多攻伐之品,恐傷正氣。
總結
「水門串」為峻下通經之劑,以疏氣、利濕、瀉瘀三效並舉,針對下焦實邪壅滯而設,體現「通則不痛」之治法,臨床須辨明虛實而用。
傳統服藥法
沈香1兩,小茴1兩,扁蓄1兩,瞿麥1兩,大腹子4錢,生大黃4兩,巴霜2錢2分。
上為末。
每服1錢,空腹陳酒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服用後應注意補充水分。
- 本方有活血化瘀作用,服用後應注意避免出血。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水門串, 出處:《串雅補》卷二。 組成:沉香1兩,小茴1兩,扁蓄1兩,瞿麥1兩,大腹子4錢,生大黃4兩,巴霜2錢2分。 主治:婦人小腹痛,經水不調,經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