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八正散中加入車前子,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車前子味甘、性寒,入肺、膀胱經。其性寒,能清熱解毒,利水滲濕,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加味八正散本身主治濕熱蘊結,氣機阻滯所致的腹痛、泄瀉、痢疾等症。車前子加入後,可以加強利水滲濕的作用,幫助去除體內濕熱,進一步緩解症狀,提高療效。
加味八正散中加入瞿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瞿麥性寒,味甘,歸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效。八正散原方以利水消腫為主,加入瞿麥可增強利水之力,更有效地排除體內濕熱,減輕水腫症狀。
- 通淋止痛: 瞿麥亦有通淋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濕熱蘊結於膀胱所致的尿頻、尿痛、小便不利等症狀。八正散中加入瞿麥,可更全面地改善因濕熱導致的泌尿系統疾病。
加味八正散中加入萹蓄,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
萹蓄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其利水消腫之作用,可輔助八正散中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濕熱,改善水腫。此外,萹蓄的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八正散所治療的濕熱證,起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療作用。因此,加味八正散中加入萹蓄,可增強藥效,使治療更加完善。
加味八正散中包含滑石,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滑,能清熱利濕,化解體內濕熱,對於因濕熱所致的腹痛、腹瀉、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利尿通淋: 滑石能利尿通淋,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除濕熱,對於膀胱濕熱所致的小便澀痛、尿頻、尿少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因此,加味八正散中加入滑石,能有效增強清熱利濕、利尿通淋的功效,達到治療濕熱證的目地。
加味八正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能緩解其他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或過於偏激的藥性,使藥效更和緩、更安全。八正散中包含多種藥材,甘草可以將藥性調和平衡,使藥效更加協調一致。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等功效,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例如,甘草可以增強八正散中茯苓、白朮等藥材的健脾利濕作用,還可以緩解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加味八正散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效。八正散本身以清熱利濕為主,加入梔子可增強其清熱瀉火之力,適用於熱毒熾盛、濕熱蘊結之症,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目赤腫痛等。
- 解毒涼血:梔子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輔助八正散解毒涼血,對於熱毒血瘀、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加味八正散中加入木通,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淋利水: 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清熱利尿的功效。八正散原方以治療溼熱下注所致的淋證爲主,加入木通能夠增強其通淋利水之效,幫助排出體內溼熱,緩解尿頻、尿痛等症狀。
- 瀉火解毒: 木通還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溼熱蘊結、熱毒內盛所致的症候,如口渴、舌苔黃膩、小便赤澀等,木通可以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使療效更加顯著。
加味八正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瀉熱通便:大黃味苦寒,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八正散原方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加入大黃,可增強其瀉熱通便之力,更能有效清除濕熱,改善腹痛、腹瀉等症狀。
二、活血化瘀:大黃除了瀉熱通便外,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濕熱內蘊,易導致氣血瘀滯,加重病情。大黃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瘀滯,從而輔助八正散更好地發揮功效。
加味八正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八正散本身以疏肝解鬱爲主,而木香的加入可加強其疏肝解鬱之效,並能緩解因肝氣不舒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
- 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木香還有健脾和胃、消食止瀉的功效,可改善因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加味八正散的組方中常含其他健脾和胃的藥材,如白朮、茯苓等,木香的加入可協同這些藥物,共同發揮健脾和胃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味八正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源自八正散基礎化裁,主治「膀胱不利爲癃,小便閉而不通」,即現代所謂「癃閉」之證,屬膀胱氣化失司、濕熱壅滯所致。臨牀表現以小便短赤、淋瀝澀痛,甚則閉塞不通爲主,伴隨少腹脹滿,舌苔黃膩,脈象濡數等濕熱蘊結之象。其病機關鍵在於「濕熱下注」,阻遏膀胱水道,故需清利濕熱、通淋開竅。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清熱利濕藥組(針對濕熱標證):
- 萹蓄、瞿麥、車前子、木通、滑石:皆爲利尿通淋要藥,性寒味苦,直接清泄膀胱濕熱,利水道以開癃閉。萹蓄善治熱淋;瞿麥破血利竅,兼治淋證澀痛;車前子滑利竅道;木通導心火下行;滑石性滑利竅,清熱滲濕,共成「通因通用」之力。
- 梔子、大黃:梔子清泄三焦鬱火,大黃瀉下通腑,使濕熱從二陰分消,符合「腑以通爲用」之理。
行氣解滯藥組(調暢氣機以助氣化):
- 木香、沉香:辛溫行氣,能疏解下焦氣滯。沉香尤善降氣溫腎,引氣下行,助膀胱氣化恢復。此爲「治癃閉需佐氣藥」之體現,蓋氣行則水行。
專藥強化通淋(針對頑固閉阻):
- 石韋、冬葵子:石韋清肺通淋(肺爲水之上源),冬葵子滑利通竅,二藥增強利尿開閉之效,尤適濕熱久結之重症。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大黃、木通之峻性,防苦寒傷胃。
全方配伍特點
此方以「清利濕熱爲主,行氣降氣爲輔」,承襲八正散清熱通淋之框架,更添木香、沉香調氣,石韋、冬葵子增效,使濕熱得泄、氣機得暢,膀胱氣化自復。其邏輯緊扣「標本兼治」:
- 治標:苦寒直折濕熱,通淋瀉火。
- 治本:行氣解滯以助氣化,防濕熱膠結難祛。
古代醫家運用此方,不僅針對單純淋證,亦可用於濕熱壅盛之癃閉急症,體現「通可去滯」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萹蓄、 木通、 瞿麥、 梔子、 滑石、甘草、 車前子、 大黃、 石葦、 木香、 冬葵子、沈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腹痛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八正散, 出處:《金鑑》卷四十三。 組成:萹蓄、木通、瞿麥、梔子、滑石、甘草、車前子、大黃、石葦、木香、冬葵子、沉香。 主治:肺熱而爲氣淋。
加味八正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九十二。 組成: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甘草、山梔子、木通、大黃、木香各等分。 主治:膀胱不利爲癃,小便閉而不通。
加味八正散, 出處:《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瞿麥、萹蓄、滑石、車前子、甘草、梔子、木通、大黃、桑白皮、燈心、苦竹葉、生地黃。 主治:心熱衝眼,赤腫澀痛,熱淚羞明。
加味八正散,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車前子1錢5分,瞿麥1錢5分,萹蓄1錢5分,滑石1錢5分,生甘草1錢5分,山梔仁1錢,木通1錢,大黃1錢,赤茯苓1錢,黃柏1錢。 主治:小便氣滯淋澀,初起莖中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