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導滯湯

QING GAN DAO ZHI TANG | 更多圖表

寒性指數

35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19%
胃經 18%
腎經 13%
脾經 12%
心經 11%
肺經 10%
大腸經 7%
小腸經 6%
膀胱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肝導滯湯中包含萹蓄,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萹蓄味甘、性寒,入肝、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瀉火解毒之效。肝經濕熱是導致肝鬱氣滯的重要原因之一,萹蓄可以清熱利濕,疏解肝鬱,達到導滯的目的。

二、萹蓄善於利水通淋,可排泄體內濕熱毒素。肝鬱氣滯常伴隨濕熱內蘊,萹蓄能利水消腫,排出濕熱,進一步促進肝氣疏暢,達到導滯的效果。

清肝導滯湯中加入瞿麥,乃取其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之效。

瞿麥性寒,味甘,入膀胱經,能清熱利濕,排石通淋,並可消炎止痛。方中肝膽濕熱鬱結,導致氣機不暢,濕熱下注膀胱,則出現小便不利、腹痛、腰痛等症狀。

瞿麥入湯,可清熱利濕,通利小便,將體內濕熱排出,同時也緩解膀胱濕熱所致的疼痛,達到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之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奏清肝導滯之效。

清肝導滯湯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之效。方中因肝火熾盛,鬱熱內阻,導致濕熱蘊結,而滑石能清熱利濕,使濕熱之邪得以排出,緩解肝鬱不舒。

2. 疏肝利膽: 滑石亦能利膽,對於肝膽濕熱所致的膽汁鬱積,起到疏通膽道、利膽排石的作用。

此外,滑石質地細膩,服用後能將胃腸道的熱毒和濕邪帶出體外,有助於改善肝膽濕熱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進一步達到清肝導滯的目的。

清肝導滯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清肝導滯湯以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為主,藥性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可緩解藥性過於寒涼,防止損傷脾胃之氣,使藥效更加溫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有調和諸藥、解毒護脾的作用,能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並保護脾胃免受寒涼藥物的損傷,使藥效更全面,療效更佳。

此外,甘草還有益氣健脾、緩解疼痛的作用,更能增強清肝導滯湯的整體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肝導滯湯」,主要成分有萹蓄、瞿麥、滑石、甘草,主治功效為肝經濕熱,導致玉莖腫痛、小便澀滯作痛的症狀。

萹蓄性寒涼,味甘苦辛,歸肝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驅蟲殺蟲、止癢等功效。可治療膀胱熱淋、小便短赤、淋漓澀痛、皮膚濕疹、陰癢帶下、蛔蟲、蟯蟲等症狀。此外,萹蓄還能治療腮腺炎、肛門瘙癢等症狀。

瞿麥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活血通經、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清熱利濕、通經絡等功效。適用於小便不通、熱淋、血淋、石淋、水腫、痢疾、痱子、腫毒、跌打損傷、腫痛疼痛、腰腿痠痛、下肢痿痹及風濕痹痛等症。

滑石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主治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等症狀,以及濕疹、痱子等症狀。內服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治療小便不利、淋滴澀痛等症狀,也可配茯苓、薏米、車前子等同用,治療濕熱引起的水瀉。外用可治療濕疹、痱子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清肝導滯湯」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補氣養血的功效,適用於肝經濕熱導致的玉莖腫痛、小便澀滯作痛等症狀。方中萹蓄、瞿麥清熱利尿,滑石清熱瀉火,甘草補氣養血,諸藥合用,共奏清肝導滯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通淋導滯的功效,適用於肝經濕熱所致的玉莖腫痛、小水澀滯作痛。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清肝導滯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扁蓄4錢,瞿麥3錢,滑石2錢,甘草1錢。 主治:肝經濕熱,玉莖腫痛,小水澀滯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