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淋白濁丸

五淋白濁丸

WU LIN BAI ZHU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55)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21%
腎經 18%
胃經 13%
脾經 12%
肝經 9%
心經 7%
肺經 7%
大腸經 4%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膀胱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淋白濁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可針對白濁之症,將體內濕濁之邪排出體外,達到清利膀胱濕熱之效。
  2. 健脾益氣:赤茯苓亦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腎虧虛,提升身體抵抗力,避免白濁反覆發作。

總而言之,赤茯苓在五淋白濁丸中扮演著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重要角色,能有效改善白濁之症,並促進身體康復。

五淋白濁丸中加入豬苓,主要是因其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針對白濁症的病因,可以達到以下效果:

  1. 利水滲濕:白濁症常因濕熱下注,導致小便不利、白濁等症狀。豬苓能利水滲濕,將體內的濕熱之邪排出體外,改善白濁症狀。
  2. 清熱解毒:豬苓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內蘊引發的白濁症,可以清熱解毒,改善炎症反應,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五淋白濁丸中加入豬苓,能夠有效地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從根本上解決白濁症的病因,達到治癒效果。

五淋白濁丸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澤瀉性寒,入膀胱、腎經,能利水滲濕,排泄體內多餘水分和濕氣,有助於治療白濁、淋濁等因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系統疾病。同時,澤瀉也能清熱解毒,緩解因濕熱蘊結所引起的發熱、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消炎止痛、通利排泄的效果。

五淋白濁丸中加入瞿麥,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功效。

瞿麥性寒,入膀胱經,能利水通淋,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下注膀胱所致的五淋白濁,瞿麥能有效清解濕熱,利尿通淋,使濁邪隨尿液排出,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瞿麥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血瘀導致的淋瀝澀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在五淋白濁丸中加入瞿麥,可以更全面地治療五淋白濁的病症,提高療效。

五淋白濁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腎止濁: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腎止濁之功效。五淋白濁多因脾腎虛弱,濕濁下注所致,白朮能補脾益氣,固腎止濁,從根本上改善病因。
  2. 助藥力,增強療效:白朮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增強藥力,提高療效。例如,白朮與茯苓、澤瀉等配伍,利水消腫,有助於去除濕濁;與補骨脂、桑螵蛸等配伍,固腎止遺,有助於改善白濁症狀。

五淋白濁丸中加入萆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溼,清熱解毒: 萆薢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溼、清熱解毒之效。五淋白濁症多因溼熱蘊結膀胱,或腎虛不固所致,萆薢可利水滲溼,清解溼熱,使濁邪排出,從而改善白濁症狀。
  2. 補腎固精: 萆薢亦有補腎固精的作用。白濁症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腎虛不固,導致精關不固,精液外泄。萆薢補腎固精,可改善腎虛症狀,緩解白濁。

綜上,萆薢在五淋白濁丸中,發揮利水滲溼、清熱解毒、補腎固精之效,有助於治療白濁症。

五淋白濁丸方劑中,加入萹蓄,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之功效。萹蓄性寒,入膀胱經,能清熱利濕,通淋止痛,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淋漓不盡、白濁、腰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萹蓄能促進尿液分泌,並可清除膀胱濕熱,改善尿路感染,有效緩解五淋白濁的症狀。此外,其清熱解毒的功效,也能幫助消炎止痛,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五淋白濁丸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車前子性寒,入膀胱經,能利水通淋,對於因濕熱蘊結、膀胱濕熱所致的白濁、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其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將體內濕熱之邪排出體外,而清熱解毒作用則能清解膀胱濕熱,緩解尿道炎症。

因此,五淋白濁丸中加入車前子,可有效地改善因濕熱所致的白濁、小便不利等症狀,達到清熱利濕、通淋止濁的治療目的。

五淋白濁丸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能清熱瀉火,利濕通淋,對於因濕熱下注所致的淋濁、白濁等症狀具有較佳的療效。同時,梔子亦能涼血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尿路感染、尿道灼痛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五淋白濁丸中加入梔子,可發揮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濕熱下注所致的淋濁、白濁等症狀。

五淋白濁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尿路感染、白濁等症狀。在該方中,椿皮作為一種重要的組成成分,具有特殊的藥用價值。

椿皮,來自椿樹的樹皮,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在五淋白濁丸中,椿皮的主要功能是對抗病邪、促進尿液排泄,從而幫助清除體內的濁氣與毒素。椿皮中的活性成分能夠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減少尿道發炎的機會,從而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此外,椿皮的作用還可增強腎臟的排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整體健康的改善。

總而言之,椿皮在五淋白濁丸中的運用,不僅提高了方劑的療效,還為患者帶來了更加全面的治療效果,促進了尿路健康。

五淋白濁丸中包含蓽澄茄,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溫腎固精止濁:蓽澄茄性溫,入腎經,能溫腎陽,固腎氣,對於腎虛所致的白濁、淋漓不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燥濕化痰止咳:蓽澄茄亦具燥濕化痰之效,能祛除濕邪,改善因濕熱下注所致的白濁症狀。

因此,五淋白濁丸中加入蓽澄茄,可溫腎固精,燥濕化痰,從根本上改善白濁症狀,提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淋白濁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五淋白濁丸,顧名思義,主要針對「淋病」與「白濁」兩類病症。

  • 淋病:此處之淋病非現代性病之淋病,而是中醫所稱的「淋證」,指小便頻數、澀痛、淋瀝不盡等症狀,可分為熱淋、石淋、血淋、膏淋、勞淋等五淋。
  • 白濁:指小便渾濁,色白如米泔,或夾有白色凝塊,多與濕熱下注、腎虛不固或脾虛濕盛有關。

因此,此方傳統上用於治療因濕熱蘊結下焦所致的小便不利、尿頻尿急、尿道澀痛、小便渾濁等症狀。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利水滲濕、清熱通淋為主要治法,其組成邏輯如下:

  1. 利水滲濕

    • 赤茯苓豬苓澤瀉:三者均為利水滲濕要藥,共為君藥,導濕熱從小便而出。
    • 車前子:利水通淋,兼能清熱,增強君藥作用。
  2. 清熱通淋

    • 瞿麥萹蓄:清熱利濕,通淋止痛,專治淋證。
    • 梔子:清瀉三焦火熱,尤其善清下焦濕熱。
    • 滑石(為衣):清熱利尿,使濕熱從小便而解。
  3. 分清化濁

    • 萆薢:利濕去濁,為治白濁要藥。
    • 椿皮:苦澀性寒,清熱燥濕,收澀止帶,輔助萆薢化濁。
  4. 佐使之藥

    • 白朮:健脾燥濕,防諸藥寒涼傷脾。
    • 草梢(甘草梢):清熱解毒,緩急止痛,善治尿道疼痛。
    • 蓽澄茄:溫中行氣,反佐諸藥寒涼之性,防寒凝礙濕。

三、綜合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多藥協同,清利下焦濕熱,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出,從而緩解淋證與白濁之症狀。全方以寒涼為主,但配伍溫藥佐制,寒溫並用,清利不傷正,共奏清熱利濕、通淋化濁之效。

傳統服藥法


赤茯苓5錢,豬苓4錢,澤瀉4錢,瞿麥4錢,草梢2錢,白朮2錢,萆薢3錢,萹蓄3錢,車前子5錢,梔子2錢,椿皮1錢,蓽澄茄1錢。
水泛為丸,滑石為衣。
每服3錢,白水送下。
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陰道炎前列腺炎白帶遺精尿道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軟性下疳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子宮頸炎腹瀉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小便疼痛小便渾濁不清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五淋白濁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大同方)。 組成:赤茯苓5錢,豬苓4錢,澤瀉4錢,瞿麥4錢,草梢2錢,白朮2錢,萆薢3錢,萹蓄3錢,車前子5錢,梔子2錢,椿皮1錢,蓽澄茄1錢。 主治:淋病白濁。

五淋白濁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組成:公英6錢7分,地丁6錢7分,瞿麥6錢7分,萹蓄6錢7分,木通6錢7分,澤瀉6錢7分,金砂6錢7分,燈心6錢7分,竹葉6錢7分,甘草6錢7分,豬苓6錢7分,土苓6錢7分,蘿茶1兩3錢4分,滑石1兩3錢分,赤苓1兩3錢4分,赤芍3錢分,蟬退3錢4分,車前1兩,鳳眼草1兩,石韋1兩,通草1兩,山梔2錢,貢桂2錢。 主治:搜毒,止淋,消濁,利下,祛炎,鎮痛。主治:五淋白濁,女子赤白帶下,橫痃,下疳,膀胱發熱,夢遺滑精,便溺不清,尿管混血,花柳諸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