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苓散

TONG L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五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24%
腎經 17%
脾經 17%
心經 10%
小腸經 6%
肝經 6%
肺經 6%
胃經 6%
膽經 3%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小腸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通苓散中包含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滲濕: 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將體內過多的水濕排出,有助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通苓散作為利水滲濕之劑,加入豬苓可加強其利水功效。
  2. 清熱解毒: 豬苓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泄體內熱毒,有助於治療濕熱所致的各種病症。通苓散若涉及濕熱證,豬苓的加入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改善病症。

通苓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通苓散以利水消腫爲主,白朮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利水消腫效果更佳。
  2. 固表止汗: 白朮還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防止利水藥物過度耗氣,造成氣虛汗出等不良反應。通苓散中加入白朮,可增強藥效,並起到保護患者氣機的作用。

通苓散中包含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滲濕: 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功效。通苓散旨在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而澤瀉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有效去除體內積聚的濕氣,促進水液代謝,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
  2. 配合其他藥物: 通苓散中其他藥物如茯苓、豬苓等也具有利水滲濕作用,澤瀉與之配合,可增強利水效果,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通苓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滲濕、健脾化痰的功效。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經。其利水滲濕之效,能祛除體內濕邪,有助於通暢水道,改善水腫等症狀。而健脾化痰的功效,則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化解痰濕,進而達到通利小便、消腫利濕的目的。

因此,赤茯苓在通苓散中,發揮著利水滲濕、健脾化痰的雙重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水腫、痰濕等病症的效果。

通苓散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利水消腫: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其能促進尿液排出,有助於消除體內水腫,與通苓散中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如茯苓、澤瀉等,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作用。

二、清熱解毒: 車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通苓散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症,車前子可與其他清熱藥物,如黃芩、梔子等,共同清熱解毒,達到更好的療效。

通苓散中包含木通,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木通性寒,味甘苦,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通苓散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木通能有效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輕水腫。

2. 疏通水道: 木通入膀胱經,能通利水道,有利於水液的排出,配合其他藥物,可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達到通利水道、消腫止痛的效果。

通苓散中加入茵陳蒿,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的功效。茵陳蒿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的作用。

通苓散主治濕熱蘊結,症見身重乏力、小便不利、黃疸、腹脹等。茵陳蒿可清熱利濕,並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利膽退黃,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濕、通利小便、退黃止癢的功效。

通苓散中加入瞿麥,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通淋止痛之功效。

瞿麥性味甘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通淋止痛的功效。對於小便不利、水腫、淋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而通苓散本身主要針對小便不利、水腫、濕熱等症狀,因此加入瞿麥,可以加強其利水滲濕、通淋止痛的作用,進一步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瞿麥還可以清熱解毒,對於濕熱引起的症狀也有較好的輔助作用,因此在通苓散中加入瞿麥,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通苓散

組成:

  • 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 白朮:味甘、微苦,性溫,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澤瀉: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養顏美容等功效。
  • 車前子: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 木通:味甘,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茵陳蒿:味苦辛,微寒,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 瞿麥: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熱利尿、活血通經、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清熱利濕、通經絡等功效。

主治功效:

腹瀉屬於中暑證狀的人;中暑了,會有潮熱、煩渴、小便排不出來;腫脹,口乾舌燥,小便很少。腸鳴水瀉,疼痛一陣,腹瀉一陣,或者出現黃色稀粥狀大便,或者大便稠粘。

總結:

中藥方劑「通苓散」的主要成分有豬苓、白朮、澤瀉、赤茯苓、車前子、木通、茵陳蒿、瞿麥,具有清熱利尿、瀉火解毒、利水消腫、止瀉止嘔等功效,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泄瀉、淋濁等症。

傳統服藥法


豬苓(去皮)、白朮(去蘆)、澤瀉(去毛)、赤茯苓(去皮)、車前子、木通、茵陳、瞿麥。
分利水谷,解煩熱,止泄瀉。
上銼散。
每服4錢,水1盞半,燈心、麥門冬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苓散是一首清熱利水、通利小便的方劑,但是它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服用不當,可能會引起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通苓散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大腸激擾綜合症咳嗽腹瀉無尿及少尿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口乾口渴腹中有鳴叫聲小便疼痛身體發低熱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通苓散, 出處:《醫統》卷十六。 組成:麥門冬、淡竹葉、車前穗、燈心各等分。 主治:傷暑,潮熱煩渴,小便不利。

通苓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麥門冬、淡竹葉、車前草、赤茯苓、木通。 主治:利濕清肺。主治:傷濕咳嗽,汗後。

通苓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麥門冬、淡竹葉、車前子。 主治:流濕潤燥。主治:濕熱痢。濕熱結於膀胱,小水不利。

通苓散, 出處:《女科旨要》卷三。 組成:赤苓3錢,澤瀉3錢,木通3錢,黃連3錢,豬苓3錢,白朮2錢,瞿麥2錢,杞子2錢,滑石2錢,車前子2錢。 主治:産後因血熱積於小腸經,水道不利,小便緊澀不通,誤將熱毒物食之,致成淋瀝。

通苓散, 出處:《得效》卷五。 組成:豬苓(去皮)、白朮(去蘆)、澤瀉(去毛)、赤茯苓(去皮)、車前子、木通、茵陳、瞿麥。 主治:分利水谷,解煩熱,止泄瀉。主治:泄瀉屬暑證者;傷暑,潮熱煩渴,小便不利;腫滿,口燥咽乾,小便絕少。腸鳴水瀉,痛一陣,瀉一陣,或出黃糜,或所下稠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