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三苓散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利水滲濕: 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三苓散本身以利水滲濕為主,加入豬苓可增強利水滲濕之力,更有效地祛除體內濕氣。
- 健脾益氣: 豬苓除了利水滲濕外,還兼具健脾益氣的功效。三苓散中其他藥材如茯苓、白朮等,也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加入豬苓可以協同作用,更好地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
加味三苓散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通淋: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三苓散本身主治脾虛濕困,而木通的加入可加強利水滲濕的作用,有助於消除水濕停滯,改善脾虛症狀。
- 清熱解毒: 木通還兼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泌尿系統感染,如尿頻、尿痛等,也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加味三苓散中加入木通,可增強方劑的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功效,更能全面地解決脾虛濕困所引發的各種症狀。
加味三苓散中加入車前子,主要考量其利水消腫的功效。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滲濕止瀉的功效。其利水作用主要針對濕熱內停、水濕停滯所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
三苓散本身以白朮、茯苓、豬苓等健脾利濕藥為主,加車前子更能加強利水消腫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同時,車前子還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更全面地解決病患的病症。
加味三苓散中添加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與三苓散中白茯苓、豬苓、澤瀉等藥材共同作用,加強利水滲濕之力,有助於祛除體內濕邪,改善脾胃功能。
- 化痰止咳: 赤茯苓還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可緩解因脾虛濕困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三苓散中加入赤茯苓,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狀,提高療效。
加味三苓散中加入澤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瀉熱除煩之功效。三苓散本身以健脾利濕為主,加入澤瀉,則可加強利水滲濕之效,對於脾虛濕困、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更具療效。
- 配合茯苓:茯苓偏於健脾滲濕,澤瀉則偏於利水滲濕,兩者相配,可加強利水滲濕之功效,並協調脾腎功能,更利於濕邪的排出。
加味三苓散中加入黃芩,主要是為了清熱燥濕。
三苓散以茯苓、白朮、澤瀉為主,擅長利水滲濕。而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可增強利水滲濕的效果,並抑制因濕熱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同時,黃芩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蘊結而引起的發熱、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加味三苓散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牛蒡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與三苓散中茯苓、白朮、澤瀉等利水滲濕藥物相配伍,可加強利水滲濕之效,對於水腫、濕邪困脾等症狀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 疏散風熱:牛蒡子除了利水消腫外,還具有疏散風熱的功效。三苓散若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暑濕等症,加入牛蒡子可增強其清熱解表的作用,更有效地驅散風熱邪氣,促進疾病恢復。
加味三苓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三苓散本身以健脾燥濕為主,加入黃連可以增強其清熱瀉火之力,適用於脾虛濕盛、兼有熱證者,如濕熱下注、腹瀉便溏、口苦口黏等症狀。
- 制約滋膩: 三苓散中含有白朮、茯苓等甘溫燥濕之品,容易滋膩脾胃。黃連性寒,可以制約藥性,避免燥濕之品過於滋膩,影響脾胃運化。
主治功效
加味三苓散主治功效分析
加味三苓散主要用於治療麻疹出盡或收斂後,體內仍有伏熱,導致大便呈紅黃色,或泄瀉過度的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加味三苓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清解伏熱:《兒科萃精》和《麻科活人全書》均指出,麻疹出盡後若大便呈紅黃色,乃是體內有伏熱的表現。加味三苓散中的黃芩、黃連等藥物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能夠清除體內的伏熱,使之排出體外。
利水滲濕:麻疹後期,如果泄瀉過度,會導致體內津液流失,此時需要利水滲濕。加味三苓散中的豬苓、木通、車前子、赤茯苓、澤瀉等藥物皆有良好的利水作用,能夠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同時促進新陳代謝,並減少體內熱毒累積。
疏散風邪:麻疹雖然已出盡,但可能仍有部分邪氣殘留體內。牛蒡子在方劑中發揮疏散風寒的作用,將殘餘的邪氣排出體外。
針對麻疹後期的特殊病機:《麻科活人全書》強調了麻疹泄瀉的特殊性,指出「麻初出時,多有泄瀉不止者,其毒火因瀉而減,此殊無妨。若麻出盡之後,而瀉紅黃色糞者,乃內有伏熱也」。這表明麻疹初期的泄瀉是為了排毒,而後期的泄瀉則是因為伏熱,需要清解而非補澀。加味三苓散正是針對這一病機而設,通過清熱利水來達到治療目的。
綜合分析
加味三苓散的組成藥物,皆以清熱利水為主,兼有疏散風邪之效。這種配伍方式,使得該方劑能夠有效地清除麻疹後期的伏熱,同時又能緩解泄瀉過度的症狀。對於麻疹收沒後,小便赤澀如泔濁,與瀉紅黃色糞,皆適用此方劑。
總結
總而言之,加味三苓散通過清熱利水、疏散風邪,針對性地治療麻疹出盡或收斂後,由內有伏熱引起的泄瀉或小便赤澀等症狀。其組方精妙,符合麻疹後期的病機特點,是中醫治療麻疹的有效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豬苓7分, 木通7分, 車前子7分, 赤茯苓7分, 澤瀉8分, 黃芩(酒炒)5分, 牛蒡子(炒,研)5分, 黃連(酒炒)2分。
燈心50寸為引,水煎,食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三苓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二。 組成:豬苓7分,木通7分,車前子7分,赤茯苓7分,澤瀉8分,黃芩(酒炒)5分,牛蒡子(炒,研)5分,黃連(酒炒)2分。 主治:麻疹出盡或已收之後,內有伏熱,大便瀉紅黃色糞,或泄瀉過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