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的傳統功效
1. 解魚蟹毒
橘皮具解魚、蟹毒之功,能緩解魚、蟹中毒所致腹痛、嘔吐等證。其理有二:一、橘皮辛溫,能宣通氣滯,醒脾和胃,故能緩解腹痛;二、橘皮苦能燥濕,能化痰消積,止嘔祛穢,故能緩解嘔吐。
2. 止咳化痰
橘皮,性溫,味苦、辛,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喘,以及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
橘皮中的揮發油成分具有祛痰作用,可以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同時,橘皮中的川陳皮素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減輕氣道炎症,緩解咳嗽症狀。橘皮中的橙皮苷具有平喘作用,可以舒張氣管,緩解胸悶氣喘症狀。
3. 理氣
橘皮,性味辛、苦、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消脹、健胃和中之功效。橘皮之理氣,乃其辛溫之性,能散結化痰,行氣止痛,故能緩解胸腹脹滿、不思飲食等症狀。此外,橘皮亦能健胃和中,益氣生津,故能增進食慾,助消化,為理氣和胃之佳品。
4. 健脾胃
橘皮,苦、辛,溫。歸脾、肺經。燥濕化痰,理氣健脾,疏肝破氣。《本草綱目》載:「橘皮,辛甘微苦,溫。入脾、肺二經。主治:胸膈痞滿,飲食不消,咳嗽痰多,嘔吐呃逆,胸腹脹痛,氣滯血瘀,皮膚瘙癢。」
橘皮健脾胃的機制可能與其所含的揮發油有關。揮發油具有刺激胃腸道黏膜,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道蠕動的作用,從而起到健脾胃的作用。此外,橘皮還含有類黃酮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也有助於保護胃腸道黏膜,促進胃腸道健康。
5. 燥濕
《本草綱目》載:「橘皮,味辛、苦,溫,無毒。入肺、脾經。燥濕、化痰、止咳、消脹、除胸悶、嘔吐、泄瀉。」
橘皮具有「燥濕」之功,意謂其能去除體內濕氣。中醫認為,濕邪為陰邪,易侵犯人體,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水濕停聚,從而出現腹脹、泄瀉、嘔吐等症狀。橘皮性溫,味辛、苦,入肺、脾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消脹除悶之效,故可有效緩解濕邪引起的各種不適。
6. 降氣
橘皮,性味辛、苦、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用於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橘皮之降氣功能,主要在於其辛溫之性,能夠宣散肺氣,寬中理氣,燥濕化痰。故橘皮常與他藥配伍,用於治療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症。
如《本草綱目》云:「橘皮,辛溫,入脾胃二經。行氣化痰,寬中除滿,消食導滯,除寒止痛。」《醫林纂要》云:「橘皮,辛溫,入脾、肺二經。行氣化痰,寬中除滿,消食導滯,醒脾開胃。」
7. 理氣行氣
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消食導滯之功效。
理氣行氣,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是指疏通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橘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行氣的作用。可以疏通胸悶氣滯,緩解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橘皮還能燥濕化痰,消食導滯,對治療咳嗽、痰多、食積等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8. 清熱利尿
橘皮,性味辛、苦、溫。歸脾、肺、大腸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清熱利尿之功。
橘皮辛散溫通,入脾能消除積滯,健運脾氣;入肺能燥濕化痰,寬胸理氣;入大腸能通利大便,消脹散滿。
橘皮清熱利尿的機理,可能是由於其辛散溫通的特性,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從而促進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另外,橘皮含有揮發油、橙皮苷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利尿的作用。
9. 止嘔
橘皮,辛、苦、溫。入肺、脾經。功擅理氣,化痰,寬中,止嘔,除濕。
橘皮之止嘔作用,乃因其辛香之氣,能行氣升降,通利肺氣,以止嘔逆。其苦味又能燥濕化痰,使痰不壅結,嘔吐自止。此外,橘皮之溫性亦可溫胃散寒,以止嘔吐。
10. 利水滲濕
橘皮性味辛、苦、溫,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腫散結的功能。其中,利水滲濕是橘皮的重要功效之一。
橘皮中的揮發油可促進尿液生成,增加尿量,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同時,橘皮中的果膠和纖維素可以吸附腸道中的水分,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改善水腫症狀。
此外,橘皮中的檸檬烯和柚皮素等成分具有抗炎和利尿作用,可以減少血管壁的通透性,抑制炎症反應,減輕水腫症狀。
橘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橘皮的炮製
刷去泥土,揀凈雜質,噴淋清水,悶潤後切絲或切片,晾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橘皮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橘皮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能會導致流產或回乳。
- 脾胃虛寒者慎服:橘皮性溫,脾胃虛寒者服用後可能會加重腹瀉或腹痛等症狀。
- 不宜與補益類藥物同服:橘皮有行氣化痰的作用,可能會降低補益類藥物的效果。
- 不宜長期服用:橘皮中含有揮發油,長期服用可能會損傷脾胃,導致口乾舌燥、虛弱等症狀。
- 不宜與辛熱藥物同服:橘皮性溫,與辛熱藥物同服可能會加重燥熱之症。
- 不宜過量服用:過量服用橘皮可能會導致口乾舌燥、目赤、口舌生瘡等不良反應。
橘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