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Rhizome Smilacis Glanbrae Greenbriar Rhizome, Smilax, 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
其他名稱:久老薯,革禹餘糧,冷飯團,過岡龍,白餘糧,山牛,毛尾薯,山豬糞,硬飯,地胡苓,狗朗頭,飯閉根,山奇良,過山龍,仙遺糧,硬飯頭薯,尖光頭,尖光頭,冷飯頭,土萆薢,紅土苓,狗老薯,禹餘糧,刺豬苓,山遺糧,山歸來,土苓,山地慄
藥品來源: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光葉拔葜 (Smilax glbra Roxb.) 的塊莖。又稱紅土茯苓。長江流域南部各省均有分佈。全年可採,以秋末冬初採收較好。除去殘莖和鬚根,曬乾;新鮮時切成藥片,曬乾,生用。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2-09-27
除濕,解毒,通利關節。 用於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癧,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用於楊梅毒瘡,肢體拘攣。本品甘淡,解毒利濕,又能通利關節,解汞毒,故對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中毒而致肢體拘攣者,功傚尤佳,為治梅毒的要藥。可單用本品500g,水煎去渣,加入白糖,30g,煎成濃煎液,每日2次,每次1~2湯匙;也可以本品與金銀花、白鮮皮、威靈仙、甘草同用。
可治療梅毒,據早年臨床觀察報告,以土茯苓為主,配合銀花、甘草,或配合蒼耳子、白蘚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馬齒莧、甘草。煎服,治療梅毒及隱性梅毒,其血清陰轉率在90%上下。其中晚期現癥梅毒的治愈率為50%左右。對晚期麻痹性癡呆,不僅腦脊液康、華氏反應轉陰,而且精神癥狀亦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對於小兒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
《生草藥性備要》:"消毒瘡、疔瘡,炙汁塗敷之,煲酒亦可。"
用於淋濁、帶下,濕熱瘡毒。本品甘淡,解毒利濕,故可用於濕熱引起的熱淋、帶下、瘡毒等症。用治熱淋,常與木通、匾蓄、蒲公英、車前子同用;用治濕熱瘡毒,陰癢帶下,常與蒼朮、黃柏、苦參等藥同用。又本品配生地、赤芍、地膚子、白鮮皮、茵陳等同用,用治牛皮癬濕熱型有效。
治風濕骨痛,瘡瘍腫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豬肉燉爛,分數次連滓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瘰癧潰爛:冷飯糰,切片或為末,水煎服。或入粥內食之,須多食為妙。忌鐵器、發物。(《積德堂經驗方》)
治楊梅瘡毒:土茯苓一兩或五錢,水酒濃煎服。(《滇南本草》)
內服:煎湯,10-6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換水1次,春、秋每2日換水1次,冬季可3日換水1次,防止發臭,以泡透為度,撈出切片,及時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