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劑

JIE DU J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黴癘新書》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心經 15%
肝經 15%
脾經 11%
肺經 11%
大腸經 7%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穿山甲在中藥方劑中作為解毒劑,主要原因有二:

一、 通經活絡,消腫散結: 穿山甲性味辛、涼,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散結之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毒素排出,有助於解毒消腫。

二、 活血化瘀,消癰排膿: 穿山甲具有活血化瘀、消癰排膿的功效。當毒素侵入機體,導致局部組織發炎、腫脹時,穿山甲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散,並有助於膿液排出,起到解毒的作用。

中藥方劑中,解毒劑常含有大黃,其主要原因有二:

  1.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之效。其能清熱瀉火,消炎止痛,對於熱毒積滯、腸胃實熱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通腑排毒: 大黃具有通便瀉下之功,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體外。對於因毒素積聚而導致的腹脹、便祕等症狀,可起到緩解作用。

總之,大黃在解毒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通腑排毒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恢復機體健康。

黃芩為常用解毒藥,其入藥原因主要有二:

一、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對於外感熱病、濕熱內蘊、瘡瘍腫毒等症,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二、抗菌消炎,抑制病毒: 研究表明,黃芩含有黃芩苷等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抑制病毒等作用。可用於治療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疾病。

因此,黃芩常作為解毒劑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有效清熱解毒,抗菌消炎,達到治療目的。

忍冬藤在中藥方劑中常被用作解毒劑,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忍冬藤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其所含的綠原酸、木犀草苷等成分,能抑制細菌生長,並可降低體溫,有效緩解發熱、炎症等症狀。
  2. 抗菌消炎:忍冬藤對多種細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可治療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咽喉炎、肺炎等。其抗炎作用可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

因此,忍冬藤被廣泛應用於解毒類中藥方劑,以清熱解毒,抗菌消炎,達到治療目的。

甘草在中藥解毒方劑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入藥原因主要有二:

1.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之功。許多毒性藥物往往偏寒、偏熱或偏燥,甘草可中和其毒性,減輕其副作用,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避免毒性累積。

2. 保護正氣,增強抗毒能力: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補中緩急的功效,可增強人體抵抗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在解毒過程中,甘草能保護正氣,防止毒邪侵襲,促進機體恢復,提升解毒效果。

中藥方劑中,土茯苓作為解毒劑的組成,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 土茯苓性寒,味甘淡,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其能清解濕熱,並能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對於因濕熱毒邪引起的各種皮膚病、瘡瘍腫毒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2. 利濕排毒: 土茯苓具利濕排毒之效,能將體內積聚的濕熱毒素排出體外,有效地減輕機體的負擔。同時,土茯苓還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進而起到更好的排毒作用。

總之,土茯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排毒的功效,在解毒方劑中,能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機體的健康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解毒劑」介紹

中藥方劑「解毒劑」的主要成分包括:穿山甲、大黃、黃芩、忍冬藤、甘草、土茯苓。該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瀉火消腫、利尿通淋等功效,主治便毒、下疳、疥癬等疾病。

各成分功效介紹

  1. **穿山甲:**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等功效。

  2.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3.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4. **忍冬藤:**性寒,味甘、微苦,具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

  5.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6. **土茯苓:**性味甘淡,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強筋骨、解毒、利水滲濕、祛風除濕、健脾胃、清熱利尿等功效。

主治功效

  • **便毒:**大便時帶血、黏液或膿液。

  • **下疳:**生殖器部位的潰瘍。

  • **疥癬:**一種由疥蟲引起的皮膚病,會引起劇烈的瘙癢。

總結

中藥方劑「解毒劑」是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瀉火消腫、利尿通淋等功效的方劑,主治便毒、下疳、疥癬等疾病。該方劑的主要成分包括穿山甲、大黃、黃芩、忍冬藤、甘草、土茯苓。

傳統服藥法


穿山甲、大黃、黃芩、反鼻(燒存性)、忍冬、甘草各中、土茯苓大。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 大黃有刺激性,過量服用可引起腹痛、腹瀉、便血等不良反應。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相關疾病


疥癬軟性下疳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淋巴腺炎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劑, 出處:《黴癧新書》。 組成:穿山甲(中),大黃(中),黃芩(中),反鼻(燒存性)(中),忍冬(中),甘草(中),土茯苓大。 主治:便毒,下疳,疥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