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汁湯

DI HUANG ZHI TANG | 更多圖表

寒性指數

3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肝經 28%
肺經 28%
胃經 5%
大腸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脾經 1%
小腸經 0%
心包經 0%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脾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1

主治功效


地黃汁湯

整體功效

熱瀉火,涼血解毒

主治

少兒始滿月變蒸,時患驚,欲作癇,已服紫丸,已大下熱猶不折,腹滿脹,目視高者。

小兒剛滿月就開始發熱,時常驚嚇,有抽風的傾向,已經服用紫丸,也大便了,但熱度仍然不退,腹部脹滿,眼睛向上看。

中藥功效分類

中藥功效解釋
生地黃涼血清熱涼血,滋陰生津
黃芩清熱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大黃瀉熱瀉火通便,涼血解毒。
甘草緩和緩和諸藥,調和藥性。
梔子清熱清熱涼血,瀉火解毒。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半(末),生地黃(汁)8合,芒消1兩。
上合和。
每服5合,日2次。以利為度,不須2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生地黃、黃芩、大黃、甘草、梔子組成。生地黃、黃芩、梔子均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大黃具有瀉熱通便的作用,甘草具有緩和諸藥的作用。本方合用,共奏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下腹脹氣肺結核結膜炎癲癇黃熱病胃腸脹氣眼睛紅痛皮膚顏色發黃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汁湯, 出處:《千金》卷十。 組成:大黃1兩半(末),生地黃(汁)8合,芒消1兩。 主治:急黃,熱氣骨蒸,兩目赤脈。

地黃汁湯,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一引《嬰孺方》。 組成:地黃汁半合,黃芩3分,大黃1分,甘草(炙)1分,梔子仁2分。 主治:除熱。主治:少兒始滿月變蒸,時患驚,欲作癇,已服紫丸,已大下熱猶不折,腹滿脹,目視高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除熱地黃汁湯

相似度 100%

知母芒消湯

相似度 80%

梔黃散

相似度 80%

小銅鏡鼻湯

相似度 72%

三黃犀散

相似度 72%

加減清胃飲

相似度 71%

導赤丹

相似度 71%

浴腸湯

相似度 66%

四順清涼膏

相似度 6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