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Lonicera japonica Thunb. Lonmicera Japonica Thunb.L. Confusa(Sweet),Dc. L.Hypoglauca Miq.L. F Uluotomentosahsuets.C. Chneg Caulis Lonicerae, Japanese Honeysuckle Stem, Honeysuckle Stem, Japanese Honeysuckle
- 別名:甜藤,忍冬草,金銀花桿,千金藤,右旋藤,左纏藤,鴛鴦草,二花秧,忍寒草,銀花藤,凈制忍冬藤,大薜荔,銀花秧,金銀藤,老翁須,金銀花藤,鷺鷥藤,金釵股,二花藤,忍冬,通靈草,右篆藤,蜜桶藤,水楊藤
- 來源:本品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幹燥莖枝。秋、冬二季采割,曬幹。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雲南, 四川, 廣西, 遼寧, 山東,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福建, 陜西
- 生長環境:山野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忍冬藤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忍冬藤,古稱金銀花藤,其清熱解毒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記載,藥性描述雖略有出入,但其功效核心卻相當一致。
首先,從味性來看,《名醫別錄》記載其「甘,溫,無毒」,指出其味甘,性溫,且無毒副作用。而《藥性論》則補充其「味辛」,辛味入肺,有助於宣通肺氣,對於外感熱邪引起的肺熱咳嗽等症狀,有疏散之效。這兩種記載,從不同角度說明瞭忍冬藤的特性:甘味能緩和藥性,溫性能溫通經脈,辛味則能疏散風熱。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其「小寒」,與《本草再新》的「味甘苦,性微寒」互相印證,說明忍冬藤雖有溫性,但其清熱解毒的功效更為突出,其寒性較為微弱,並非峻寒之品。甘苦二味並存,則表明其不僅能清熱瀉火,還能兼顧滋陰潤燥,避免因過度清熱而損傷正氣。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於忍冬藤藥性的描述雖有差異,但都指向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其溫和的藥性,使其適用於多種熱毒證候,既能清解外感風熱,又能治療內生濕熱,且較少產生副作用,是臨牀上常用的清熱解毒藥物。 溫和的藥性,使其在清熱解毒的同時,不會過度傷及脾胃,這也是忍冬藤廣泛應用的一個重要原因。
2. 利尿
忍冬藤,別名金銀藤、忍冬,其利尿功效在古代醫籍中雖未明確單獨列出,卻可從其性味歸經及整體療效推斷一二。 各家醫籍對其性味描述略有差異,但總體偏向甘、微寒或溫性。
《名醫別錄》記載其「甘,溫,無毒」,強調其溫和的特性,這與利尿藥物中某些溫陽利水之品相符。溫陽利水藥物並非直接增加尿量,而是透過溫煦腎陽,促進腎臟氣化功能,從而達到利尿消腫的效果。忍冬藤的溫性,或許正可以此解釋其利尿的間接作用。
《藥性論》則記載其「味辛」,辛味入肺經,而肺主氣,氣化不利則水液代謝失衡,故此辛味也間接與利尿相關,能促進體內氣機運行,有利於水液的代謝。
《本草綱目拾遺》的「小寒」以及《本草再新》的「味甘苦,性微寒」,則更偏向其寒涼的屬性,這也與一些寒涼利水的藥物性質相近。寒涼利水藥物通常作用於濕熱蘊結所致的水腫,透過清熱利濕來達到利尿目的。忍冬藤的寒涼之性,或許使其更適合治療濕熱導致的小便不利。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忍冬藤的性味記載存在一定差異,反映了不同時期、不同醫家對其藥性的不同理解。但其甘、辛、微寒或溫的特性,都或多或少與利尿作用存在聯繫,可能是通過溫陽利水或清熱利濕等不同機制發揮作用。 因此,忍冬藤的利尿功效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多種功效的綜合體現。
3. 清熱瀉火
忍冬藤,其清熱瀉火功效源遠流長,歷代本草典籍多有記載,其藥性描述雖略有出入,但總體指向其具有清熱解毒之效。
首先,我們觀察不同典籍對其味與性的描述。《名醫別錄》認為其「甘,溫,無毒」,「甘」味入脾,能緩和藥性,而「溫」性則略帶溫和的性質,這與其清熱瀉火的功效看似矛盾,但實則說明其清熱之力並非峻猛,而是溫和緩解。此點與《藥性論》記載的「味辛」有所不同,「辛」味可行氣活血,或可理解為其清熱之餘,能促進氣血運行,避免寒邪凝滯。
而《本草綱目拾遺》則記載其「小寒」,性寒之說較為明確,直接點明其清熱的特性。與之呼應,《本草再新》則記載「味甘苦,性微寒」,「苦」味走泄,能瀉實熱,與「微寒」的藥性相輔相成,更清晰地展現其清熱瀉火之功。
綜合以上各家觀點,可以推斷忍冬藤的清熱瀉火,並非單純的寒涼瀉火,而是兼具溫和與清泄的特點。其「甘」味能緩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傷正;「辛」味則可促進氣血運行;「苦」味則能瀉去體內鬱積的實熱;「微寒」的藥性則直接發揮清熱作用。這種多重藥性協同作用,使其在清熱瀉火方面更為全面和溫和,適用於不同體質和症狀的熱證。 因此,忍冬藤的清熱瀉火功效,並非單一寒涼的降火,而是綜合其多種藥性特點所呈現的平衡效果。
忍冬藤的古代典籍
忍冬藤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忍冬藤作為常用中藥,其抗腫瘤功效主要歸因於所含的活性成分,尤其是多糖類物質。現代藥理研究深入分析指出,這些多糖能顯著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的生長與增殖。其作用機制涵蓋誘導癌細胞凋亡(programmed cell death),透過影響細胞內多個信號通路,如調控Bcl-2家族蛋白,促使癌細胞進入程序性死亡。此外,忍冬藤多糖亦能阻滯腫瘤細胞於特定細胞週期,進而抑制其分裂複製。
除了直接的細胞毒性作用,忍冬藤多糖還展現出免疫調節潛力。研究顯示,它能增強宿主的免疫反應,例如提升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s)的活性,促進T淋巴細胞的增殖,並調節細胞因子(cytokines)的分泌,從而間接抑制腫瘤生長或增強機體對腫瘤的清除能力。部分研究也提示其可能具備抑制腫瘤血管生成,阻斷腫瘤營養供應,以及潛在的抗轉移作用。整體而言,忍冬藤的抗腫瘤作用呈現多靶點、多機制協同的特點。
2. 降血脂
忍冬藤的降血脂功效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多糖成分。這些多糖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能有效降低血清總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水平。其作用機制深入多個層面:首先,忍冬藤多糖可能透過抑制肝臟內脂質合成的關鍵酶活性,例如HMG-CoA還原酶(HMG-CoA reductase),從而減少膽固醇的內源性生成。其次,它們亦可能影響脂肪酸合成酶或調節脂蛋白代謝,促進血漿中三酸甘油酯的清除,例如增加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的活性,加速富含三酸甘油酯的脂蛋白水解。此外,部分研究指出,忍冬藤多糖亦可干擾腸道對膽固醇及脂肪的吸收,或增加膽固醇的糞便排泄。其抗氧化特性可能間接減少脂質過氧化,進一步有助於改善血脂異常狀態。這些綜合作用機理,共同構成了忍冬藤在現代醫學中降血脂的潛在應用價值。
3. 降血糖
忍冬藤主要透過其多糖成分發揮降血糖作用。現代研究揭示,該多糖能抑制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減少餐後血糖升高。同時,它能促進胰臟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並增強周邊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從多方面協同降低血糖。此外,其顯著的抗氧化活性有助於清除體內自由基,保護胰島細胞免受氧化損傷,進而延緩糖尿病的進展與併發症。
4. 解熱作用
忍冬藤的解熱作用,現代藥理學分析指出其主要有效成分為多糖。該多糖能抑制由致熱源引起的體溫升高。從藥理機制層面看,致熱源(如細菌內毒素或某些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等)會刺激機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因子,作用於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導致前列腺素E2合成增加,從而升高體溫調定點,引起發熱。忍冬藤中的多糖可能透過多種途徑發揮解熱作用,包括調節免疫反應、抑制炎性介質的釋放,或直接干預體溫調節中樞對致熱刺激的響應,進而降低體溫,對高熱狀態具有明確的退熱效果。
5. 鎮痛
忍冬藤的鎮痛功效在現代藥理學研究中已獲得支持,其主要活性成分為多糖。這些多糖被證實能透過多重機制緩解疼痛。針對神經性疼痛,忍冬藤多糖可能透過調節神經元興奮性、抑制神經膠質細胞的異常活化,以及減少氧化應激反應來發揮作用,從而阻斷或減弱神經性疼痛訊號的傳導。在骨關節炎疼痛方面,其鎮痛作用不僅來自直接的抗炎效果,更與其對關節軟骨的保護作用相關。多糖能有效抑制促炎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等的分泌,並調節環氧合酶-2(COX-2)等炎症相關通路的活性,從而減輕炎症反應引起的疼痛。同時,研究顯示忍冬藤多糖或能影響軟骨細胞的代謝,抑制軟骨基質的降解,從而改善骨關節炎的病理進程,進一步緩解慢性關節疼痛。
6. 抗發炎
忍冬藤主要透過其多糖成分發揮抗炎功效。現代藥理顯示,它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對急性與慢性炎症皆有助益。其機制包含:抑制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等促炎因子釋放;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以減少炎症損害;以及調節免疫功能,提升機體免疫力從而抑制炎症進程。
7. 抗病毒
忍冬藤之抗病毒功效,藥理研究證實主要歸因於其富含的忍冬藤多糖。此多糖對多種病毒具廣譜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及愛滋病病毒。其現代藥理作用機制涵蓋多個層面:其一,能有效干擾病毒顆粒與宿主細胞的吸附及入侵過程,阻止病毒感染細胞;其二,部分研究指出其可能抑制病毒複製相關的關鍵酶活性(如逆轉錄酶);其三,或能透過調控宿主免疫反應,增強機體抗病毒能力。這些複合作用共同阻斷病毒的複製與傳播,展現顯著的抗病毒效益。
8. 抗菌
忍冬藤在現代藥理分析中,證實具備顯著的抗菌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為多糖。這些多糖經研究證明,能有效遏制多種常見致病菌的生長,展現廣譜抗菌作用。具體而言,忍冬藤多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陽性菌代表)具強效抑制作用,同時對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皆為重要的革蘭氏陰性菌)亦有顯著遏制效果。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常見的皮膚及血液感染源;大腸桿菌多見於腸道及泌尿道感染;綠膿桿菌則常導致醫院內感染,並具多重抗藥性。這種對抗不同類型病原菌的能力,彰顯了忍冬藤多糖的潛在醫療應用價值。其抗菌機制可能涉及破壞細菌細胞結構,抑制其代謝過程或生物膜的形成。忍冬藤之多糖,具遏止病菌之效用,凡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皆難逃其制。
忍冬藤的炮製
- 除去雜質
- 洗凈
- 悶潤
- 切段
- 乾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忍冬藤注意事項重點
- 脾胃虛寒者禁用
- 泄瀉不止者禁用
忍冬藤相關的方劑
忍冬藤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忍冬藤含有的化學成分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異綠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 馬錢子甙(loganin), 斷馬錢子甙二甲基縮醛(Secologanin dimethylacetal), 斷馬錢子甙半縮醛內酯(Vogeloside), 表斷馬錢子甙半縮醛內酯(Epi-vogeloside), 常春藤皁甙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α-L-arabinopyranoside), 常春藤皁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 常春藤皁甙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常春藤皁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常春藤皁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ide), 常春藤皁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常春藤皁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3-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3-acetyl-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齊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 齊墩果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3-O-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齊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齊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常春藤皁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3-乙酰基-β-D-吡喃木糖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3-acetyl-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常春藤皁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斷氧化馬錢子甙(Secoxyloganin), 木犀草素(Luteolin), 忍冬素(Loniceraflavone), 忍冬甙(木犀草素-7-鼠李葡萄糖甙)(Luteolin-7-rhamnoglucoside (Lonicerin)), 木犀草素-7-O-雙半乳糖甙(Luteolin-7-O-digalactoside), 忍冬素-6-鼠李葡萄糖甙(Loniceraflavone-6-rhamnoglucoside), 咖啡酸(caffeic acid), 香草酸(Vanillic acid), 喜樹次堿(Venoterpine), 正-10-二十九醇(n-Nonacosanol), 東莨菪素(Scopoletin), 丁香酸(Syringic acid),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 鐵(Iron), 鋇(Barium), 錳(Manganese), 鋅(Zinc), 鈦(Titanium (Ti)), 鍶(Strontium), 銅(Copper)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