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櫻茹湯中包含忍冬藤,主要原因為其清熱解毒之功效。忍冬藤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其藥性可針對外感熱毒所致的發熱、咽痛、咳嗽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並能消散局部炎症,緩解疼痛。
此外,忍冬藤亦可與櫻茹湯其他藥材相配合,增強藥效。例如,與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材合用,可提升清熱解毒之效;與生地、麥冬等滋陰潤燥藥材合用,可緩解熱毒耗傷津液的現象。
櫻茹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 櫻茹湯藥性偏寒,甘草性甘溫,可緩和藥性,避免過寒傷脾胃。
- 增強藥效: 甘草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解毒之功效,可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整體療效更顯著。
此外,甘草還能起到引藥入經、調和諸藥的作用,讓藥物更好地發揮效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櫻茹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一切血毒熱腫」
*「血毒熱腫」*指因血分熱毒蘊結所導致的腫痛、瘡瘍、皮膚紅腫熱痛等症狀。此類病症多由外感熱邪、內生鬱火,或飲食辛熱積毒,致熱毒熾盛、血滯成瘀而發。櫻茹湯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為主,適用於熱毒壅滯血分之實證。
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櫻茹(4錢)
- 櫻茹即薔薇科植物櫻桃的果實或根皮,古代用於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本草綱目》載其能「治一切腫毒」,現代研究亦表明櫻桃含抗氧化物及抗炎成分,可能抑制炎症反應,對熱毒血腫有緩解作用。
槲木皮(4錢)
- 槲木皮為殼斗科植物槲樹的樹皮,性苦澀、平,傳統用於收斂止血、清熱解毒。《本草拾遺》記其「主惡瘡、瘰癧」,可能通過抑制細菌或減輕局部充血以消腫。
楊梅皮(1錢)
- 楊梅皮性酸澀、涼,功能清熱燥濕、斂瘡止血。《開寶本草》言其「主赤白痢、惡瘡疥癬」,其鞣質成分可收斂創面,減少滲出,輔助緩解熱腫。
忍冬(2錢)
- 忍冬即金銀花,甘寒清熱解毒,為治熱毒瘡瘍要藥。《本草正》稱其「善消癰腫疔毒」,現代藥理證實其綠原酸等成分可抗菌、抗炎,針對血分熱毒尤宜。
甘草(少許)
- 甘草甘平,調和諸藥,緩和苦寒之性,兼能清熱解毒,增強方劑協同作用。
方劑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為主導
方中櫻茹、忍冬為君藥,直清血分熱毒;槲木皮、楊梅皮為臣藥,輔助解毒並收斂消腫。甘草佐使,調和藥性。涼血消腫為協同
「血毒」需涼血散瘀,櫻茹活血、槲木皮斂血,一散一收,調節血行;忍冬透熱外出,防熱毒深陷。兼顧局部與整體
楊梅皮斂瘡燥濕,針對皮膚腫瘍的滲出;忍冬清熱透表,防止熱毒內傳,體現「既治標又治本」思路。
總結:櫻茹湯通過清熱解毒、涼血收斂的配伍,對熱毒蘊結於血分所致的腫瘍、瘡癤具針對性效果,體現傳統「熱者寒之」「血毒宜清」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櫻茹4錢,槲木皮4錢,楊梅皮1錢,忍冬2錢,甘草少許。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櫻茹湯,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櫻茹4錢,槲木皮4錢,楊梅皮1錢,忍冬2錢,甘草少許。 主治:一切血毒熱腫。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