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珍湯中包含青蒿,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暑、涼血止血、抗瘧疾的功效。
青蒿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暑、涼血止血、抗瘧疾等功效。七珍湯主要用於治療暑熱傷津、心煩口渴、神昏譫語、發熱、口渴、煩躁、小便赤澀等症狀。青蒿的清熱解暑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暑熱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而其涼血止血作用則可以幫助治療暑熱引起的出血症狀。 此外,青蒿還具有抗瘧疾的作用,對於因瘧疾引起的發熱、寒戰、頭痛等症狀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七珍湯中加入艾葉,主要是因為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 溫經止血: 艾葉性溫,可溫暖子宮,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止血,對於女性月經不調、崩漏等症狀有改善效果。
- 散寒止痛: 艾葉亦具備散寒止痛之功效,可溫經散寒,緩解經痛、腹痛等症狀,並能驅除體內寒氣,改善體質。
因此,七珍湯中加入艾葉,可以發揮其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七珍湯中包含忍冬藤,主要因其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
忍冬藤,又名金銀花藤,其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等功效。
在七珍湯中,忍冬藤主要用於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溫病初起,症見發熱、頭痛、咽痛、咳嗽等症狀。其清熱解毒之力,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疏散風熱,達到退熱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忍冬藤作為七珍湯的組成藥物,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在治療溫病初起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七珍湯中包含蒼耳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風散寒,通鼻竅: 蒼耳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風散寒、通鼻竅的功效。七珍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蒼耳子可有效改善鼻塞,幫助患者恢復呼吸通暢。
- 消腫止痛: 蒼耳子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鼻炎、鼻竇炎等病症,蒼耳子可以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總而言之,蒼耳子在七珍湯中發揮著疏風散寒、通鼻竅、消腫止痛的作用,有效改善風寒感冒引發的鼻部不適,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主治功效
七珍湯主治功效分析
七珍湯主要應用於以下幾種病症:
大風(痲瘋病):
- 治療原理:七珍湯中的青蒿、艾葉、忍冬藤、蒼耳子均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的功效。中醫認為,大風是由於「衛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膹䐜而有瘍」,即體內氣血運行不暢,兼有風邪濕熱之毒侵襲所致。七珍湯外洗可以疏通經絡、清熱解毒,配合口服防風通聖散等方劑,達到內外兼治的效果。
- 古文支持:《簡明醫彀》、《景岳全書》、《靈驗良方彙編》、《古今醫統大全》均提到七珍湯可外洗治療大風,並強調需在密室中洗浴以發汗避風。
產後不語:
- 治療原理:中醫認為產後不語多因「敗血塞於心竅」,心氣不通則舌強不語。七珍湯中部分藥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竅的作用,可改善心竅的氣血運行,進而恢復語言功能。
- 古文支持:《醫方集宜》、《婦人規》、《景岳全書》均記載七珍湯可用於治療產後不語。
產後昏迷(子癇):
- 治療原理:古文記載萬密齋以七珍湯治療一例臨產且患有子癇的婢女,並取得一定療效。推測其原理可能與七珍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鎮靜安神、活血化瘀的作用有關,從而緩解子癇的症狀。
- 古文支持:《續名醫類案》、《廣嗣紀要》記載了萬密齋以七珍湯治療子癇的案例。
勞瘵咯血:
- 治療原理:《祖劑》記載的「七珍湯」實為「四君子湯加山藥、黃柏、粟米、薑、棗煎服」,此方主要功效為益氣健脾、滋陰清熱。勞瘵咯血多因肺脾氣虛、陰虛火旺所致,此方可補益肺脾之氣,同時滋陰降火,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 古文支持:《祖劑》、《古今醫統大全》提到了「四君子湯加味」的七珍湯可用於治療勞瘵咯血。
總結:
七珍湯是一個以外洗為主的方劑,主要應用於治療大風(痲瘋病),同時也可用於產後不語、產後昏迷等症。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化瘀、通竅等作用來改善患者的症狀。此外,「四君子湯加味」的七珍湯則主要用於治療勞瘵咯血,其作用機制是益氣健脾、滋陰清熱。
傳統服藥法
青蒿、蘄艾、忍冬藤、蒼耳子、桑條、桃條、柳條(三味以石捶碎)。
上煎水1桶,入炒鹽半斤,間日1洗浴,密室中以簟席圍之洗。出汗為妙。不過十次愈。
《景岳全書》有槐條,無桃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珍湯, 出處:《醫統》卷四十二。 組成:四君子湯加山藥、黃柏、粟米。 主治:癆瘵咯血。
七珍湯, 出處:《醫統》卷九。 組成:青蒿、蕲艾、忍冬藤、蒼耳子、桑條、桃條、柳條(三味以石捶碎)。 主治:大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