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新石灰散中包含青蒿,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截瘧的功效。新石灰散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而青蒿能清熱解毒,降低局部炎症反應,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
- 抗菌消炎: 青蒿中含有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生長,減少感染。新石灰散常用於治療化膿性疾病,青蒿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幫助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新石灰散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經止痛: 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的功效。新石灰散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艾葉的溫經止痛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2. 抗菌消炎: 艾葉含有多種揮發油和抗菌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新石灰散常用於治療皮膚病、創傷感染等,艾葉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幫助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新石灰散中加入艾葉,能夠發揮其溫經止痛和抗菌消炎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新石灰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金瘡(刀劍等利器造成的外傷),其功效明確記載為:
- 止血:外敷後能迅速止住創口出血。
- 除疼痛:緩解外傷所致的局部疼痛。
- 續筋骨:促進筋骨損傷的修復。
- 生肌肉:幫助創口組織再生,加速癒合。
古代醫籍強調「血止立效」,顯示其用於急性外傷出血時效果顯著。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新石灰(2升)
- 止血收斂:石灰(生石灰,CaO)遇水生成氫氧化鈣,具強鹼性,能促使蛋白質變性凝固,快速封閉血管破口。
- 抗菌防腐:鹼性環境可抑制病原微生物,減少感染風險。
2. 青蒿(切,1斤)
- 清熱涼血:青蒿性寒,能清解創口熱毒,防止瘀熱化膿。
- 化瘀止痛:含揮發油及青蒿素,可改善局部微循環,輔助消腫。
3. 艾葉(切,1斤)
- 溫經止血:艾葉炭化後增強止血作用,其溫性可中和石灰的寒涼,避免過度收澀致瘀。
- 抗菌生肌:艾葉揮發油(如桉油精)對金瘡常見菌種(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4. 黃丹(3兩,即鉛丹)
- 收斂生肌:鉛丹能促進創面乾燥結痂,但現代已知其毒性,需慎用。
- 防腐定痛:與石灰協同,增強殺菌效果。
5. 突厥白朮(3兩)
- 健脾燥濕:推測為西域傳入的白朮變種,健脾之力強,外敷可助祛濕,防止創口滲液過多。
- 益氣生肌:透過補氣間接促進組織修復。
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 動靜結合:
- 石灰、黃丹「靜」而收澀止血,青蒿、艾葉「動」而活血通絡,避免血止留瘀。
- 寒溫並調:
- 青蒿之寒與艾葉之溫相互制衡,石灰初性烈(生石灰吸水放熱),經青蒿汁拌製後趨緩和。
- 標本兼治:
- 石灰、黃丹急治其標(止血),白朮、艾葉緩治其本(生肌長肉)。
推測治療原理
- 物理化學止血:石灰生成氫氧化鈣的凝固作用直接封閉血管。
- 抗感染:青蒿、艾葉的揮發成分協同石灰鹼性環境,形成抗菌屏障。
- 促進修復:艾葉與白朮改善局部氣血循環,提供組織再生所需營養。
此方體現古代「金瘡藥」速效止血與長效生肌的雙重設計,雖部分藥物(如黃丹)現代已少用,然其組方思路仍具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新石灰2升,青蒿(切)1斤,艾葉(切)1斤。
止血,除疼痛,續筋骨,生肌肉。
上先搗青蒿、艾葉、絞取濃汁,拌石灰令盡,曬乾,研入黃丹、突厥白朮各3兩令勻。
封金瘡,血止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新石灰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 組成:新石灰2升,青蒿(切)1斤,艾葉(切)1斤。 主治:止血,除疼痛,續筋骨,生肌肉。主治:金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