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瘧神應丸

QU NUE SHEN YI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1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膽經 33%
肝經 33%
腎經
膽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祛瘧神應丸」中包含青蒿,主要是因為青蒿具有顯著的清熱解毒截瘧功效。

青蒿的藥性苦寒,善於清熱解毒,並能抑制瘧原蟲的生長繁殖。其主要成分青蒿素,對間日瘧、惡性瘧等瘧疾具有特效。因此,青蒿被古人廣泛應用於治療瘧疾,並被收錄於《本草綱目》等醫學典籍中,成為治療瘧疾的重要藥物。

主治功效


祛瘧神應丸主治功效分析

祛瘧神應丸,源自《奇效良方》董宿所載,主治久瘧及諸瘧疾。其組成藥物精妙,透過多個層面協同作用,達到驅除瘧疾的功效。方中藥物功效如下:

一、清熱解毒,截斷瘧邪:

  • 青蒿: 為方中君藥,其「清熱解暑,截癢除瘴」之功,直接作用於瘧邪,是治療瘧疾的核心藥物。古方中更記載以寒食節白麵和五月五日午時採集的青蒿汁製丸,突顯其強調藥材的時令及製備方法,以期提升藥效。
  • 黃芩: 「清熱燥濕,涼血止血」,配合青蒿,加強清熱解毒之力,抑制瘧疾的毒邪蔓延。
  • 地骨皮: 「清熱涼血,退虛熱」,針對瘧疾反覆發作所導致的陰虛內熱,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

二、疏肝理氣,和解少陽:

  • 柴胡: 「疏肝解鬱,和解少陽」,瘧疾久病易傷及肝氣,柴胡能疏理肝氣鬱滯,使氣機調暢,更有利於藥物運行,從根本上改善體質,減少瘧疾復發。

三、化濕和胃,扶正固本:

  • 藿香: 「化溼和胃,止瀉解暑」,瘧疾常伴有濕邪困脾,藿香能化解濕邪,健脾和胃,增強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從而提高機體抵抗力。
  • 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緩急」,作為佐使藥,調和諸藥,使藥力協調,並能緩解藥物的毒性,增強整體療效。

四、養陰潤燥,緩解症狀:

  • 知母: 「清熱養陰,潤燥生津」,緩解瘧疾發作時所引起的陰液虧損,津液不足的症狀。
  • 白芍: 「養血調經,緩急止痛」,瘧疾發作時常伴有疼痛,白芍能緩解疼痛,並兼具養血作用,改善患者整體狀態。
  • 柏子仁: 「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瘧疾久病可傷及心神,導致失眠,柏子仁能養心安神,改善睡眠,並兼有潤腸通便作用,促進機體代謝。

治療原理總述:

祛瘧神應丸的治療原理是多靶點、多層次的綜合作用。一方面,它直接作用於瘧邪,清熱解毒,截斷瘧疾的傳播;另一方面,它扶正固本,調和氣血,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從而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其中,青蒿為君藥,直接攻邪;其他藥物則從清熱、解毒、疏肝、健脾等多個角度輔助,協同作用,發揮整體療效。 古方中更重視藥材的時令採集及特殊製備方法,體現了古人對藥物精準使用及藥效最大化的追求。 方中藥物配合精當,攻補兼施,標本兼治,是治療久瘧及諸瘧疾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乾麵(用三姓人家寒食日食用者)、青蒿。
每一家取一匙,為細末。五月五日午時,來青蒿擂取自然汁,和前面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丸,當發日早晨,取無根井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祛瘧神應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引《德生堂方》。 組成:乾面(用三姓人家寒食日食用者)、青蒿。 主治:久瘧,及諸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