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蒿飲

丹蒿飲

DAN HAO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膽經 24%
腎經 24%
心經 13%
脾經 13%
肝經
膽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丹蒿飲」中,鉛丹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解毒殺蟲、消腫止痛的功效。鉛丹性寒味甘,能夠解毒殺蟲、消腫止痛,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皮膚癬癥、腫痛等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鉛丹含有鉛,使用時必須極為謹慎,避免產生副作用。

丹蒿飲方劑中包含青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 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暑、涼血止血的功效。丹蒿飲常用於治療暑熱症狀,如發熱、口渴、心煩等,青蒿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驅邪解毒: 青蒿還具有驅邪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外感熱病、瘧疾等。丹蒿飲中加入青蒿,可增強方劑的解毒功效,提高療效。

總之,青蒿在丹蒿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清熱解暑、驅邪解毒的功效,使其成為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丹蒿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瘟瘧不止」,瘟瘧屬古代瘧疾範疇,特點為發作無定期、熱多寒少(或寒熱交雜),伴隨邪熱熾盛、纏綿難愈之證。其病機與「瘴毒」或「暑濕鬱熱」相關,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瘧疾需清熱截瘧兼以解毒。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黃丹(炒)

    • 性味辛微寒,有毒,傳統用於「鎮驚墜痰、解毒截瘧」。《本草綱目》載其可「除熱下氣,治瘧疾久痢」。炒製後毒性稍減,此處取其:
      • 燥濕殺蟲:針對瘧邪夾濕之病理。
      • 鎮墜痰熱:瘧疾多伴痰熱擾亂,黃丹能沉降痰濁。
  2. 青蒿(童便浸曬乾)

    • 青蒿為治瘧要藥,苦辛寒,能「清透虛熱、涼血截瘧」。童便浸製可增強其:
      • 降火解毒:童便鹹寒,協同青蒿清熱涼血。
      • 引藥入陰分:瘧邪伏藏於陰,青蒿擅透陰分伏熱。

配伍特點

  • 寒熱並調:黃丹微寒沉降,青蒿辛寒透散,一斂一散,共奏截瘧之效。
  • 酒服與茶服之別
    • 寒多酒服:酒性溫通,助黃丹散寒,兼行藥勢。
    • 熱多茶服:茶涼降,協青蒿清泄暑熱,符合「熱者寒之」原則。

可能的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雙藥協同:

  1. 直接抗瘧:青蒿含青蒿素類成分(古人雖未知化學結構,但經驗上確認其截瘧作用),黃丹可能抑制病原(古人視為「祛毒」)。
  2. 調節機體狀態:青蒿透散伏熱,黃丹鎮靜痰濁,針對瘧疾發作的「寒熱往來」及「痰濕內擾」病機,達到截斷病勢之效。

總結
丹蒿飲為古代簡效截瘧方,體現「藥簡力專」思路,以解毒、透熱、燥濕為核心,針對瘟瘧之「熱毒夾濕」證。其組方邏輯反映古人對瘧疾「毒邪伏藏」的認識,與現代抗瘧機理(如青蒿素作用)雖表述不同,卻有經驗契合。

傳統服藥法


黃丹5錢(炒),青蒿(童便浸,曬乾)2兩(為末)。
每服2錢,寒多酒服,熱多茶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丹蒿飲, 出處:《松峰說疫》卷二。 組成:黃丹5錢(炒),青蒿(童便浸,曬乾)2兩(爲末)。 主治:瘟瘧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