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脂散
DAN ZH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寒 (0.28)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20%
脾經 20%
膽經 20%
腎經 20%
肝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丹脂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通常用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在其組成中包含鉛丹(也稱為紅鉛),這是一種含鉛的無機化合物。鉛丹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一定的療效,如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
然而,鉛丹的使用受到現代醫學的廣泛質疑,因為鉛是一種有毒金屬,對人體健康有潛在的危害。鉛的積累會導致中毒,對神經系統、腎臟等器官產生損害。因此,許多現代中醫師在使用傳統方劑時,會特別謹慎,考慮用其他安全的替代藥材來替代鉛丹,以避免任何可能的健康風險。
總之,雖然鉛丹在古代中醫中有其特定的用途,但現代醫學強調安全性,需仔細評估其使用的必要性和風險,以確保患者的健康與安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丹脂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傳統功效主治
丹脂散為外敷方劑,主療「足上凍爛生瘡」,即因寒濕侵襲或凍傷導致足部皮膚潰爛、生瘡的病症。此類瘡瘍多伴隨局部氣血凝滯、肌膚失養,或繼發感染流膿。古代醫家以黃丹合豬脂調敷,旨在解毒斂瘡、潤膚生肌,改善凍瘡潰爛之證。組成與藥理邏輯
- 黃丹(鉛丹):
性味辛、微寒,有毒,外用具強力解毒收斂之效。《本草綱目》載其可「解熱拔毒,長肉去瘀」,能殺滅表面邪毒,促進瘡面乾燥結痂。對於凍瘡潰後膿水淋漓者,黃丹可抑制腐穢、減少滲出。 - 豬脂(豬脂肪):
性甘涼,質地潤滑,能滋養潤燥、保護瘡面。《千金方》多用以調和外用藥,取其「滑肌膚、作膏藥基質」之功,既能緩解黃丹的燥烈之性,又可隔絕外邪,促進潰瘍癒合。
- 黃丹(鉛丹):
配伍原理與治療機制
此方以黃丹為主,針對「凍爛生瘡」之標(熱毒濕爛),以毒攻毒、斂瘡防腐;豬脂為輔,顧護「寒濕傷皮」之本(肌膚失潤),調和藥性、潤膚生新。二者相配,一收一潤,共奏拔毒生肌之效。延伸思考
此方體現古代「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 凍瘡久潰屬本虛標實,寒濕久鬱化熱成毒。黃丹清解溼熱毒邪,豬脂補虛潤燥,符合「祛邪扶正」思路。
- 鉛丹雖效捷,但現代已知其重金屬毒性,臨床可用煅石膏等收斂藥替代,保留原方配伍架構,調整為更安全的變方。
傳統服藥法
黃丹(為末)。
用豬脂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丹脂散, 出處:《得效》卷十九。 組成:黃丹(爲末)。 主治:足上凍爛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