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穢驅毒飲
PI HUI QU DU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中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4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闢穢驅毒飲」方劑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牛黃味苦甘,性寒,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效。其能解熱毒,尤其對於暑熱所致的瘟疫、熱毒、瘡瘍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開竅醒神:牛黃能開竅醒神,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痰迷心竅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配合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有效驅除毒邪,清利心神,達到醒神開竅的效果。
因此,牛黃作為「闢穢驅毒飲」方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闢穢驅毒飲」方劑中包含「人中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人中黃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因濕熱毒邪所致的皮膚瘡瘍、濕疹、瘙癢等症狀,人中黃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配合其他藥材,達到祛除毒邪、改善皮膚病症的效果。
二、利濕化痰: 人中黃亦具利濕化痰之效。對於因濕邪困阻肺脾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症狀,人中黃可利濕化痰,配合其他藥材,達到疏利肺氣、化解痰濕的效果。
九節菖蒲為闢穢驅毒飲中重要藥材,其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止嘔、闢穢解毒的功效。
九節菖蒲具有芳香闢穢之效,能驅散穢氣,防止疫病蔓延。其開竅醒神之性,有助於解除瘴氣、濕毒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同時,九節菖蒲還能化濕止嘔,緩解因瘴氣濕毒引起的嘔吐腹瀉。因此,九節菖蒲的加入,能有效提升闢穢驅毒飲的功效,達到驅除瘴氣、濕毒,預防瘟疫的目的。
中藥方劑[闢穢驅毒飲]的組成中包含[忍冬藤],因為忍冬藤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排毒的作用。忍冬藤在中醫中常用於清除體內的熱毒,特別對於治療由毒素引起的皮膚病和其他內部炎症有顯著效果。在[闢穢驅毒飲]中,忍冬藤能夠有效地去除體內的穢邪和毒素,促進身體健康,增強方劑的排毒效果。忍冬藤的加入提升了方劑對抗毒素的能力,使其對於清除體內毒素更為有效。
「闢穢驅毒飲」方中加入鬱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化濕止痛:鬱金味辛、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化濕止痛的功效。其能有效清除體內濕熱毒邪,並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發熱、頭痛、腹痛等症狀,達到驅毒的效果。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鬱金還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微循環,從而緩解因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並有助於清除體內瘀血。
主治功效
闢穢驅毒飲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摘要
根據《全國名醫驗案類編》及《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載,病患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四肢倦怠、骨節禁錮、或起紅點、或發丹疹、或嘔或瀉、舌乾喉痛,嚴重者可出現猝然神昏、痰湧、竅閉等。此病機被歸結為「穢毒內閉,毒氣攻心」。
方劑組成分析
闢穢驅毒飲由以下藥物組成:
- 牛黃: 性味苦涼,具有清熱解毒、解熱鎮靜、息風定驚之效,針對熱毒內盛,高熱神昏等症狀。
- 人中黃: 性味甘寒,善於清熱解毒,瀉火涼血,可清除體內穢濁邪毒,同時能消腫止痛。
- 九節菖蒲: 性味辛溫,有開竅醒腦、化痰開鬱、寧心安神的作用,針對神昏、痰湧竅閉之症狀。
- 忍冬藤(銀花): 性味甘寒,具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能清除體內熱毒,並可利尿通淋,使毒邪從下而去。
- 鬱金: 性味辛苦,性寒,可活血化瘀、行氣解鬱、舒肝利膽,有助於氣機暢達,促進毒邪排出。
- 靛青葉(古文提及,現代藥典鮮少使用):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上述藥物功效及古文病機分析,闢穢驅毒飲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
- 清熱解毒,闢穢開竅: 方中牛黃、人中黃、忍冬藤(銀花)及靛青葉皆為清熱解毒之藥,能有效清除體內穢濁熱毒,針對發熱、丹疹等症狀。菖蒲則能開竅醒腦,針對神昏、痰湧。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鬱金具活血化瘀、行氣解鬱之功,可疏通氣機,使毒邪得以疏散,有助於緩解頭痛、骨節禁錮等不適。
- 和中化濕,調理脾胃: 方中部分藥物具有和中化濕之效,可改善嘔吐、腹瀉等症狀,恢復脾胃正常功能。
- 安神定志: 菖蒲有寧心安神之效,能幫助改善神昏,使病患意識恢復。
綜上所述,闢穢驅毒飲針對「穢毒內閉,毒氣攻心」的病機,透過清熱解毒、開竅醒腦、活血行氣等途徑,達到驅邪外出、扶正固本的目的,有效緩解患者發熱、頭痛、四肢倦怠、神昏等症狀,使身體恢復健康。本方劑整體具有闢穢驅毒、解熱鎮靜、活血通絡、安神醒腦之功,為針對疫病穢毒內閉而設的有效處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需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闢穢驅毒飲, 出處:《集成良方三百種》卷中。 組成:西牛黃8分(研,衝),人中黃3錢,九節菖蒲5分,靛葉1錢半,忍冬蕊5錢(鮮者蒸露亦可),野鬱金1錢。 主治:芳香闢穢,解毒護心。主治:鼠疫。穢毒內閉,毒氣攻心,病者發頭疼,四肢倦怠,骨節禁錮,或長紅點,或發丹疹,或嘔或瀉,舌乾喉痛,間有猝然神昏,痰湧竅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