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紫根牡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活血化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紫根牡蠣湯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例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可以改善女性的氣血循環,促進經血運行,緩解經期不適。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紫根牡蠣湯中其他藥材如紫草、牡蠣、地黃等,性寒涼,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影響藥效吸收。當歸性溫,可以中和藥性,溫補脾胃,幫助藥效更好地發揮。
紫根牡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肝鬱血熱: 紫根牡蠣湯主治血熱瘀滯,白芍性寒涼,能清熱涼血,並可緩解肝鬱,有助於疏肝解鬱,使氣血流通,改善血熱瘀滯症狀。
- 滋陰柔肝: 白芍具有滋陰柔肝的功效,可滋養肝陰,緩解肝火,配合紫根牡蠣湯中的其他藥物,可起到滋陰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紫根牡蠣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行氣,改善循環: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可改善血脈循環,促進藥物滲透至病竈部位,增強藥效。紫根牡蠣湯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川芎有助於改善經絡瘀阻,緩解疼痛不適。
- 輔助清熱解毒: 川芎性溫,能溫經散寒,有助於輔助紫根、牡蠣等藥材清熱解毒,使藥效更加協調。
紫根牡蠣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解毒: 紫根牡蠣湯主治熱毒壅盛,血分瘀熱,所致的瘡瘍腫痛。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清瀉熱毒,促進瘡瘍消散。
- 活血化瘀: 藥方中同時包含紫草、牡蠣等活血化瘀藥物,大黃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之力,促進血行暢通,有利於瘡瘍的消退。
總之,大黃的加入,可以增強紫根牡蠣湯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更好地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痛。
紫根牡蠣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升麻性微寒,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紫根牡蠣湯以清熱解毒為主,升麻的加入有助於疏解外邪,促進體內熱毒的排出。
- 升提陽氣,助藥力達病所:升麻還具有升提陽氣的作用,可將藥力向上引導,促進藥物有效地到達病變部位,增強藥效。紫根牡蠣湯主要治療下焦濕熱,升麻的加入可以幫助藥力更好地向下傳導,達到治療效果。
紫根牡蠣湯中加入牡蠣,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可清瀉肝胃之熱,化解毒素,並軟化腫塊,對於熱毒壅盛,肝胃鬱結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療效。
- 滋陰潛陽,平肝熄風:牡蠣性寒,能滋陰潛陽,對於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紫根牡蠣湯中加入牡蠣,可達到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滋陰潛陽、平肝熄風等多重功效,進而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紫根牡蠣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升陽: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紫根牡蠣湯主要用於治療血熱毒盛、陰虛火旺所致的瘡瘍、濕疹等病症,而黃耆可補益氣血,提升人體正氣,抵抗外邪侵襲,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消除炎症。
- 助藥力:紫根牡蠣湯中含有紫草、牡蠣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藥,但性偏寒涼,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黃耆性溫,可中和藥性,防止寒涼之藥損傷脾胃,同時又能增強藥力,使藥效發揮得更充分。
紫根牡蠣湯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歸心、肝經。其含有紫草素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在紫根牡蠣湯中,紫草主要用於治療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瘡瘍腫毒、皮膚紅腫熱痛等症狀,與牡蠣的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作用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紫根牡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紫根牡蠣湯主治血熱毒盛所致的瘡瘍、腫毒,方中紫草、牡蠣等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傷脾胃。
- 緩解毒性: 甘草具有解毒之效,可減輕紫草、牡蠣等藥物的毒性,提高藥物安全性,並促進藥效發揮。
總之,甘草在紫根牡蠣湯中起到調和藥性、緩解毒性的作用,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紫根牡蠣湯中加入忍冬藤,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忍冬藤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其藥性與紫根、牡蠣等藥材相輔相成,可增強整體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效果,尤其適用於熱毒蘊結,導致的腫痛、瘡瘍等病症。
- 疏散風邪,利咽止痛: 忍冬藤亦有疏散風邪、利咽止痛的作用,對於外感風熱,引起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可起到緩解作用。這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紫根、牡蠣等,共同作用於咽喉部位,達到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紫根牡蠣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及各成分功效
紫根牡蠣湯由以下藥材組成:
- 當歸:調經止痛、補血活血。
- 白芍:養肝柔筋、緩急止痛。
- 川芎:行氣活血、開竅醒腦。
- 大黃:通便解毒、涼血退熱。
- 升麻:發汗透疹、利咽消腫。
- 牡蠣:滋陰降火、固精止帶。
- 黃耆:益氣健脾、強身抗病。
- 紫草:清熱解毒、殺菌消炎。
- 甘草:和中緩急、潤肺化痰。
- 忍冬藤: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古文記載主治
根據《黴癘新書》記載,紫根牡蠣湯主治:
楊梅瘡毒,痼疾沉疴,無名頑瘡,及痘瘡險惡等症。
治療原理分析
從《黴癘新書》的記載來看,紫根牡蠣湯主要用於治療瘡毒類疾病,包括楊梅瘡、頑固性瘡瘍以及痘瘡等。
結合各成分的功效,可以推測其治療原理如下:
- 清熱解毒:方中的紫草、忍冬藤、大黃都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的熱毒,這是治療瘡毒的關鍵。
- 活血化瘀:當歸、川芎可以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瘡毒引起的瘀滯。
- 扶正祛邪:黃耆益氣健脾,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 軟堅散結:牡蠣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對於頑固性瘡瘍可能有一定的效果。
- 調和藥性:甘草可以調和諸藥,緩解藥物的峻烈之性,並有助於緩急止痛。
綜合分析
紫根牡蠣湯是一個以清熱解毒為主,兼顧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方劑。它針對瘡毒類疾病的病機,通過多種藥物的組合,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瘡口癒合的目的。其中,對於楊梅瘡等性傳播疾病引起的瘡毒,紫根牡蠣湯可能具有一定的療效。
而《倪海廈金匱要略教學》中提到關於寒傷經絡,導致的心臟無力,久而成肺痿,積結在胞門,或是中焦寒疝,或是熱結在正中間(任脈),導致痛在關元,此段落並未提到紫根牡蠣湯,而是說明寒邪侵入人體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造成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傷害,以及陽入陰,陰陽不調的概念。
傳統服藥法
當歸、芍藥、川芎、大黃、升麻、牡蠣、黃耆、紫草、甘草、忍冬。
虛者去大黃,實者去黃耆。
以水5合,煮取2合半,去滓,分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根牡蠣湯, 出處:《黴癧新書》。 組成:當歸、芍藥、川芎、大黃、升麻、牡蠣、黃耆、紫草、甘草、忍冬。 主治:楊梅瘡毒,痼疾沉痾,無名頑瘡,及痘瘡險惡等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