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湯

JIN YIN HU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0.4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7%
心經 10%
大腸經 7%
腎經 4%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膽經 2%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銀花湯以金銀花為主要藥材,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等症狀,並可消腫止痛,適用於熱毒所致之各種病症。
  2. 抗菌消炎: 金銀花含有揮髮油、綠原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可抑制多種細菌和病毒的生長,有助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如扁桃體炎、咽炎等。

因此,金銀花湯以金銀花為主要藥材,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

金銀花湯中加入菊花,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毒,疏風散熱: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之功效,與金銀花同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適用於外感風熱,或熱毒熾盛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等症狀。
  2. 涼血止血,平肝明目:菊花還有涼血止血、平肝明目的功效,對於熱毒上攻所致的頭暈目眩、口鼻出血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金銀花湯中加入菊花,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並可兼顧涼血止血、平肝明目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金銀花湯中加入黃連,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瀉火除煩:金銀花清熱解毒,擅長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熱病。黃連苦寒,善於清心瀉火,除煩躁,可增強金銀花清熱解毒之效,共同達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效果。
  2. 相輔相成,協同作用:金銀花偏於疏散外熱,黃連則偏於清降內熱。兩者搭配使用,一散一降,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積熱,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金銀花湯中加入土茯苓,主要原因在於:

  1. 清熱解毒,利濕排毒: 金銀花性寒,善於清熱解毒,而土茯苓則以其利濕排毒的功效著稱,兩者相輔相成,可以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並促進濕邪排出。
  2. 針對病症,多管齊下: 金銀花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疾病,例如疔瘡、癰腫、濕疹等。而土茯苓的利濕排毒功效,能針對濕熱交蒸所致的皮膚病症,例如濕疹、蕁麻疹等,達到多管齊下的治療效果。

金銀花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 金銀花性寒,善清熱解毒,但若單用容易傷正氣。防風性溫,善於解表散風,能助金銀花疏散外感風熱,使藥力更趨平和。

2. 協調藥性: 金銀花偏於清熱解毒,而防風則偏於解表散風,兩者配合使用,能使藥性相互協調,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防風還有止癢、生髮等功效,對金銀花治療的一些病症,如風熱感冒、瘡瘍腫毒等,也能起到輔助作用。

金銀花湯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散風止癢: 蟬蛻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的功效。金銀花亦是清熱解毒的良藥,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尤其適用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皮膚瘙癢等症。

二、疏散風熱,透疹止癢: 蟬蛻能疏散風熱,透疹止癢,對於麻疹、風疹等疾病引起的皮膚瘙癢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金銀花亦能疏散風熱,二者配合使用,可增強透疹止癢的效果,使患者儘快恢復健康。

金銀花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其一,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金銀花性寒,甘草可緩和其寒性,避免損傷脾胃。

其二,甘草能增強藥效。金銀花清熱解毒,甘草可協同其功效,增強藥效。同時,甘草還能緩解金銀花對脾胃的副作用,使其藥性更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總體來說,甘草在金銀花湯中起着調和藥性、增強藥效、保護脾胃的作用,使藥效更佳,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金銀花湯主治功效分析

藥物組成與功效

金銀花湯由以下中藥組成:

  • 金銀花: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 菊花:明目護眼、降火去燥。
  • 黃連:抗菌抗病毒、調節腸胃功能。
  • 土茯苓:利尿排毒、滋陰補腎。
  • 防風:散寒祛濕、緩解肌肉疼痛。
  • 蟬蛻:清肺化痰、平喘止咳。
  • 甘草:潤喉養顏、舒緩咳嗽。

古文記載與主治分析

金銀花湯在多個醫案中被廣泛應用,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癰瘍腫毒

    • 《醫方集解》記載「回毒金銀花湯」:金銀花、甘草、黃耆,以酒煎服,治療癰瘍色變紫黑。
    • 《成方切用》也記載了相似的方劑,並指出「四仙飲」:黃耆、當歸、金銀花、甘草大劑煎服,可治氣血俱虛,癰瘍未成即消,已成即潰,已潰即愈。
    •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亦提及「回瘡金銀花湯」治療諸瘡瘍痛色變紫黑。

    分析:以上醫案表明金銀花湯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作用,可有效治療癰瘍腫毒,尤其是對於病情較重、色變紫黑者有顯著效果。

  2. 小兒疾病

    • 《証治準繩‧幼科》記載以金銀花湯送服水銀、生薑汁丸,治療小兒疾病。
    • 《幼科概論》和《筆花醫鏡》都提到用金銀花湯解胎毒,預防小兒痘瘡、疹子等疾病。
    • 《兒科萃精》列舉了多種解胎毒的方法,其中包含金銀花湯。
    • 《小兒藥證直訣》記載以金銀花湯送服草龍膽、防風、青黛等藥物組成的藥丸,治療小兒驚風。
    • 《良朋彙集經驗神方》記載以金銀花湯送服雄黃、硃砂等藥物組成的藥丸,治療外科遍身隱症、惡毒初起。
    • 《景岳全書》記載以金銀花湯送服涼驚丸,治療小兒驚疳熱搐、睛赤、潮熱痰涎、牙關緊急等症。
    • 《扁鵲心書》提到用金銀花湯治療小兒急驚風。
    • 《醫學綱目》中記載用金銀花湯送服不同藥丸,治療多種小兒疾病,包括吐嘔、五風癇病等。

    分析:這些醫案顯示金銀花湯在兒科應用廣泛,具有清熱解毒、解驚、消疳積等作用,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幫助緩解小兒發熱、驚風等症狀。

  3. 皮膚疾病

    • 《奇效簡便良方》記載以金銀花湯調服栗子、海螵蛸等藥物,治療皮膚疾病。
    • 《衛生易簡方》提到用金銀花湯治療小兒咳嗽,並列舉了多種皮膚疾病,但未明確指出用金銀花湯治療。
    • 《類證治裁》記載以金銀花湯送服蝟皮丸,治療「退管」。
    • 《急救廣生集》提到用金銀花湯清洗犬咬傷口。
    • 《瘍醫大全》記載以金銀花湯調服真犀黃、硃砂等藥物組成的藥丸,治療疾病。
    • 《神農本草經疏》提到以黃耆、金銀花湯治療橫痃不收口。

    分析:金銀花湯對於皮膚疾病,尤其是與熱毒相關的病症,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皮膚紅腫、疼痛等症狀。

  4. 風證

    • 《衛生易簡方》列舉了多種風證,並指出不同的風證用不同的湯劑送服,但未明確金銀花湯用於哪種風證。
    • 《醫學綱目》記載以金銀花湯送服藥丸,治療風癇。
    • 《皇國名醫傳》記載以荊芥金銀花湯治療痧病。
    • 《神農本草經疏》提到以金銀花湯治療小兒驚風。

    分析:金銀花湯可能對於某些風證具有輔助治療作用,但需要根據具體病情和證型來判斷。

  5. 其他疾病

    • 《文堂集驗方》記載以金銀花湯調服藥丸,預防痘疹。
    • 《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提到以金銀花湯送服藥丸,治療癰疽發背、一切陰瘡不起。
    • 《痧脹玉衡》記載以荊芥金銀花湯加減治療痧症。
    • 《古今醫鑒》記載以金銀花湯治療遍身生瘡。

    分析:金銀花湯還可應用於其他多種疾病,如痧症、瘡瘍等,顯示其廣泛的應用範圍。

治療原理

綜合上述分析,金銀花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清熱解毒:金銀花、黃連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的熱毒,緩解癰瘍腫毒、皮膚疾病等與熱毒相關的症狀。
  2. 消炎止痛:金銀花的消炎止痛作用可以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3. 活血化瘀:某些醫案中加入黃耆、當歸等藥物,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癰瘍的消散和癒合。
  4. 扶正祛邪:黃耆、甘草等藥物具有補益作用,可以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祛除邪氣。
  5. 解驚安神:金銀花湯在兒科的應用中,可能還具有一定的解驚安神作用,幫助緩解小兒驚風等症狀。

總結

金銀花湯是一個應用廣泛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多重功效。在古代醫案中,其主要用於治療癰瘍腫毒、小兒疾病、皮膚疾病等,尤其對於與熱毒相關的病症有較好的療效。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來達到治療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基於古代醫案,現代應用時應根據具體病情辨證施治,並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銀花62克,菊花62克,黃連9克,土茯苓31克,玉米仁15克,防風15克,蟬蛻9克,甘草9克。
上部,加川芎;中部,加桔梗;下部,加牛膝;兩上肢,加桂枝;陰囊濕疹久不愈者,加附子、麻黃、細辛、山藥;凡流水不止,奇癢甚者,加全蠍、蜈蚣、白鮮皮。
水煎內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銀花湯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銀花湯,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銀花62g,菊花62g,黃連9g,土茯苓31g,玉米仁15g,防風15g,蟬蛻9g,甘草9g。 主治:急性濕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