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夾子

YANG GAN GA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9%
胃經 16%
肺經 14%
心經 10%
大腸經 6%
膽經 6%
腎經 3%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羊肝夾子」中包含「蟬蛻」的原因,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風止痙的功效。

「羊肝夾子」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發熱、抽搐等症狀,而「蟬蛻」則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止痙、利咽開音的功效,其性涼味甘,能清熱瀉火,散風止痙,對於小兒驚癇、發熱、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此外,「蟬蛻」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如羊肝、白僵蠶等,具有協同作用,可以增強整體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羊肝夾子」方劑中包含黃連,主要是為了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涼血的功效。羊肝性溫,有補肝明目、養血益氣之效,但若食用過多,容易導致肝火上炎,出現口苦、眼赤、頭疼等症狀。

加入黃連,可以有效地抑制羊肝的溫熱之性,防止其過度滋補而引起上火,同時也可清熱解毒,緩解因食用羊肝而引起的各種不適。

羊肝夾子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緩解藥性: 羊肝性寒,性燥,若單獨服用容易損傷脾胃,而甘草性甘,味平,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能減輕羊肝的寒燥之性,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

二、增強藥效: 甘草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與羊肝相配,可以增強羊肝的補血益肝之效,使藥效更加顯著,更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

羊肝夾子方劑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菊花味甘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羊肝性溫,易於上火,加入菊花可起到清熱解毒,平衡肝氣的作用。
  2. 疏肝理氣: 菊花入肝經,能疏肝理氣,促進肝氣運行,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配合羊肝補肝益血,達到養肝護肝的效果。

因此,羊肝夾子方劑加入菊花,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肝理氣,起到協調肝臟功能的作用。

「羊肝夾子」方劑中加入「蛇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蛇蛻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羊肝性涼,味甘,入肝、脾經,有補肝養血、明目之效。兩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之效,適用於肝經濕熱、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蛇蛻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而羊肝則有補肝養血的作用。兩者合用,可協同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總之,蛇蛻的加入,既增強了方劑的清熱解毒、祛風止癢功效,又提升了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使「羊肝夾子」方劑在治療相關疾病方面更具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羊肝夾子」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所提供的古文資料,中藥方劑「羊肝夾子」主要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具體主治症狀包括:

  • 眼退運並翳膜遮障: 指眼部出現的各種翳膜遮蔽視線的症狀,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白內障、角膜翳等。
  • 小兒疳眼雀目: 指兒童因營養不良引起的眼部疾病,其中「雀目」即夜盲症。

治療原理分析

「羊肝夾子」的治療原理可以從其藥物組成和炮製方法來理解:

  1. 藥物組成及功效:

    • 蟲蛻(蟬蛻): 具有疏散風熱、明目退翳、息風止痙的功效。在中醫眼科中常被用於治療風熱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翳膜遮睛等症狀。
    • 黃連: 苦寒之性,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針對眼部疾病,黃連主要用於清瀉肝膽實火,改善目赤腫痛、目翳等症狀。
    • 甘草: 甘溫之性,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在此方中主要起到調和藥性、緩解苦寒藥物刺激的作用。
    • 菊花: 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針對眼部疾病,菊花可以清肝明目,緩解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等。
    • 蛇蛻: 具有祛風、定驚、解毒、退翳的功效。在中醫眼科中,蛇蛻用於治療目翳、目赤腫痛等症狀。
  2. 炮製方法及作用:

    • 羊肝: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羊肝具有補肝明目的作用,可作為藥引,引藥入肝經,增強療效。
    • 白麵裹作夾子: 將藥末與羊肝混合,再用白麵包裹,可能是為了方便服用和緩慢釋放藥效。
    • 食後吞服: 食後服用有利於藥物的吸收。

綜合來看,「羊肝夾子」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 清肝明目: 方中黃連、菊花清肝熱,蛇蛻、蟲蛻疏散風熱、退翳,羊肝補肝明目,共同達到清肝明目的效果,改善翳膜遮睛、目赤腫痛等症狀。
  • 補益肝腎: 羊肝、甘草具有補益作用,對於小兒疳眼雀目這種與營養不良、肝腎虧虛相關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 解毒消腫: 方中黃連、蛇蛻、蟲蛻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以緩解眼部的炎症反應。

基於以上分析,「羊肝夾子」通過清肝明目、補益肝腎、解毒消腫等途徑,達到治療眼退運並翳膜遮障、小兒疳眼雀目等眼科疾病的目的。

總結

「羊肝夾子」是一個以清肝明目為主要治療原則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翳膜遮睛、目赤腫痛、夜盲症等眼科疾病。其組成藥物相互配伍,發揮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補肝明目的作用,並通過羊肝作為藥引,增強療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藥方劑的應用需要辨證論治,具體使用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蟬殼半兩,黃連半兩,甘草1分,菊花1分,蛇蛻皮1條。
上為末,每用羊肝1具,竹刀子批,摻藥拌勻,用白麵裹作夾子。
每日食後吞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明目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中含有蟬蛻、黃連、甘草、菊花、蛇蛻等多種中藥,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服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夜盲

相同名稱方劑


羊肝夾子, 出處:《雞峰》卷二十一。 組成:蟬殼半兩,黃連半兩,甘草1分,菊花1分,蛇蛻皮1條。 主治:眼退運並翳膜遮障,小兒疳眼雀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