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柳解毒丸

花柳解毒丸

HUA LIU JIE D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6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15%
胃經 13%
肺經 12%
心經 9%
腎經 7%
大腸經 7%
膀胱經 5%
小腸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花柳解毒丸中包含金銀花,主要是由於其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胃經,能清熱解毒,涼散風熱,對於外感風熱,以及溫毒發熱、瘡瘍腫毒等症狀均有顯著療效。

此外,金銀花對多種細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能有效抑制花柳病的病原體,達到消炎解毒的目的。因此,金銀花成為花柳解毒丸的重要組成成分,在治療花柳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花柳解毒丸中加入白癬皮,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白癬皮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抑制細菌和真菌生長的特性,能有效消滅導致花柳病的病原體,同時緩解因感染引起的發熱、皮疹、瘙癢等症狀。此外,白癬皮還能活血化瘀,促進組織修復,有助於改善病竈,加速患者康復。因此,白癬皮成為花柳解毒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花柳解毒丸中包含土茯苓,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解毒排毒: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去濕的功效。其藥性可有效清除體內毒素,對於花柳病引起的各種毒素積聚,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2. 抗菌消炎:土茯苓含有豐富的皁苷類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長,減輕花柳病引起的炎症反應,促進病竈癒合。

因此,土茯苓在花柳解毒丸中,發揮着重要的解毒排毒、抗菌消炎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治療花柳病。

花柳解毒丸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濕排毒:薏苡仁性涼味甘,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解毒之功效。花柳疾病多因濕熱毒邪侵襲所致,薏苡仁能利水祛濕,將體內毒素排出,減輕病情。
  2. 清熱解毒:薏苡仁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毒邪引起的瘡瘍腫毒、濕疹等皮膚病症,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花柳疾病亦常伴隨皮膚病變,薏苡仁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改善皮膚症狀。

花柳解毒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解毒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止癢的功效。花柳疾病多因風熱邪毒入侵肌膚所致,而防風可有效驅散風熱,減輕瘙癢症狀。
  2. 通透腠理,助藥力達病所: 防風入肺經,能通透腠理,使藥力更容易滲透至肌膚深處,發揮解毒止癢的功效。同時,防風也能輔助其他藥材,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花柳解毒丸中加入木通,主要是利用其清熱利濕、通淋解毒的功效。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能有效清除體內濕熱,並促進尿液排出,達到解毒利尿的效果。

對於花柳病所致的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狀,木通可以起到疏通水道、排泄毒素的作用,輔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花柳解毒丸中加入木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木瓜性涼,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花柳病引起的熱毒症狀,如發熱、口渴、咽痛、淋巴結腫大等,木瓜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疏肝理氣:木瓜還能疏肝理氣,對於因花柳病引起的肝氣鬱結、胸悶氣短等症狀,木瓜能起到疏肝理氣、通暢氣機的作用。

因此,花柳解毒丸中加入木瓜,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花柳病。

花柳解毒丸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皁莢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治療因濕熱蘊結所致的花柳病症,如淋病、梅毒等,有一定的療效。

2. 驅蟲殺蟲: 皁莢的果實中含有皁苷等成分,具有殺蟲作用,可有效驅除寄生蟲,對於花柳病患者可能存在的寄生蟲感染,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花柳解毒丸中加入當歸尾,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當歸尾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花柳疾病多伴隨發熱、疼痛等症狀,當歸尾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的作用。

2. 補血活血,促進修復:當歸尾還有補血活血之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組織,加速病情的恢復。

因此,在花柳解毒丸中加入當歸尾,不僅可以有效清熱解毒,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修復損傷,有助於整體的療效。

花柳解毒丸中加入紅花,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花柳病常伴隨局部紅腫疼痛,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 紅花亦具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減輕花柳病引起的熱毒症狀。

總而言之,紅花在花柳解毒丸中,發揮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花柳病症狀。

花柳解毒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

清熱解毒方面,大黃苦寒,能瀉火解毒,對於花柳病所致的熱毒症狀,如發熱、口渴、咽痛等,有明顯療效。

瀉火通便方面,大黃能促進腸道蠕動,清除腸道積熱,有助於排泄毒素,減輕患者的炎症反應。

此外,大黃亦能活血化瘀,對於花柳病引起的瘀血阻滯,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花柳解毒丸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原治「楊梅結毒」(梅毒古稱),針對濕熱毒邪深伏血分,浸淫筋骨、皮膚之證。其「腫痛、淋澀、筋骨疼痛」等表現,反映濕毒瘀熱膠結,氣血壅滯的病機。方以「清血解毒」為主,兼「消腫止痛」,屬峻藥緩攻之法,蜜丸劑型減緩藥性峻烈,適用於慢性期毒邪未盡而正氣已傷者。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為君

    • 金銀花:甘寒清透,解血分熱毒。
    • 土茯苓:利濕解毒,專剋楊梅毒瘡,為治梅毒要藥。
    • 白鮮皮:苦寒燥濕,善治皮膚濕毒熱瘡。
      此三藥協力穿透濕熱毒邪,直達病所。
  2. 利濕通絡為臣

    • 薏苡仁:滲濕除痺,舒筋緩急。
    • 木通:導濕熱從小便出,通淋澀。
    • 木瓜:化濕舒筋,活絡止痛。
      濕去則毒無所附,絡通則痛自減。
  3. 活血散結為佐

    • 歸尾、紅花:破血行瘀,消散結毒。
    • 皂角:辛鹹軟堅,消腫排膿。
      梅毒結毒久必成瘀,活血方能促毒外透。
  4. 瀉熱導滯為使

    • 防風:風藥勝濕,兼引藥上行外達。
    • 大黃:瀉下攻積,使毒從二便分消。
      給邪出路,前後分消濕熱瘀毒。

全方特色
以「清解—滲利—活血—導下」四法並行,層次分明:

  1. 透毒:金銀花、土茯苓直清源頭。
  2. 滲濕:薏苡仁、木通斷毒之流。
  3. 化瘀:歸尾、紅花破毒之結。
  4. 排毒:大黃、皂角給邪出路。
    尤重「濕、熱、瘀」三者並治,符合楊梅結毒「濕毒深伏,瘀熱互結」的核心病機。

傳統服藥法


金銀花5錢,白鮮皮5錢,土茯苓5錢,薏苡仁5錢,防風5錢,木通3錢,木瓜3錢,皂角2錢,歸尾5錢,紅花3錢,大黃3錢。
清血解毒,消腫止痛。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一錢五分重。
每服1丸,飯後1小時白開水送下,日3次。
忌辛辣,刺激發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花柳解毒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金銀花5錢,白鮮皮5錢,土茯苓5錢,薏苡仁5錢,防風5錢,木通3錢,木瓜3錢,皂角2錢,歸尾5錢,紅花3錢,大黃3錢。 主治:清血解毒,消腫止痛。主治:楊梅結毒,初期腫痛,便溺淋澀,筋骨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