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萆薢散中加入土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濕解毒: 萆薢散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淋濁、濕疹等症。土茯苓性甘淡平,入肝、脾經,具有利濕解毒的功效,能清熱除濕,並可解毒消腫,與萆薢、澤瀉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利濕化濁、清熱解毒的作用。
- 祛風除濕: 萆薢散亦可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而土茯苓兼具祛風除濕之效,能通經絡、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緩解風濕痺痛症狀。
萆薢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可以改善萆薢散中其他藥物可能造成的氣血虧虛之弊。
萆薢散以利水滲濕為主,藥性偏寒涼,長期服用可能導致氣血不足。而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以平衡藥性、溫補氣血,避免藥物副作用,提升療效。
萆薢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協同利水消腫: 萆薢散以利水消腫爲主,白芷具有通竅止痛、祛風燥溼的功效,能與萆薢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尤其適用於水腫兼有頭痛、鼻塞等症狀者。
- 兼顧祛風解表: 白芷性溫,能祛風解表,而萆薢散所治疾病,如水腫、小便不利等,往往與風寒溼邪入侵有關。白芷的加入,可以兼顧祛風解表,提高方劑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白芷的加入,不僅增強了萆薢散的利水消腫功效,也兼顧了祛風解表,使方劑的治療範圍更廣,療效更佳。
萆薢散中包含皁刺,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利濕消腫:皁刺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之效。萆薢散以萆薢、茯苓等利水滲濕藥為主,皁刺的加入能增強利濕消腫之效,並有助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濕疹、帶下、水腫等症。
- 清熱解毒:皁刺具有一定清熱解毒作用,可輔助萆薢散清解濕熱,同時對於伴隨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瘡瘍等症亦有緩解作用。
萆薢散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除痺的功效。萆薢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小便不利、水腫等症,薏苡仁有助於利水滲濕,祛除體內濕邪,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 健脾除痺:濕邪阻滯脾胃,可導致脾虛不運,進而出現水腫、腹脹等症。薏苡仁健脾除痺,能夠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濕代謝,進一步增強萆薢散的利水滲濕之效。
萆薢散中包含白癬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祛風止癢:白癬皮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祛風止癢之功效。萆薢散主治濕熱下注,導致的陰囊濕疹、小便不利等症狀,白癬皮的利水消腫作用,有助於去除濕熱,同時其祛風止癢作用,可緩解局部瘙癢症狀。
- 抗菌抗炎,消腫止痛:白癬皮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減少炎症反應,進而減輕陰囊濕疹的紅腫熱痛。
白癬皮與萆薢散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萆薢散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散結:木瓜性溫味甘,具消腫、散結之效。萆薢散以利水消腫為主要功效,而木瓜的加入,可增強其消腫散結之力,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改善水腫。
- 活血通絡:木瓜兼具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萆薢散中常含有利水滲濕的藥物,容易造成氣血運行不暢。木瓜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阻滯,協調藥性,使藥效更佳。
萆薢散中包含木通,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消腫: 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萆薢散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淋證、帶下、水腫等症狀,而木通的利水作用可以有效消除體內濕熱,改善水腫。
- 通經活絡: 木通還有通經活絡的作用,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萆薢散中其他藥物如萆薢、滑石、車前子等也具有利水通絡的作用,木通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使藥力通達病所。
萆薢散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萆薢散以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加入金銀花,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之力,尤其針對濕熱蘊結、毒邪熾盛之證。
- 協調藥性:萆薢散中包含多味藥材,如萆薢、澤瀉、茯苓等,金銀花性寒,可平衡方劑中其他藥材的燥性,避免藥性偏燥,更利於患者的體質調和。
金銀花的加入,使萆薢散的清熱解毒功效更加顯著,並協調了藥性,使其更適合治療濕熱蘊結、毒邪熾盛之證。
萆薢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萆薢散以萆薢為主藥,性寒,擅長利濕消腫,但久服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味平和,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之功效,可防止萆薢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使藥物更平和、安全。
- 增強藥效: 甘草與萆薢配伍,可增強萆薢利濕消腫之效。甘草能緩解萆薢的寒性,使之更易於滲透,達到更好的利水消腫效果。同時,甘草還能增強萆薢的抗炎作用,使療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萆薢散
萆薢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土茯苓、當歸、白芷、皁刺、薏苡仁、白癬皮、木瓜、木通、金銀花、甘草等中藥材組成。
組成
- 土茯苓: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強筋骨、解毒、利水滲濕、祛風除濕、健脾胃、清熱利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淋濁、帶下、瘡毒、風濕骨痛、瘡瘍腫毒、瘰癧潰爛、楊梅瘡毒、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乾咳、口渴、便祕等症狀。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皁刺:具有驅蟲殺蟲、止咳化痰、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等功效。
- 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功效。
- 白癬皮: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止癢功效。
- 木瓜: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的功效。
-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金銀花: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透疹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
萆薢散的主治功效是楊梅瘡,不論最初發作時是潰爛的瘡,還是發生在舌頭或喉嚨之間。
用法與用量
萆薢散的用法與用量是將所有中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日兩次,每次服用 6 克,用溫水沖服。
禁忌
萆薢散的禁忌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以及對本方劑中藥材過敏者禁用。
總結
萆薢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土茯苓、當歸、白芷、皁刺、薏苡仁、白癬皮、木瓜、木通、金銀花、甘草等中藥材組成。本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強筋骨、解毒、利水滲濕、祛風除濕、健脾胃、清熱利尿等功效,主治楊梅瘡。
傳統服藥法
萆薢2兩,桂(去粗皮)3分,杜仲(去粗皮,銼,炒)1兩。
上為散。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萆薢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一引《護命方》。 組成:萆薢1兩(用水浸少時漉出,用鹽半兩相和,鍋內炒乾,去鹽不用),川芎1分。 主治:小便頻數,不計度數,臨小便時疼痛不可勝忍。
萆薢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七。 組成:萆薢1兩,棗肉1兩,生地黃1兩,桂心1兩,杜仲1兩,麥門冬1兩。 主治:虛勞,陰陽失度,傷筋損脈,噓吸短氣,溢漏泄下,小便赤黃,陰下濕癢,腰脊如折,顔色墮落。
萆薢散, 出處:《口齒類要》。 組成:萆薢(一名土茯苓,又名冷飯團)5錢,當歸2錢,白芷2錢,皂角刺2錢,薏苡仁2錢,白鮮皮7分,木瓜7分(不犯鐵器),木通7分,金銀花7分,甘草5分。 主治:楊梅瘡,不拘初起潰爛,或發於舌間喉間。
萆薢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三。 組成:萆薢1兩(銼),漢防己1兩,赤芍藥1兩,松節1兩,桂心1兩,丹參1兩,當歸1兩,茵芋1兩,五加皮1兩,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牛膝1兩(去苗),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 主治:歷節風,四肢疼痛不可忍。
萆薢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萆薢2兩(銼),防風1兩(去蘆頭),羌活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3分,當歸3分,薏苡仁1兩,石斛1兩(去根節,銼),牛膝1兩(去苗),赤芍藥1兩,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酸棗仁3分(微炒)。 主治:風,腰腳疼痛,冷痹不任行履。
萆薢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萆薢1兩(銼),防風1兩(去蘆頭),人參3分(去蘆頭),桂心3分,山茱萸半兩,乾薑3分(炮裂,銼),川椒3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細辛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天雄半兩(炮裂,去皮臍),牛膝1兩(去苗),白朮3分。 主治:柔風,體虛裏急,四肢緩痹不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