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羊肉大黃湯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羊肉性溫,味甘,能補虛溫陽。二者配伍,寒熱相濟,可瀉火解毒,通便排毒,適用於熱毒壅盛、便祕腹脹的症狀。
- 活血化瘀: 大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減輕疼痛。羊肉溫補脾胃,能促進血液生成,二者配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
羊肉大黃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在於川芎具有以下功效:
- 行氣活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羊肉大黃湯中以羊肉溫補脾胃,大黃瀉熱通便,川芎則可促進藥力運行,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效用。
- 升陽散寒: 川芎性溫,可升陽散寒,配合羊肉溫補脾胃,有助於改善寒凝血瘀、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
總而言之,川芎在羊肉大黃湯中起到行氣活血、升陽散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寒凝血瘀、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的效果。
羊肉大黃湯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驅寒止痛: 威靈仙性溫,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作用。羊肉大黃湯主治寒凝血瘀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而威靈仙的溫經散寒、止痛作用可以配合大黃瀉下寒邪,緩解疼痛不適。
- 活血化瘀: 威靈仙除了驅寒止痛外,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羊肉大黃湯中加入威靈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瘀,進一步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
綜上所述,威靈仙的加入,可以提升羊肉大黃湯的驅寒止痛、活血化瘀功效,更加有效地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病症。
羊肉大黃湯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散風止癢:蟬蛻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的功效。羊肉大黃湯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蟬蛻可輔助清熱解毒,散風止癢,並可減輕藥物對腸胃的刺激。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蟬蛻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促進瘡瘍腫毒的消散,並減輕疼痛。
因此,羊肉大黃湯中加入蟬蛻,可起到清熱解毒、散風止癢、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綜合作用,有助於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羊肉大黃湯的組成中包含麻黃,原因如下:
- 疏散風寒,宣肺止咳: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效。羊肉大黃湯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證見胸悶脘痞、腹痛便溏,麻黃的加入可以疏散寒邪,宣通肺氣,緩解胸悶氣短,輔助止咳化痰。
- 溫陽散寒,助藥力:羊肉大黃湯中使用羊肉,具有溫補脾腎、散寒暖胃之效。麻黃性溫,與羊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陽散寒的作用,有助於藥力深入肌膚,改善寒凝血瘀的病症。
總體而言,麻黃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羊肉大黃湯的疏風散寒、宣肺止咳及溫陽散寒的功效,更有利於治療寒凝血瘀的病症。
羊肉大黃湯中加入土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除濕止癢: 土茯苓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熱解毒、除濕止癢之效。羊肉大黃湯以羊肉補虛溫陽,而土茯苓則可平衡其溫燥之性,防止燥熱傷陰,同時亦可清解濕熱,緩解因濕熱所引起的皮膚瘙癢等症狀。
- 配伍增效: 土茯苓善於祛除體內濕熱,而大黃則能瀉火通便,二者相互配合,可以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濕熱,達到治療目的。
羊肉大黃湯方劑中包含羊肉,主要原因有二:
- 溫陽補虛: 羊肉性溫,味甘,入脾、腎經,具有溫中暖脾、補益氣血的功效。大黃性寒,瀉下力強,容易傷及脾胃陽氣。加入羊肉可溫補脾腎陽氣,防止大黃過寒傷正。
- 調和藥性: 羊肉甘潤,可緩解大黃的燥性,使其藥效更柔和,減少對腸胃的刺激。同時,羊肉的溫性也能更好地促進大黃的藥效發揮,達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效果。
羊肉的加入,不僅可以平衡藥性,更能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羊肉大黃湯」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楊梅瘡及魚口、腎疳,體氣壯實者」。楊梅瘡即梅毒,魚口為梅毒引起的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潰瘍,腎疳則指下疳或生殖器潰瘍等相關病症。此三者皆與性傳染疾病相關,傳統中醫認為因濕熱毒邪下注,蘊積肌膚、經絡所致。方中特別標註適用於「體氣壯實者」,提示其攻邪力量較強,需患者正氣充足方能承受。
方劑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大黃(1兩):
為君藥,苦寒沉降,具瀉下攻積、清熱解毒、活血祛瘀之效。此處用於瀉下熱毒,通利二便,使邪有出路。川芎(8錢)、威靈仙(8錢):
川芎辛溫,活血行氣;威靈仙辛咸溫,祛風濕、通絡止痛。二藥協同,疏通經絡氣血,緩解毒邪壅滯導致的疼痛腫硬。蟬蛻(8錢)、麻黃(5錢,去節):
蟬蛻甘寒,疏散風熱、透疹解毒;麻黃辛溫,發汗解表。二者合用,開腠理、透邪外出,助毒邪從表而散。土茯苓(2錢):
甘淡平,為治梅毒要藥,清熱解毒、利濕通絡,專攻楊梅瘡毒。羊肉(1斤,剔骨淨):
甘溫,補益氣血、健脾暖腎。此方取其「血肉有情之品」的特性,既能緩和諸藥峻烈之性,又能扶助正氣,使攻邪不傷正。煎湯用汁,寓補於攻。
配伍原理:
全方以「瀉、透、清、補」為法:
- 大黃瀉下熱毒,土茯苓專清濕毒,共祛內蘊之邪;
- 麻黃、蟬蛻開表透邪,川芎、威靈仙行氣通絡,使毒邪外散;
- 羊肉補虛固本,防攻伐太過。
適用於濕熱毒盛、正氣未虛之實證,藉通利二便、發汗透表、活血通絡等多途徑驅邪,同時兼顧正氣,體現「祛邪扶正」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川芎8錢,威靈仙8錢,蟬蛻8錢,麻黃(去節)5錢,土茯苓2錢,羊肉(剔骨淨)1斤。
羊肉碎切,煮爛,去肉,用湯煎藥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羊肉大黃湯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羊肉大黃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羊肉大黃湯, 出處:《醫林纂要》卷十。 組成:大黃1兩,川芎8錢,威靈仙8錢,蟬蛻8錢,麻黃(去節)5錢,土茯苓2錢,羊肉(剔骨淨)1斤。 主治:楊梅瘡及魚口、腎疳,體氣壯實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