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土茯苓湯以土茯苓為主要藥材,此乃因土茯苓性涼,味甘淡,歸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除濕利關節、消腫止痛之效。
土茯苓擅長清熱解毒,能有效去除體內濕熱,並消除因濕熱所致的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此外,土茯苓亦能利水消腫,對於因濕熱導致的關節積水、肢體水腫等問題,也有不錯的療效。因此,以土茯苓為主要藥材的土茯苓湯,能有效針對濕熱導致的關節疼痛、腫脹等問題,起到清熱解毒、除濕利關節之功效。
土茯苓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主要用於治療因濕熱所致之各種症狀,如皮膚病變、關節疼痛等。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多種草藥,其中一味便是沒藥。沒藥,在中醫中是一味性溫、味苦且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功效的藥材。它之所以被選入土茯苓湯之中,主要是因為其能夠幫助改善由濕熱引起的瘀血阻滯問題,藉由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與消除腫脹的效果。
在土茯苓湯的配方中,沒藥與其他草藥如土茯苓、薏苡仁等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的作用。其中,土茯苓和薏苡仁主要負責清除體內的濕熱,而沒藥則側重於解決因濕熱所導致的血液循環不暢問題。這種組合不僅可以從根本上改善濕熱導致的症狀,還能有效緩解相關的疼痛與不適,使得整體療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土茯苓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土茯苓和沒藥。
土茯苓 土茯苓性味甘淡,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強筋骨、解毒、利水滲濕、祛風除濕、健脾胃、清熱利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淋濁、帶下、瘡毒、風濕骨痛、瘡瘍腫毒、瘰癧潰爛、楊梅瘡毒、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乾咳、口渴、便祕等症狀。
沒藥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沒藥中含有的沒藥酸等樹脂酸類化合物可以刺激腎臟排泄過多的水和鈉離子,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沒藥常與乳香相須為用,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心腹諸痛。沒藥偏於散血化瘀,而乳香偏於行氣、伸筋。
土茯苓湯的組成 土茯苓湯的組成包括以下兩種藥材。
- 土茯苓
- 沒藥
土茯苓湯的主治功效 土茯苓湯的主治功效是梅毒感染。
總結 土茯苓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土茯苓和沒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強筋骨、解毒、利水滲濕、祛風除濕、健脾胃、清熱利尿、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等功效,主治梅毒感染。
傳統服藥法
土茯苓2斤(竹刀去皮),雄豬油(銅刀切碎)4兩,沒藥2錢
初次水7碗,煮4碗;2次水4碗,煮2碗;3次水2碗,煮1碗;其7碗去滓並油,將湯共盛瓷鉢內露1宿,次日作3次溫服。
忌茶、酒、油、鹽、醬、醋、雞、魚、鵝、鴨、海味等物,只吃大米飯、蒸糕,滾水下,余物一切不可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土茯苓湯, 出處:《續名家方選》。 組成:土茯苓、櫻皮、忍冬、甘草、槲木皮各等分。 主治:臁瘡。
土茯苓湯, 出處:《醫林纂要》卷十。 組成:土茯苓4兩,黃柏2兩,生黃耆2兩,生甘草1兩。 主治:楊梅瘡,魚口,腎疳。
土茯苓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六。 組成:土茯苓2斤(竹刀去皮),雄豬油(銅刀切碎)4兩,沒藥2錢主治:梅毒結毒。 。 主治:梅毒結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