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仁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用於血虛津虧,腸燥便秘。本品質潤多脂,既能潤腸通便,又兼有滋養補虛的作用,故適用於老人、產婦及體弱津血不足者的腸燥便秘症。
《藥品化義》謂:「麻仁,能潤腸,體潤能去燥,專利大腸氣結便秘。凡年老血液枯燥,產後氣血不順,病後元氣未復,或稟弱不能運行者皆治。」
臨床上常與當歸、熟地黃、杏仁、肉蓯蓉等配伍,如益血潤腸丸、麻仁蓯蓉湯,可用於老人或產婦血虛便秘。
火麻仁中的脂肪油可直接潤滑腸壁和糞便。火麻仁中的脂肪油可在腸內分解成脂肪酸,刺激腸黏膜,使分泌增多,蠕動加快,減少大腸吸收水分,故有瀉下作用,為潤滑性瀉藥。
火麻仁壓榨油能明顯改善復方地芬諾酯致小鼠便秘。
《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去瘀血,生新血。
治骨髓風毒疼痛,不可運動者:大麻仁水中浸取沉者一大升,漉出曝乾,炒,待香熱,即入木臼搗極細如白粉,平分為十帖。每用一帖,取無灰酒一大瓷湯碗研麻粉,旋濾取白酒,直令麻粉盡,餘殼即去之,都合酒一處,煎取一半,待冷熱得所,空腹頓服,日服一帖。(《篋中方》大麻仁酒)
治產後血不去:麻子五升,搗,以酒一鬥漬一宿,明旦去滓,溫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服一升。忌房事一月,將養如初產法。(《千金方》麻子酒)
治妊娠損動後腹痛:冬麻子一升,杵碎熬,以水二鬥,煮取汁,熱沸,分為三、四服。(《食醫心鏡》)
治金瘡腹中瘀血:大麻子三升,大蔥白二十枚。各搗令熟,著九升水,煮取一升半,頓服之。若血出不盡,腹中有膿血,更合服,當吐膿血耳。(二物湯)
《本草拾遺》:下氣,利小便,去風痹皮頑,炒令香搗碎,小便浸取汁服;婦人倒產吞二七枚。
治五淋,小便赤少,莖中疼痛:冬麻子一升,杵研,濾取汁二升,和米三合,煮粥,著蔥、椒及熟煮,空心服之。(《食醫心鏡》)
治腳氣腫渴:大麻子熬令香,和水研,取-大升,別以三大升水煮一大升赤小豆,取一升汁,即納麻汁,更煎三、五拂,渴即飲之,冷熱任取,飢時啖豆亦佳。(《外台》)
治風水腹大,臍腰重痛,不可轉動:冬麻子半升,碎,水研濾取汁,米二合,以麻子汁煮作稀粥,著蔥、椒、薑、豉,空心食之。(《食醫心鏡》)
潤燥滑腸;利水通淋;活血。主腸燥便秘;風痹;消渴;風水;熱淋;痢疾;月經不調;瘡癬;丹毒。
用於腸燥便秘。本品甘平,質潤多脂,能潤腸通便,且又兼有滋養補虛作用。適用於老人、產婦及體弱津血不足的腸燥便秘證。通常多與其他潤腸通便藥同用,或與大黃、厚朴等配伍,以加強通便作用,如麻子仁丸。
常用於體質較為虛弱、津血枯少的腸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蔞仁、鬱李仁、等同用。
內服:煎湯,10-15;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揀去雜質及殘留外殼,取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