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子赤小豆湯

大麻子赤小豆湯

DA MA ZI CHI XIAO DO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中性 (1.0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腎經 14%
肺經 14%
大腸經 13%
心經 9%
小腸經 9%
胃經 8%
膀胱經 4%
肝經 4%
脾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麻子赤小豆湯」方劑中包含「火麻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消腫:火麻仁性涼滑,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與赤小豆同具利水之性,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消除體內水腫,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諸多病症,如水腫、小便不利、腳氣等。
  2. 潤腸通便:火麻仁潤腸通便,可緩解便祕,配合赤小豆的利水作用,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促進身體代謝,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因此,火麻仁的加入,可增強方劑利水消腫、潤腸通便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大麻子赤小豆湯」方劑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其利水消腫作用主要針對水濕停滯所致的浮腫、腹脹等症狀,而清熱解毒作用則能清除體內熱毒,改善濕熱蘊結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短赤等症狀。

因此,在「大麻子赤小豆湯」中加入赤小豆,可以輔助大麻子達到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大麻子赤小豆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商陸,主要是因為商陸具有利尿消腫的功能。商陸性寒,味苦,能清熱解毒,通利小便,對於水腫、尿少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在這個方劑中,商陸的加入有助於促進體內多餘水分的排出,並增強其他藥物的效果。

另外,商陸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改善因水腫所引起的各種不適,對於赤小豆的作用有良好的輔助效果。赤小豆本身就有健脾利濕、解毒消腫的特性,兩者配合能夠達到更好的療效。因此,商陸在大麻子赤小豆湯中不僅增強了利尿作用,還提升了整體的治療效果,這是中醫方劑常見的配伍原則。

「大麻子赤小豆湯」方劑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散風熱: 升麻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升散風熱之功效。赤小豆性平,味甘,能利水消腫,與升麻合用,可清泄上焦風熱,並促進水液代謝,對於風熱上攻所致的發熱、頭痛、咽痛等症狀,有較佳的治療效果。
  2. 疏散瘀滯: 升麻具有疏散經絡、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滯。大麻子則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功效,與升麻合用,能有效疏散經絡,消除局部瘀血,對於風熱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大麻子赤小豆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大麻子赤小豆湯主治寒濕凝滯,脾腎陽虛所致的浮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附子性溫熱,可溫陽散寒,助脾腎陽氣,利水消腫,增強藥效。
  2. 扶正祛邪: 附子可補益心陽,溫煦脾腎,助脾胃運化水濕,提升機體抗病能力,協同大麻子赤小豆等藥物,扶正祛邪,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大麻子赤小豆湯」方劑中包含射干,主要是因為射干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

射干性寒,味苦,入肺、肝經,能清肺熱,利咽喉,消腫痛。方中以大麻子、赤小豆清熱利濕,配合射干,更能有效針對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達到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效果。因此,射干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療效,使之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麻子赤小豆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瘡癰毒氣深重,毒腫無定處」,即深度感染所致之腫毒,其特點為腫脹擴散、無固定位置,並伴隨「澀惡寒」(畏寒僵滯)、「心腹刺痛煩悶」等全身性毒熱症狀。此屬熱毒壅盛、氣血瘀滯之證,可能涉及現代醫學的深部組織感染、蜂窩組織炎或敗血症前兆。方中強調「毒除腫減,如湯沃雪」,喻其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效迅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藥物配伍分析

  1. 大麻子(火麻仁)

    • 性味甘平,質潤多脂,傳統用於潤腸通便。此方取其「破毒腫」之效(《本草綱目》載其「利腸胃,破積血」),並以大量(5升)熬煮,與赤小豆協同利水導毒。
    • 方中強調「研麻子令破」,意在釋放其油脂與活性成分,加強滲透利濕作用。
  2. 赤小豆

    • 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神農本草經》言其「主下水,排癰腫膿血」。與大麻子共為君藥,通過利尿將濕熱毒邪從小便排出。
  3. 生商陸

    • 苦寒有毒,逐水消腫,《本經》謂其「熨除癰腫」。此方用其薄切生品,取其峻瀉水濕之性以解熱毒,但因毒性較強,需配伍升麻、附子制約。
  4. 升麻

    • 升散透毒,《名醫別錄》稱其「主解毒,入口皆吐出」,能引藥上行並宣散鬱火,防止濕熱毒邪內陷。
  5. 附子(炮)

    • 辛熱,溫陽化氣以助行水,並反佐寒涼藥防傷陽。其「通行十二經」之性,可助藥力透達深層毒腫。
  6. 射干

    • 苦寒清熱解毒,《本草衍義》載其「治肺氣喉痹為佳」,此處用於清肺利咽,防止熱毒上攻。

(2)方劑結構與原理

  • 攻毒為主,兼顧氣化
    大麻子、赤小豆、商陸三者利水消腫,直折濕熱毒邪;升麻、射干清透熱毒,防其內閉;附子溫陽助氣化,使水濕得行而不傷正。全方以「通利二便」為核心,使毒從下泄(「小便當利」為效驗指標)。
  • 去鬱悒麻子之用意
    「鬱悒者」可能指霉變或質劣之麻子,其性滯膩反助濕熱,故強調揀選新鮮者,確保藥效暢達。

(3)適用病機推論

此方針對「濕熱毒瘀交結」之證,其「腫無定處」提示毒邪走竄,「心腹刺痛」反映熱毒內擾血絡。通過利水、解毒、透散三法並行,達到「開鬼門,潔淨府」之效,符合《內經》「去菀陳莝」的治療原则。

傳統服藥法


大麻子(熬)5升,赤小豆5升,生商陸2升(薄切之),升麻4兩,附子(炮)3兩,射乾3兩。
以水4鬥,煮諸藥,取2鬥5升,去滓,研麻子令破,以麻子汁煮豆,令極熟,去滓,可得6-7升,1服1升,1日1夜令盡。
服藥後,小便當利,即毒除腫減。食兼此豆益佳,如湯沃雪。凡用麻子,皆不得用鬱悒者,可揀擇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辛溫,有大毒,孕婦慎用。
  •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服用後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 本方有通利水道的作用,服用後應注意多喝水,以防脫水。

相關疾病


麻疹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大麻子赤小豆湯,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四。 組成:大麻子(熬)5升,赤小豆5升,生商陸2升(薄切之),升麻4兩,附子(炮)3兩,射乾3兩。 主治:瘡癰毒氣深重,毒腫無定處,或澀惡寒,或心腹刺痛、煩悶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