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化毒湯

DA HUANG HUA D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大腸經 17%
脾經 17%
胃經 14%
心經 11%
肺經 11%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化毒湯中加入升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透發熱邪: 升麻性微寒,味甘辛,具有清熱解毒,升散發汗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發熱惡寒,無汗或汗出不暢的患者,升麻能協助大黃清熱解毒,將熱邪從肌膚表面透發出來,達到解毒退熱的效果。
  2. 疏散風熱,通利關竅: 升麻還具有疏散風熱,通利關竅的作用。對於因風熱入侵,導致頭昏腦脹,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的患者,升麻可以幫助疏解風熱,使經絡通暢,緩解症狀。

大黃化毒湯中加入當歸尾,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當歸尾性微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與大黃等藥物配合,降低藥物的燥烈性,防止傷陰耗血。
  2. 引藥下行: 當歸尾入血分,可引導藥力下行,將熱毒從血分引導至下焦,加速毒素的排出,提升藥效。

因此,加入當歸尾可以協調藥性,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大黃化毒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其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

大黃性寒,瀉熱力強,但容易耗傷陰津。生地黃則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大黃燥熱傷陰之弊。同時,生地黃還能滋陰潤燥,促進毒素排泄,進一步增強大黃化毒解毒之效。因此,生地黃在大黃化毒湯中起到協同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滋陰之目的。

大黃化毒湯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效。方中加入桃仁,可配合大黃瀉熱通便之功,並促進瘀血排出,有助於清除腸道毒素,達到治療熱毒壅滯之目的。
  2. 改善循環: 桃仁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流通暢,有助於藥物有效地到達病竈,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大黃化毒湯中加入紅花,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血二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在治療瘡瘍腫毒時,紅花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減輕腫痛,並能起到抗炎消腫的作用。此外,紅花還能與大黃等藥物配合,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大黃化毒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腑泄熱: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散結之效。與大黃配伍,可增強其瀉熱通便的作用,促使腸道中的毒熱隨大便排出,起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2. 理氣消脹: 枳殼還能疏肝理氣,消散腸胃積滯,緩解由熱毒引起的腹脹、便祕等症狀,使藥效更加全面。

因此,枳殼的加入,既可加強大黃化毒之功,又可改善腸胃功能,提高整體療效。

大黃化毒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瀉熱解毒: 大黃味苦寒,性峻,具有瀉熱解毒之功效,可清熱瀉火、通腑泄熱,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內蘊熱毒之症。

二、 通便排毒: 大黃具有通便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避免熱毒內陷,加重病情。

因此,大黃化毒湯中加入大黃,可有效地瀉熱解毒、通便排毒,達到清熱解毒、化解毒素的目的。

大黃化毒湯中的檳榔,其作用在於 瀉下導滯,消食導積

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其具有行氣消積瀉下通便殺蟲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食積腹痛、脘腹脹滿、蟲積腹痛等症。

大黃化毒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積滯所致的熱盛便祕,腹痛,煩躁等症。檳榔加入其中,一方面可以 加強瀉下作用,幫助排出腸道積滯,另一方面可以 行氣消積,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

大黃化毒湯中加入火麻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腸通便,助毒外出:火麻仁性滑潤,能潤腸通便,促進大便排出,有助於將體內的毒素、熱邪等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減輕其對人體的傷害。
  2. 滋陰潤燥,保護腸胃:大黃性寒,瀉下力強,容易損傷腸胃,火麻仁則性平,能滋陰潤燥,保護腸胃,避免大黃過度刺激腸胃。

因此,火麻仁的加入,既能幫助毒素排出,又能保護腸胃,協調了方劑的攻邪與護正之功。

主治功效


升麻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升麻可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當歸尾

當歸尾性味甘、辛,溫,歸肝、脾、心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益氣活血、祛寒暖宮、補血養血、行血通絡、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抑菌、抗炎等功效。當歸尾可治療血虛萎黃、面黃肌瘦、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病症。

生地黃

生地黃性微寒,味甘、苦、澀,歸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瀉火、養血補血、益陰生津、清虛熱、壯水制火、鎮靜安神、利尿通便、消炎殺菌、抗病毒等功效。生地黃可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心絞痛、腦中風後遺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腎炎、尿毒症等疾病。

桃仁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其能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化道分泌,加速腸道排放,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擴張呼吸道,降低咳嗽氣喘。桃仁常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病症。

紅花

紅花在傳統中醫裡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紅花有助於刺激子宮收縮、增強子宮張力,促進月經來潮,緩解痛經,調節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它還具有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可緩解瘀血積聚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此外,紅花還能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促進氣血運行,常被用於治療癥瘕積聚、心腹瘀痛、跌打損傷等症狀。在清熱涼血方面,紅花可清熱解毒,緩解熱鬱血瘀引起的斑疹色暗、熱毒瘡瘍等症狀。然而,紅花活血化瘀作用較強,孕婦及有出血傾曏者應謹慎使用,宜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枳殼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大黃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檳榔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它可以殺滅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祛除胃腸濕氣,調氣機而降;除煩解悶,祛除胸腹滿悶之氣;行胃腸之氣,消積、行滯;利水消腫,行氣通便,截瘧。檳榔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藥效,治療各種疾病。

火麻仁

火麻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潤肺、降氣和潤燥等傳統代功效。它通常被用於治療老年人、產婦等血虛便祕患者的便祕,水腫、小便不利、大便祕結、燥咳無痰等症,跌打損傷、產後血不去、金瘡腹中瘀血等症,風痹、皮頑、五淋、小便赤少等症,肺燥咳嗽等症,肝氣不舒、氣滯血瘀等症以及腸燥便祕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大黃化毒湯」,主要成分是:升麻、當歸尾、生地黃、桃仁、紅花、枳殼、大黃、檳榔、火麻仁,主治功效是:痘瘡初起時,伴有腹痛,大便乾燥堅硬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芍2錢,厚朴1錢5分,陳皮7分,大黃1錢,枳殼1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化毒湯, 出處:《治痘全書》卷十四。 組成:白芍、厚朴、甘草、陳皮、大黃。 主治:大便秘結,痘瘡作痛。

大黃化毒湯,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組成:升麻、歸尾、生地、桃仁、紅花、枳殼、大黃、檳榔、麻子仁。 主治:痘出之初,腹痛,大便燥結者。

大黃化毒湯, 出處:《種痘新書》卷十一。 組成:白芍2錢,厚朴1錢5分,陳皮7分,大黃1錢,枳殼1錢。 主治:麻後身熱不退,飲食不進,常常腹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