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物麻仁丸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因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陰補血:熟地黃為補血藥,能滋陰養血,補益精血,對於女性月經不調、血虛面色蒼白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 潤腸通便:熟地黃亦具潤腸通便之效,可與麻仁等藥物相輔相成,緩解便祕症狀,改善腸胃功能。
四物麻仁丸中的熟地黃,通過滋陰補血和潤腸通便的作用,達到治療月經不調、血虛便祕等症狀的目的。
四物麻仁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潤腸通便: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調經止痛之功效。四物麻仁丸以四物湯為基礎,主治血虛便祕,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改善因血虛所致的腸道乾燥,進而促進排便。
- 緩解麻仁之燥性: 麻仁性寒,味甘,入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之效,但其性寒易傷脾胃,導致腹瀉。當歸性溫,可緩解麻仁的寒性,使藥性溫和,避免過度寒涼,更好地潤腸通便,而不傷脾胃。
四物麻仁丸中的白芍,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 緩解肝氣鬱結,疏肝解鬱: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之功效。肝氣鬱結常導致情緒不暢,甚至影響脾胃功能。白芍能疏肝解鬱,調節肝氣,使氣機調暢,從而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 滋陰養血,養血柔肝:白芍能養血柔肝,改善因肝氣鬱結導致的氣血不足,進而緩解肝臟的瘀血和疼痛。
白芍的加入,與四物湯的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疏肝理氣、養血柔肝、潤腸通便的功效,對肝氣鬱結、血虛便祕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四物麻仁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行氣: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四物湯以補血爲主,但若血行不暢,則補血效果難達預期。川芎加入後,能使血行通暢,促進藥物的吸收和作用。
2. 改善頭痛頭暈: 麻仁丸主要用於治療頭痛頭暈,而川芎具有疏風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頭痛頭暈等症狀。
四物麻仁丸中加入火麻仁,主要基於其潤腸通便的功效。火麻仁性平味甘,入脾、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止咳潤肺的功效。
方中加入火麻仁,主要針對因血虛津虧而導致的便祕症狀。四物湯補血活血,但其滋膩易於阻滯腸道,故加入火麻仁以潤腸通便,使血行暢通,並改善便祕症狀,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主治功效
四物麻仁丸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熟地黃:滋陰補腎、養血益精
- 當歸:活血調經、潤燥止咳
- 白芍:平肝柔肝、緩急止痛
- 川芎:行氣活血、開竅醒腦
- 火麻仁:滑腸通便、滋陰降火
古代功效主治: 大便燥結,脈澀者。
古文分析:
引自《症因脈治》秦景明:「【血枯便結之治】久病傷陰,脈細而數者,四物湯,加麻仁、何首烏。高年陰耗,血燥津竭者,生脈散、天地煎。血中伏火,滋血潤腸湯、脾約丸。」
此段古文明確指出,「血枯便結」 是導致便秘的主要病機之一。所謂「血枯」,指的是陰血虧虛,造成腸道失去濡潤,進而導致大便乾結難排。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描述以及四物麻仁丸的組成,可以歸納其治療原理如下:
滋養陰血,潤腸通便:
- 熟地黃 為補血要藥,能滋陰補腎,填精益髓,是治療血虛的重要成分。
- 當歸 既能補血,又能活血,且有潤燥之功,可以滋潤腸道,改善大便乾結。
- 白芍 養血柔肝,有助於緩解因陰血不足導致的肝氣鬱滯,間接促進腸道蠕動。
- 火麻仁 性味甘平,能滑腸通便,且有滋陰作用,能直接潤澤腸道,使大便易於排出。
行氣活血,推動腸道:
- 川芎 行氣活血,能促進全身氣血運行,有助於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腸道蠕動減緩。同時,川芎亦能開竅醒腦,對於便秘引起的頭暈頭脹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綜合分析:
四物麻仁丸針對「血枯便結」之病機,以四物湯為基礎,補血滋陰,養肝柔肝,以改善陰血不足的根本問題。同時,加入火麻仁潤腸通便,並以川芎活血行氣,使腸道蠕動有力。整體而言,本方兼顧補虛與通便,既能改善陰血虧虛的根本原因,又能直接作用於腸道,使大便排出,標本兼治。
總結:
四物麻仁丸適用於因陰血虧虛、腸道失潤所導致的大便乾結、難以排出之症狀,尤其適合久病體弱、年老體衰,陰血不足者使用。
傳統服藥法
當歸、白芍藥、生地黃、川芎、麻仁、生何首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物麻仁丸,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當歸、白芍藥、生地黃、川芎、麻仁、生何首烏。 主治:久病傷陰,血結便秘,脈細而數。
四物麻仁丸, 出處:《醫略六書》卷十八。 組成:熟地5兩,當歸3兩,白芍兩半(酒炒),川芎1兩,麻仁3兩。 主治:大便燥結,脈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