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回乳四物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疏通乳腺: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產後乳汁淤積,乳房脹痛,可利用川芎的活血作用,疏通乳腺,促進乳汁排出,緩解脹痛。
- 調經止痛,改善產後身體狀態:川芎也具有調經止痛的作用,可幫助產婦調節月經,緩解產後身體不適,例如腰痠背痛、頭暈目眩等。同時,川芎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產後氣血不足的狀況,有利於產婦恢復健康。
回乳四物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促進乳汁回歸: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促進乳汁迴流至血液循環,減少乳汁分泌。
- 補血養血,改善體虛狀態:產後女性容易出現血虛體虛的狀況,當歸可補血養血,改善體質,有利於乳汁回歸及身體恢復。
因此,回乳四物湯中加入當歸,既能促進乳汁回歸,又能改善產後體虛,達到回乳和滋補雙重功效。
回乳四物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針對其養血柔肝的功效,以達到緩解回乳過程中的不適。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回乳過程中,由於乳汁分泌減少,容易引起肝氣鬱結,導致乳房脹痛、情緒波動等症狀。白芍能養血柔肝,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進而減輕乳房脹痛,使回乳過程更加平順舒適。
回乳四物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之效。哺乳期間,女性血氣較虛,容易出現乳汁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熟地黃能補益氣血,改善母體虛弱狀況,從而促進乳汁分泌的恢復。
- 調和藥性: 回乳四物湯中的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白芍等,皆偏於活血化瘀。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中和這些藥材的燥性,避免過於燥烈,造成回乳過快或其他不良反應,使回乳過程更加平穩安全。
回乳四物湯中加入麥芽,主要是基於其 回乳消積 的功效。
麥芽味甘,性涼,入脾、胃經,具有 消食化積、回乳 的作用。
回乳四物湯旨在 回縮乳房、減少乳汁分泌,而麥芽能 消散乳房中的積聚,促進乳汁回歸正常分泌,達到回乳的效果。
同時,麥芽亦可 改善因乳汁淤積導致的胸悶、乳脹等不適,有助於整體回乳過程順利進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回乳四物湯」主治產婦因無嬰兒吮乳,導致乳汁鬱積、乳房腫脹堅硬且疼痛難忍。此證屬「乳汁壅滯」,古代醫家認為,產後氣血上湧為乳,若無哺乳需求,則乳汁停積於乳房,久而化熱,形成腫痛。其治法需以「回乳消腫」為主,佐以「養血活血」,使氣血調和,乳汁漸退,腫痛自消。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一)方劑組成
四物湯基礎(川芎、當歸、白芍、熟地):
- 熟地滋陰補血,當歸養血活血,白芍柔肝緩急,川芎行氣活血。
- 此四藥為「養血調血」核心,用於產後血虛兼瘀滯之基礎,既能補益產後耗傷之陰血,又能疏通乳腺氣血瘀滯,緩解腫痛。
炒麥芽(重用二兩):
- 麥芽為回乳要藥,性甘平,炒用後增強消導之效。
- 《本草綱目》載其「能消散乳腫,退乳汁」,其機理在於麥芽含有酵素類物質,可抑制泌乳素分泌,減少乳汁生成,並助消化積滯。
- 方中麥芽量獨重,顯其「回乳消脹」為主效。
(二)治療原理與配伍邏輯
標本兼顧:
- 治標:麥芽直接抑制乳汁分泌,緩解乳房脹滿;四物湯中的川芎、當歸活血行氣,助消散局部瘀腫。
- 治本:產後多血虛,四物湯補血養陰,調整氣血失衡狀態,避免因驟然斷乳導致氣血逆亂。
外治法配合:
- 以布束緊乳房並按揉,物理性限制乳汁分泌,同時促進局部氣血流通,輔助藥力消散積乳,體現「內外合治」思維。
劑量設計:
- 麥芽用量遠大於四物湯各藥,凸顯主次分明;四物湯輕用(各二錢),意在調血而非純補,避免滋膩礙滯。
三、總結
此方以四物湯為底,調和產後氣血,佐以大量麥芽回乳消脹,配伍簡潔而針對性強。其原理結合「抑制泌乳」與「活血散結」,配合外治按摩,通補並用,符合中醫「通則不痛」「氣血調和則腫自消」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川芎2錢,當歸2錢,白芍2錢,熟地2錢,麥芽2兩(炒,為粗末)。
水2鐘,煎8分,食遠服。用腳布束緊兩乳,以手按揉其腫,自然消散,甚者再用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回乳四物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川芎2錢,當歸2錢,白芍2錢,熟地2錢,麥芽2兩(炒,爲粗末)。 主治:産婦無兒吃乳,致乳汁腫脹,堅硬疼痛難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